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植物能通过集中自身可溶化合物的分子,来抵御外界高盐溶液产生的作用。所以我们能见到一些作物比另一些作物耐盐,甚至在同类作物中进行杂交,以期获得耐盐力更高的品种。比如,戴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一种能在海浪波及的地方生长的只有拇指般大小的野生西红柿,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种西红柿进行杂交,获得了一种耐盐力较强的品种。 
  这品种若用掺合70%海水的水浇灌,2/3能成活,并有15%结了果,但是,收下的西红柿只有樱桃般大校然而,这种杂交实验表明,耐盐力几乎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 
  戴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先对沙门鼠伤寒杆菌进行研究,以分析能合成大量脯氨酸的突变体是否比野生菌株更耐盐。 
  然而,脯氨酸真是最佳的保护者吗? 
  不久,人们找到了更多理想的抗盐办法。将脯氨酸与甘氨酸——甜菜碱结合在一起,放入野生菌株的含盐培养基内,或将甘氨酸——甜菜碱放入KYI杆菌的培养基内,结果大大加剧了固氮酶的活动。在后一种情况下,固氮酶在每升含0。3、0。5、0。65克分子氯化钠环境中的作用基本上与无盐环境中一致。




海水淡化
  多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海水淡化的新方法。可是由于这种技术太难,所以进展缓慢。直到70年代末才取得重大的突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成功了中空纤维海水淡化器。这种淡化器直径20米,长2。5米,里面装有5万多根外径只有0。5~1。2毫米的中空纤维。只要加上20多千克的压力,每小时就可以从海水中生产出36吨淡水。目前,全世界采用这种技术生产淡水的装置容量达每天140~160万立方米。其中三个最大的装置(日产淡水1~2万立方米),分别建在沙特阿拉伯吉特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基佛斯特和马耳他。 
  中空纤维是怎样把又苦又咸的海水变成清沏甘泉的呢?我们知道,如果将一张半透膜隔于纯水和海水之间,那纯水就会穿过半透膜渗到海水中去。 
  但是,如果给海水加以一定的压力(大于水的渗透压),海水中的水分子就会通过半透膜到纯水中来叫反渗透。自从1884年,英国制成第一台反渗透海水淡化器以来,这种方法便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特别是海上航行的舰船,带上这种淡化器以后,续航行时间长多了。但是,那时所用的是单层平板膜,面积小,强度低,效率不高。倘若使淡化膜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只好增加厚度。可是这样一来,纯水的透过速度太慢了。到了本世纪60年代,美国的罗尔等创造性地提出了“非对称膜”的构想,即膜的组成和结构都是非均匀的。 
  它分上下两层,上层很薄,分子之间的孔洞非常均匀,水分子极易通过,起“过水截盐”作用,下层则很疏松、很厚、抗强度高,主要起支撑作用。作上层的通常有氰乙基醋酸纤维素等,作下层的有聚芳砜等。 
  化学家们用这种非对称膜(也叫复合膜),可以做成平板式、卷曲式和中空纤维式的新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器。其中以中空纤维式效率最高。因为在1立方米的淡化室中,中空纤维的表面积最大,达1。5~2。0万平方米。而曲卷式的只有1000平方米,平板式的仅有300多平方米。这样,中空纤维海水淡化器成为海水淡化技术中的佼佼者。 
  现在,淡水紧张的城市越来越多。到下个世纪,淡水资源不足,将成为许多国家严重的社会问题,就连美国也不得不考虑在墨西哥湾一带建设日产400万吨的淡化厂,并计划在90年代后期,全美具有日产淡水11000万吨(人均0。5吨)的能力。到下个世纪,人类将在海上造船定居或在海下长期居祝我国和中东及非洲一些国家,将大力开发宝藏丰富但干旱缺水的国土。这样,除了海水淡化问题之外,还有苦咸水淡化和工业及生活用水的净水等问题。 
  因而,这种中空纤维式的水质纯化技术,到时可大放光彩。 
  这种非对称膜虽然很致密,但有时难免有微小的孔穴和结构上的缺陷。 
  这样,对于分子个体较小的气体来说,就极易造成“短路”,起不到分离作用。1975年,美国化学家爱尼斯巧妙地在非对称膜的上(内)层,再覆盖上一层渗透速度很快而无分离作用的有机物,如有机硅等,将所有微孔堵死。 
  这样,便诞生了中空纤维气体分离器的新技术。 
  现在,载人宇宙飞船、潜艇等,用这种气体分离器进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分离,从而实现密封系统内的氧气供应。




