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巨石,阿姆斯特朗冷静沉着地操纵着下沉的飞船向巨石堆前方的空地飞去。奥尔德林不断地向地面报告飞船下沉速度和角度:“400百英尺,下降2。5。出现了淡淡的影子。。稍微右偏。”“鹰”在一片灰色的尘云里翱翔。这时地面指挥中心提醒他们,剩下的燃料已只够燃烧60秒钟,如果接地前燃料耗尽,登月舱将摔在巨石堆上撞个粉碎。地球上的听众和观众屏息凝神,提心吊胆,可就在这时,鹰脚伸向滚滚的烟尘,触及了月球的表面。阿姆斯特朗关掉了发动机开关,向休斯敦报告:“到达静海,鹰已着陆。”这时是7月20日下午4点17分。 
  但宇航员和地面指挥中心却不能陶醉在这一刻的成功中,他们还得冷静地应付一切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立即开始倒数计算,以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紧急升空脱离,地面指挥中心则像医生观察垂危的病人似地全面细致地检查登月舱。终于,从休斯敦传来了令人宽慰的指令:“鹰可歇在月球!” 
  直到这时,阿姆斯特朗才有心透过舷窗窥视神奇的月球大地。这里就像一幅用明暗对比法绘就的阴森可怕的图画,有的地方漆黑一团,有的地方亮得使人不快,唯一的中间色调是灰色。在选为着陆点的这个平原上有无数个小小的陨石坑、有的直径只有一英尺。远处可以看到许多半径约为5~50英尺的陨石坑、一些山脊和一个远山。再远外就模糊得很,看不清楚。月球上的视界很狭窄,在各个方向上都只能看到4英里。 
  下午10点51分,阿姆斯特朗放掉了登月舱内的空气,打开舱门闯入了真空世界。他小心翼翼地走下舷梯,顺便取下了装在登月舱外面的电视摄象机护罩,于是地球上的观众便看到了本文开始时的那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人类的足迹首次踏上了另一个星球的盛况,国外曾作过这样的报道:“。。1969年7月20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下午10点51分,‘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爬出舱门,在五米高的小平台上呆了几分钟,然后他伸出左脚,慢慢地走下扶梯,在每一级上稍微停一下,以使身体能够适应1/6的月球重力环境。他走完9级扶梯共花了3分钟。。。在11时7分。他用左脚疑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接着他鼓起勇气把右脚也站到月面上。”




人类终于站在了月球上面 
  阿姆斯特朗他们这次登月飞行共用了195小时又18分钟的时间,在离开月球前他们将登月舱的底座留在月面,作为这次访问月球的永久性纪念碑。 
  在它上面的一块饰板上刻着美国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和三个宇航员的姓名: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尤金·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纪念碑上还有一行题字:“公元1969年7月,来自行星地球上的人们第一次在这里踏上月球,我们为全人类而平安地来到这里。” 
  阿波罗登月飞行共进行了7次,参加的航天员共21人,其中有12人登上了月球。阿波罗登月,除考察外,还在月球上建立了核动力科学站;驾驶月球车进行活动;采集的月岩月土标本达400千克,都带回地球作进一步科学分析。 
  阿波罗登月探险的成功,无疑具有伟大的科学和技术意义,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而到达别的天体,是人类向太空渗透的新里程碑,是一次飞跃。在人类向太空继续渗透,探索宇宙的奥秘时,月球还将成为桥头堡。 
  登月的成功,也为人类开拓新的疆域,开发利用月球创造了条件。




