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小,在到达塔顶的时候,塔的受风面趋近于零。这种独特造型,把风的破坏力化解到了最小程度。 
  磁力线的偏向作用可以使地球建筑甚至高山崩溃,而这座金字塔的塔基正好处于磁力线中心,它随着磁力线的运动而运动,因此,它所承受的振幅极其微弱,地震对它的影响也就不大了。 
  52°角,方锥体的“形”,与磁力线同步运动的“位”,是金字塔稳定之谜,然而4500年前的古人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人总是要死的,但是,为什么要花费这样多的劳力,消耗这样多的钱财,为自己建造一个尸体贮存所呢?除了国王的奢侈外,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科学家们研究表明,金字塔的形状,使它贮存着一种奇异的“能”,能使尸体迅速脱水,加速“木乃伊化”,等待有朝一日复活。 
  假如把一枚锈迹斑斑的金属币放进金字塔,不久,就会变得金光灿灿;把一杯鲜奶放进金字塔,24小时后取出,仍然鲜美清新;如果你头痛、牙痛,到金字塔去吧,1小时后,就会消肿止痛。埃及科学家海利做了个实验,把菜籽放进金字塔后,同一般菜籽相比,出苗要长4倍,叶绿素多4倍。 
  有的科学家认为:金字塔的结构是一个较好的微波振谐腔体,微波能量的加热效应可以杀菌,并且使尸体脱水,而在这个腔体中,可以充分发挥微波的作用。可是,4000年前的法老,怎么知道利用微波呢? 
  如果仅仅以为金字塔是生命和能量的源泉,那就错了,金字塔还以它神秘的恐怖手段,阻止人们进一步探索。 
  对于巍峨高耸的金字塔,谁不想攀上高高的塔顶,一显自己英俊潇洒的雄姿呢?然而,据统计,从1940年到现在,因为爬上金字塔而神秘摔死的人,已经达到200名以上。 
  总之,金字塔留下的谜团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了天文、地理、运输、建筑、医药、保舰物理、化学,乃至于宗教、神学等一切领域。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谜团还在扩大,于是,就有人认为金字塔并非单纯的人工制品,当时的人力、物力、技术、思维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它极可能是“外星来客”在地球上留下的一个不可磨灭的迹樱这仅仅是推测,人们需要的是实证。然而,证据又在哪里呢?




古代岩画之谜 
  西南非洲(纳米比亚)的布兰德比尔格山的崖壁画闻名于世,而引起轰动的崖壁画是在1918年由德国人发现的一幅描绘“白人”的崖壁画,它被命名为《布兰德山的白贵妇》。它是德国地质学家马克在布兰德山的一个洞窟里偶然发现的。他在位于纳米比亚西部的布兰德山进行测量时,留在一个山洞里过夜。在晨光熹微中,他看见石壁上有一幅异常优美的崖壁画。这完全像一幅20世纪的绘画,壁画上的妇人身穿短袖套衫和马裤,臀部包得很紧,戴着手套,还有吊袜带和便鞋,头发的发型与现代相似,头发上缀着珍珠,胳膊、腿和腰部也都装饰着珍珠;她身边还站着一位瘦瘦的男子,手拿一根奇怪有刺的棒,戴着一具非常复杂的头盔或面具。这完全是一幅现代画,虽然它也同原始的动物画夹在一起,但这种打扮和画中洋溢的现代派情调,是蛮荒时代赤身裸体、穴处巢居的先民难以想象得出来的。 
  法国卢萨克的史前壁画中的人物也是一派现代化打扮:他们戴着帽子,穿着茄克衫和短裤。当考古学家艾贝·布留尔经过鉴定后宣布这是真品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再一次陷入混乱,先民的想象力竟如此高超,他们跨越时空,撇下自己所穿的羽毛兽皮,撇开自己的花草树木,却画出几千年后子孙的时髦时装。 
  在澳大利亚阿纳姆高地崖壁上画着一些动人的岩画:有的人身上穿着宽敞、舒适的宇宙服,头上带着头盔,上面还有供观察的小孔,头上有一根类似天线的东西。脑后像释迦牟尼那样闪着层光。有的“宇航服”上居然有明显的拉链,身体下部有尾饰。 
  据当地土著人说,古时候,有一种奇异的人类,自天而降,将自己的形象刻画于岩壁之上,然后又返回天空。因此,先民们把这样不可思议的人物视为神圣,保存至今。 
  是外来人类的自画像,还是我们祖先的写生画?或者是狡黠的现代山民编造出一些传说来骗取考古学家的酬谢呢? 