开发冰山
  我们生活的地球有3/4的表面积被蓝色的海水覆盖着,占了地球上总水量的97%,淡水仅占3%。即使这3%的淡水,也不是人类都可直接饮用的。 
  因为流动的淡水只占1%,其余2%却被镇锁在寒冷而寂寞的冰山之中,与人类日常生活不发生多大关系。地球上的全部冰几乎都存在于南极洲,那里的冰层厚达2000米,其面积大于整个欧洲!若把南极所有的冰都化成水,将使全世界的海水上升60多米。 
  南极洲的冰尽管地处遥远,但那丰富的淡水资源对人类来说,并非可望而不可及。有时那里的冰往往会自动地向我们漂来。因为南极的冰山总是在不时地断裂,断裂下来的冰山漂浮于海洋上,形成奇特的“冰岛”,为时可达数年之久。这些漂浮的冰“岛”,有的大于塞浦路斯岛,有的甚至有半个比利时那样大!这些冰“岛”因为没有“根”,因此可随风或随洋流而漂流。 
  拖运冰山,开发冰山资源并不是一个新问题。1900年以前,就有人用帆船拖运了一些较小而低平的南极冰山,途经4000公里,运达秘鲁。每年从南极断裂入海的冰山约有10000座。其中每座冰山所含有的淡水量就足以装满1000艘油轮,即使这10000座南极冰山中的淡水有90%损失掉,余下的10%淡水也足够供20多亿人饮用。 
  拖运冰山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先要依靠人造卫星将冰山的外形拍摄下来,通过无线电发送回地面,对不同冰山的大小形状和所在位置进行研究,选择其中比较理想的一座。然后派一批人到选定的冰山上去,在靠近前端的冰山顶部,装上6只大金属环,每只环套上一条结实的牵引索(一般是尼龙索),用轮船牵引。开始时,巨大的冰山的移动速度极其缓慢,但一周后就能达到每小时3公里。若设法把冰山前端修整得比较尖狭,移动的速度还可以加快些。 
  当冰山经过暖海时,要设法防止融化,为此必须将冰山底部和周围与温热的海水隔开来。一般的做法是用两艘船分别从冰山两侧拉着一张巨大的塑料布,自后朝前行进;随着两艘船的行进,塑料布逐渐铺开来,直到整座冰山底部都垫上塑料布为止。塑料布的四周通常还拴有绳子,绳头由小飞机传递到冰山顶上固定,这样冰山底部就被塑料布紧紧地包住了。如果用特制的塑料围裙包裹冰山的四周,那就更要容易得多。这样一来,冰山基本上就与海水隔开了。 
  至于冰山的顶部,最理想的办法是任其自然地融化成一个凹陷的水池。 
  这样,照射到冰山顶部的阳光的大部分热量,就会消耗在使这个水池的汽化上面,从而使水池下的冰体受到保护。 
  当冰山拖到目的地时,如何将巨大的冰体融化成水呢?像沙特阿拉伯那样的国家,单靠酷热的太阳就足以将冰山融化,但过程进展极慢,融化10米厚的冰层要花费一年时间。假如对水的要求不十分紧迫,可以让冰山这样慢慢地自然融化。为此就要在冰山的四周用特殊的围圈隔离起来,使从冰山上融化下来的淡水不会流散到周围的海水中去。至于冰山底部却不必加以隔离,因为海水的比重大,故从冰山上融化下来的水总是处于上层,不会与下层的海水相混。只要用水管把上层的淡水抽吸到陆地上,就可应用了。




灵丹妙药来自海洋
  50年代初期,有位美国生化学家从海参的机体中分解出一种能抑制肿瘤细胞成长的物质,叫做“海参素”。这一发现非同寻常,激起了对“海洋药物学”研究的浪花。它之所以轰动全球,是因为给人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到海洋中去寻找药物,使海洋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大药房。 
  近二三十年来,“海洋药物学”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兴趣。 
  美国和加拿大的生物学家在太平洋东岸各种不同水域,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