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常工作,但对骨灰盒却无所谓。送到太空去的骨灰,可以存在一万年。由于太空无边无际,因此死人骨灰的寿命,按中国的说法,确是“万寿无疆”了。 
  世界上第一颗天葬卫星于1987年上天,带去了上千个骨灰盒,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太空公墓。这颗天葬卫星重680千克,其体腔可装3000个骨灰盒。 
  每个盒子直径1厘米,长5厘米,为圆柱筒,外壳由镁钛合金制成。由于天葬卫星的表面研磨得像镜面似的光亮,所以卫星上天后,在阳光照射下,会闪闪发光,地面上的人可以用高倍望远镜看到,藉以寄托哀思。现在西欧和日本对太空公墓也着手进行建立。 
  据说目前每年要发射10颗天葬卫星。这些天葬卫星在3000公里高空处环地球绕行时,形成一个太空坟常九星会聚话祸福1982年5月中旬,太阳系9大行星运行到太阳的一侧,构成9星会聚的壮丽的奇观。 
  我们知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9大行星距离太阳远近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9大行星不但距离太阳远近相异,运行速度也有快有慢,它们就像9个长跑运动员,在各自轨道上奔驰竞逐。正因为这样,它们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也相差十分悬殊:离太阳最近,最灵巧的水星,只需要88天;金星大约7个月;地球为1年;最远的冥王星则要花费249年呢! 
  由此可见,9大行星会聚在太阳同一侧的机会并不多见。但几颗行星走到一起在天文史上是常有的现象,我国古代称作“合”或“聚”。古籍中曾有数十次“四星会聚”、“五星会聚”的记载(那时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尚未发现,又把地球除外,因此最多只有“五星会聚”的记载)。本世纪40年代(1940年2月底),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5大行星曾会聚于双鱼座内。 
  9大行星为什么能相逢?我们只要想一下钟表上的3根针为什么有时会重迭在一起,就会明了。不过太阳系的9大行星不会完全重合,只会接近于一线而已。另外,9大行星离开太阳的距离很远,各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速度又相差悬殊,因此,要9大行星一“聚”是极其难得的。9星会聚对行星的探测,可以达到“一箭多雕”、“物尽其用”的目的。美国宇航局正是看准了这个有利时机,于1977年连续发射了两艘“旅行者”宇宙飞船去考察外行星。外行星就是轨道在地球轨道外边的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外行星。 
  然而,有人却认为,9大行星会聚在太阳一侧时,产生的潮汐力足以使地球山崩,触发海啸地震,引起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将经受一场空前的浩劫。。事实真如此吗?科学家早在行星会聚前就已经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潮汐力的大小,不仅成正比于天体的质量,还与它们之间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所以,尽管月球的质量只是太阳的几千万分之一,但地球所受到月球的潮汐作用,与此相比就更微不足道了。如果我们把月球的潮汐力算作1,那么太阳的潮汐力只有0。45。行星中最大的木星,它对地球的潮汐力充其量也不过是十七万分之一!历史事实也证明,从公元前980年到今天,9大行星前后团聚了16次,但地球却安然无恙。有人说9大行星会聚会使地球停止自转,这也是无稽之谈。据估算,即使所有行星排成一列,8个行星引力作用的合力,也不到月球对地球影响的二十万分之一。连月球都不能使地球自转停止,行星又怎么能使地球停止转动呢?! 
  至于引起强烈地震之说,更是杞人忧天。上面谈到的8大行星对地球的引力极其微小,那就不可能引起强烈的地震。我国有记载的2700多年以来,发生过18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没有一次是发生在9星会聚的年头里。 
  1982年的9星会聚证明了科学家们的科学论断。 
  当然,9星会聚可能给地球带来更多的磁暴与北极光,这也只能给大气增加点干扰而已,也没产生多大影响。 
  若问9大行星何时再相会,须到公元2357年。




远景诱人的航天产业 
  科学家对最近1000多年的航天产业进展,作了如下预测:第1阶段(1985~1990):空间先进材料的试验性产品;第2阶段(1990~2000):新一代的航天器和空间能源、空间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空间材料出现商业化成果;第3阶段(2010年):科学与技术信息的全球性共享,空间能源传输线路,通过轨道反射器对地球进行照明;第4阶段(2050年):能为地球提供能源的天基太阳能电站;第5阶段(2120年):统一标准的空间信息和供电工业系统;第6阶段(2180年):月球的工业化开发;第7阶段(2400年):空间中大型人工结构,空间电站能耗达到年3×1016~3×1017千瓦·小时的水平;第8阶段(2500年):来自其他行星物质的利用,并把这些物质送到合适的轨道上去;第9阶段(2700年):金星和火星的开发;第10阶段(2800年):次新物理原理为基础的能源系统开发;第11阶段(3000年):新的物理基础理论的发现与应用。 
  到宇宙空间去发电 
  长期以来,人们就梦想着到太空去收集太阳能,并使之转变成电能传输到地球上,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 
  太阳能发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虽只占太阳表面发出的全部能量的1/20亿左右,但这些能量相当于全球所需总能量的3~4万倍,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次,宇宙空间没有昼夜和四季之分,也没有乌云和阴影,辐射能量十分稳定,因而发电系统相对说来比地面简单,而且在无重量、高真空的宇宙环境中,对设备构件的强度要求也不太高。再者,太阳能和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不同,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性气候变化,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正因为如此,太阳能发电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竞相开发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发射太阳能卫星,到宇宙空间去发电就是其中最有诱惑力也是最为壮观的一种。 
  太阳能发电卫星系统,主要由收集太阳能的光电板、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太阳能卫星及其发射装置等构成。其中最关键的是,是要把一级同步卫星发射到距地面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这些卫星上的光电板收集足够的太阳能,使电子从汞原子或氩原子中脱落出来,从而获得带电粒子或离子,变成高速微波发射到地面接收站。地面接收站通过特殊的金属板,把接收到的微波转变成电流,再经整流器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就可以利用了。 
  实现太空发电的技术难点主要有二: 
  一是如何把庞大的卫星系统发射到太空去。由于太阳光的能量密度非常低,所以收集太阳能的装置必须十分庞大。如果要用太阳能电池获得50亿瓦的电力,必须并排装上两块长5公里、宽6公里的巨大电池翼片,加上卫星自重,总重量高达1000万磅。现在发射的卫星,最大重量为2~3万磅,即使利用美国的航天飞机,也只能把5万磅载荷送入地球低轨道。1000万磅的卫星,无论如何是无法一次送上太空的,只能分开发射,然后在太空组装。 
  另一个难题是如何保证安全。有人担心这么强大的微波传送到地面,万一失控,会使微波束所到之处化为一片焦土。对此,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地面发出信号,控制卫星上的微波发射装置,使微波束始终对准地面的接收天线;同时力求使微波的泄漏量保持在国际上规定的微波炉的安全标准之内,即每平方厘米不超过10毫瓦,从而不会对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美国还设计了一种失效保险装置,万一卫星失控,可使微波束在太空中立即自行扩散,不会传到地面来。 
  将来,如果能从月球上采掘制作光电板和架子所需的硅和铝(这些材料约占卫星重量的90%),那将意味着从地球上送入轨道的重量可大大减轻,从而增加空间太阳能发电的可能性,并使成本进一步降低,有利于它的实现和推广。 
  建立太空制药厂 
  随着空间技术与航天事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着手建立太空制药厂。 
  由于空间轨道不存在地心引力,因此,太空制药厂可以生产某些地球上难以生产的药物。 
  从1960年到1969年,美国曾先后发射了三颗生物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