  1912年开始,泰国陆续发现了一些史前时期的崖壁画。1973~1978年间,斯塔巴和柯斯重新考察了被称做“画山”上的崖壁画。这个岩画点是在1912年被发现的,它位于泰国南部的攀牙府。他们看见暗红色的图形布满4米长的崖壁,当他们用目光仔细搜索时,看见了一幅奇怪的人像,有点类似现代科幻片的机器人,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外星生命体。他头上带着面具,腰上挂着的东西好像是电筒,身上穿着有点像今天的“宇航服”,两道背带从双肩开始,向胸部、臀部延伸交合。嘴上有一个类似呼吸过滤器的装置。 
  在撒哈拉沙漠中,在日本、在中国等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曾发现过一些不可思议的崖壁画。 
  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曾说过,杰出的画,只不过是对完善的自然所做的一小部分模仿。 
  据考证:人类穿衣的历史不过4600年,裸体原始人想到了衣,但绝对想不到漂亮的茄克衫和连体服;原始人想到了鞋袜巾帽,但绝对想不到密封的头盔和时髦的吊裤,不管是写生画也罢,记忆画也罢,想象画也罢,他们原始的、哪怕是变了形的依据是什么?




史前文明之谜 
  我国晋代葛洪的《神仙传》记载了一段仙人的对话。 
  麻姑——一个看来只有十八九岁的仙女说:“自从上次相见以来,我已经看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了,前不久到蓬莱,水又比往日聚会时浅了一半,莫不是又变成山陵平地了?” 
  另一个神仙王方平笑了笑说:“有道行的人都说,海底不久就要尘土飞扬了。”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成语“沧海桑田”的来历。 
  海陆互变是一个万千年以上的漫长过程,人生短暂,不可能亲身经历,只有在近代地质学的基础上才能揭示。1600年前的葛洪,又是怎样知道这个秘密的?即使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个传说的源头又在哪里?难道这个传说也是几经“沧桑”吗? 
  1972年9月25日,法国一家工厂惊奇地发现,从非洲加蓬共和国奥克洛铀矿进口的铀,早已被人用过,一般铀矿中的铀(235)含量都在0。7%以上,而这批矿石的含铀量还不到0。3%。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前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格兰·T·西伯格指出:只有在极精确的条件下,裂变中的铀(235)才能“烧掉”,而且必须有极纯净的水,而这种极纯净的水,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一批专家到矿区进行了考察,不久,奥克洛铀矿又爆出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新闻: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 
  这个“核反应堆”相当完整,由6个区域组成,大约使用了500吨铀矿石,但输出功率很低,估计为100千瓦。 
  据地质学家考证:奥克洛铀矿的成矿年代大约是20亿年前,成矿后不久,“核反应堆”就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是谁在那么久之前,设计出了如此杰出的高科技产物,并能用于实践呢? 
  1976年,前苏联瓦什卡河岸上,发现了一块拳头大的闪着白光的怪石。 
  经分析:是一块稀有金属的合金,其中锡占67。2%,镧占10。9%,钕占8。7%,还有铁、镁、铀、钼,但没有铀的衰变物。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块人造合金,年龄不超过10万年,地球上没有类似的天然物,它很可能是用只有几百个原子的微小粉末作原料,在几十万个大气压下冷压而成。对这样小的物质,加如此高压,其设备和手段,即使是现代文明社会,也无法达到。是谁,用什么方法,制造了这块合金? 
  1891年6月10日,美国伊利诺斯州一位叫卡尔普的老太太在往炉中加煤时,从碎成两半的煤块中,发现了一条做工精致的金项链。卡尔普太太原以为该项链系别人不慎掉在煤堆中的,后来发现,碎成两半的煤块中间有个槽,刚好能搁置项链,证明这条项链系夹在该煤块中的。 
  煤主要形成于石炭纪,距今数亿年。那时候,谁戴过这条项链? 
  梅斯特是赫克尔公司的监察人,自称是“岩石狂”,也是三叶虫收藏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