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动点、分岔和突变等复杂的变化。因此,人们往往容易认识各种灾害的现象和结果,却不易认清灾害形成的过程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例如,地震这种灾害现象除了人们通常理解的板块运动引起地震去说明其成因外,还有更多的诱发因素。 
  灾害系统的各组成分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以及天、地、人之间不可分割的统一,使得灾害现象复杂多样。一种灾害可以受多种因素的诱发,如地震;一种诱发因素也可以导致多种灾害发生,如太阳活动的增强可以诱发地震、洪水、干旱、流行性疾病等;一种灾害还可以诱发另一种灾害,形成“灾害链”,如地震诱发洪涝、瘟疫、海啸等。灾害可以相互诱发,同时也可以相互制约。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意大利举世闻名的“水城”威尼斯地面持续缓慢下沉,以至于联合国向全球科学家发出了“救救威尼斯”的紧急呼吁,请大家提供锦囊妙计,但这一难题迟迟未能解决。1976年,该市附近的里亚斯特市发生了强烈地震,震后的威尼斯竟奇迹般地停止了下沉,并且地面开始回弹,5年中共回升了2厘米。尽管威尼斯的回升原因目前还是个谜,可是这显然和地震有关。 
  现代灾害系统的庞大和复杂,不仅是由于其自身的自然原因,而且还和现代社会人类活动的影响休戚相关。本来已经十分复杂的自然灾害系统,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就变得更加复杂了。所以,认识灾害,就必须从这个庞大、复杂的灾害系统中去把握,才更为科学。




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灾种多、分布广、成灾比例高。除火山喷发外,地球上所有的自然灾害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全球危害最大的水、旱、震、风等“四大天灾”我国都很严重。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本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54起特大自然灾害中,我国有8起,占15%;我国因灾死亡人数约占同期全球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44%。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因经济的飞速增长而有所恶化,自然灾害频频肆虐,人为灾害愈演愈烈,两者相互叠加渗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为此,我国于1989年4月21日相应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其宗旨是:响应联合国倡议,积极开展减灾活动,增强全民族、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我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水平,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我国多种多样的自然灾害按其成因归类,可分为四大类,即地质灾害、气候灾害、海洋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通俗地讲就是踩在我们脚下的坚实的大地。地质是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基础,是由岩石、土壤、地球内部物质构成的一个实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当一种或多种自然力和人力施加在大地内外并超过某一阈值,就会导致地质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旦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便称之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个灾害大家族。因能量释放方式的不同,地质灾害可以具体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山体崩塌、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现象。这种能量的释放可以是自然因素,也可以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就像地震,既有单纯的构造地震,也有人工诱发的地震。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一条带状区域内,大致从我国西南边陲的中缅边境向东北一直延伸到黑龙江下游,跨越边界进入俄罗斯境内。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一条地质灾害多发地带,我国至少有13个省会城市和京津两市都分布在此带上,所以危害很大。 
  俗话说,地震是群害之首。这一说法丝毫也不过分,因为地震的发生往往隐蔽性强、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一般而言,全世界平均每年共约发生1500万次大小地震,其中约10万次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震级大于或等于里氏3级的“有感地震”;约1000次是会给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破坏的、震级大于或等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约18次为7级以上的“大地震”。作为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破坏性地震尤其是大地震的发生频率虽然不高,但其破坏力却极强。它不仅会造成大面积的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和交通阻断,而且还时常伴生山崩地陷,诱发火山、海啸、滑坡、泥石流,以及城市火灾、煤气外泄等一系列次生灾害,从而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抵御的冲击,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地震特别是大地震的发生实为人类面临的第一大天灾。 
  滑坡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系指山体斜坡上不稳定的大量松散土体和岩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一种地质现象,并常与地震、崩塌、泥石流等相伴而生。当滑坡这种地质活动造成了公路、铁路、航道的堵塞,或者引起各类工程项目、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时,就形成了灾害。 
  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是滑坡灾害的多发区,仅四川省近十年来就已发生过上万次这类灾害,死亡人数达25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1981年,宝成铁路因滑坡而中断运行达2个月之久,修复费用达数亿元之多。1982年,长江鸡扒子滑坡造成航道壅堵,耗用工程费8000多元才得以疏通。1983年3月7日下午5时40分,位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洒勒山北麓发生了一次不多见的大滑坡:轰隆一声巨响,仅一分多钟的时间,只见一座宽达1。7公里的巨大山体带着刺耳的呼啸声迅速向山下滑去,6000多万立方米的滑塌土石顷刻之间就掩埋了面积达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3座村庄、200公顷水田和1座水库,270多人被土石掩埋。当时正在山上干活的一名农民眼见山摇地动,赶忙就近抱住一颗大柳树,结果转瞬间连人带树滑出了1000多米而幸免于难。另外,类似于滑坡的地质灾害还有泥石流、山崩地裂等。我国东部平原地带和沿海地区以及一些矿业城市,地面沉降和塌陷现象也较为广泛。 
  气候灾害 
  我国独特的季风气候是一种利弊兼存的气候类型。有利的方面是:它可带来丰沛的水分,为农业的发展和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气条件。从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由于没有季风,与我国同纬度的不少亚热带大陆地区,诸如中亚、西亚地区和北非的撒哈拉地区,都为广袤的荒漠与不毛之地。然而,由于季风带来的水量很不平衡,年内和年际间的降雨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随时可能发生。从地形上看,中国是个多山之国,平均海拔1525米,2/3的国土是山地、高原和丘陵地带,且西高东低,呈明显的三大阶梯,导致水力的侵蚀与冲刷非常严重,从而更易引发洪涝与干旱灾害。 
  我国是一个饱尝旱涝之苦的国家。由于地域辽阔,加之季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及年际变化,我国各地降水的动态变化较大。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经常会出现同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旱了又涝的情况,或在同一时期一地区多雨成涝,而另一地区少雨干旱的情况,即所谓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雨季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推进,而大江大河则自西向东奔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旱涝时空分布格局。总的来说,北方多旱,并多发生在春季;南方多涝,并多发生在秋季。旱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及黄土高原;涝区则主要分布在淮河、长江、珠江的中下游地区。 
  东北地区常是东涝西旱;四川盆地则常常东旱西涝。 
  海洋灾害 
  我国东濒太平洋,有1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和16000公里长的海岛岸线。 
  我国沿海的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精粹之地,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 
  海洋灾害包括热带风暴(台风)、风暴潮、海浪、海冰、海雾、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赤潮等,其中尤以热带风暴、台风和风暴潮的危害最大,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台风的风力强度大时可超过12级,它从海面上带来的大量水气造成暴雨,一旦登陆,所到之处房倒树拔、暴雨成灾。我国受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是两广、台湾、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盛市、自治区,但有时也会深入内陆腹地。据有关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