人类付出的代价 
  到今天,人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征服太空、探知宇宙的征途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许多未知的领域都被破解,月球、火星、金星。。太阳系一一都被揭开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但是,人类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70年4月11日,美国航天员洛弗尔等三人乘阿波罗13号飞船升空,开始了人类第三次登月考察的旅程。经过两天行程将抵达月球轨道时,突然间,服务舱的液氧气箱爆炸,飞船失去了稳定。登月途中遇险,情况万分危急!幸运的是航天员训练有素,临危不惧,不慌不乱,沉着冷静,在地面测控中心的帮助和指挥下,靠着他们的知识、经验和勇敢,在狭小的登月舱使用有限的动力、水和氧气,操纵着登月舱绕过月球,中断登月飞行并安全返回了地球。又如1979年苏联航天员尼古来·罗卡维什尼科夫和保加利亚航天员乔·拉维诺夫发现他们处于极端危险之中:当联盟33号飞船接近航天站时,其主发动机发生故障。如果备用发动机也失效,那末他们可能成为宇宙的俘虏了。因为不能机动,他们的飞船靠自然减速要经100天后才能返回地球,而联盟33号飞船只有5天或6天的食物以及3到4天的氧气供应。幸运的是备用发动机工作正常,他们才得以及时返回地球。 
  再如,有一次苏联航天员弗拉基米尔·铁托夫和格拉弟·斯塔拉卡罗夫也面临一次极端危险局面。他们的航天飞船定在晚上发射,每一件事似乎都按计划进行。突然之间,宇宙飞船及其运载火箭被包围在火焰之中,眼看顷刻之间粉身碎骨的可怕悲剧就会发生。幸好在可能的悲剧发生之前,一个专门的固体燃料发动机——紧急营救系统——点火,将返回舱从发射火箭中分离出来并把它喷射到约500米到700米的高度,然后通过降落伞着陆在离发射阵地附近的安全地方。 
  1967年1月27日,美国肯尼迪空间飞行中心的一艘阿波罗飞船正在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地面试验,充满纯氧的飞船座舱里突然起火,第一批三名航天员被大火烧死。 
  1967年4月23日,苏联航天员科马罗夫乘联盟1号飞船在轨道上飞行26小时后返回地球途中,由于降落伞故障,飞船坠毁,科马罗夫遇难并成为航天飞行中首先死亡者。 
  1971年6月30日,联盟11号飞船和礼炮1号航天站对接成功,飞行24天后在归途中由于座舱空气泄漏,帕查耶夫等3名航天员窒息死亡。 
  1986年1月28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上,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航天员升空,进行它的第11次航天飞行任务。飞行60秒,高度10公里,为突破音障航天飞机加速到全速。这时固体助推器突然冒出火焰,飞行第73秒时外挂燃料箱爆炸。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数秒钟内化成一团火球。从火球和浓烟中散射出的无数碎片像流星雨一样散落在大西洋的洋面上。发射场上数千名观众和地面操作人员以及在荧光屏前观看发射实况转播的广大观众,都被这一突发事件惊呆了。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人类在飞向太空的征途中,最大的一次航天悲剧。 
  1986年4月,美国大力神火箭在把一颗间谍卫星送上太空时发生爆炸;同年5月,计划把一颗气象卫星送入轨道的三角翼火箭因发生故障而失去控制,被地面控制站引爆。1987年3月,美国发射阿特拉斯—圣托火箭推送美国军用卫星时发生事故而被引爆;同年6月,位于弗吉尼亚州瓦罗普斯岛发射场地的5枚小型实验火箭即将升空时,3枚火箭被雷电击中而自行启动升空,然后坠入大西洋。 
  1986年12月,苏联海洋监测卫星宇宙—1714号突然失控重返大气层,在澳大利亚上空解体燃烧,剩下的残片溅落入大洋中。 
  西欧阿丽亚娜火箭自1979年第一次发射以来已有5次失败。1986年5月,阿丽亚娜Ⅱ型火箭发射失败,一颗大型国际通信卫星被炸毁。1990年2月,阿丽亚娜Ⅳ型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宇航发射中心升空后爆炸,乘搭火箭的3亿多美元的两颗日本通信卫星被炸毁。 
  太空事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宇航技术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两种。前者如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因为右侧固体燃料助推器下端的密封装置失灵,美国三角翼火箭失控因主发动机发生故障,欧洲阿丽亚娜Ⅱ型火箭发射失败因第三级发动机点火系统失灵。后者如美国阿特拉斯—圣托火箭被雷电击中而发生事故;卫星遗骸等构成的太空垃极碰撞正在工作的卫星,也将造成事故。 
  人类正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中总结经验,以大无畏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斗志,征服太空,探访宇宙,实现着前人的梦想,也将前人未曾想到的事变成现实。




太空人有苦谁知 
  谈到宇航飞行,多少人都为之向往,特别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宇航员在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