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面活性材料,如生物玻璃陶瓷、羟基磷灰石等;第三类是生物体内可吸收的生物材料,如磷酸钙系可吸收材料、熟石膏等。生物陶瓷材料的优点是生物相容性好,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腐蚀性。但脆性和加工成型困难,仍是制约生物陶瓷广泛应用的两个最大难题。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材料中的最大家族。事实上,正是由于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才确立了生物医学材料的学科地位。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合成和天然高分子,品种达100多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韧带、肌腱、皮肤、血管、角膜、骨和牙以及各种人工器官脏器的修复和制造。医用高分子材料所包括的范围虽然较繁杂,但大致上可归纳为5个方面:即软组织替换材料、硬组织替换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组织工程材料(又称杂化生物材料、生物化材料或第三代生物医学材料)、药物传递系统、粘接剂和高分子药物等。 
  根据材料的性质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材料两大类。所谓降解型高分子材料是指材料在植入体内后,可在生物环境作用下发生结构破坏和性能蜕变,最终通过体内新陈代谢分解而排出体外,如胶原、纤维素、聚氨基酸、壳聚糖及某些聚酯材料等;非降解型高分子材料则相反,可作长期植入之用,如常见的聚乙烯、聚丙烯、硅橡胶、聚砜、聚丙烯酸酯(有机玻璃)等。 
  生物复合材料是上述三种材料任意两种以上复合而成的。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仍属于仿生学范畴。从材料科学观点来看,几乎所有的生物体组织和器官,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而成。如骨骼和牙齿可看作是由胶原蛋白、多糖基质等天然高分子构成的连续相和弥散于其中的羟基磷灰石晶粒复合而成。皮肤、肌肉、肌腱、韧带等是由弹性硬蛋白和胶原蛋白所组成。 
  当然,也可根据材料行为分为近于生物惰性的、生物活性的和可生物降解的三种基本类型。前面提及的组织工程材料也可看作是一类特殊的“活”复合材料。这为将来获得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生物材料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生物材料虽然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得到了医学界、化学界、材料学界乃至经济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但它距离人们的真正期望和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它仍然是一类正在高速发展的“未来材料”。




生物医学的应用历史 
  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漫长。早期人类主要是利用各种天然材料或从已有的材料中寻求比较适合于人体组织的人工材料,如采用马鬃、棉花等缝合伤口,用木板、铜、铁、金等修复颅骨、牙齿,用金属丝固定断骨等。这类材料并没有明确的生物相容性、可靠性要求,所使用的材料也多由于感染、失效而被淘汰了。 
  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冶金、工业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在详细分析和测定了生物体各种物质、组织和器官成分、结构和性能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通过成分、结构模仿,或采用与人体组织的结构成分相类似材料来发展多种新型生物材料,如羟基磷灰石、胶原、生物衍生材料、多肽等。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也由于高分子学说的建立而获得较大发展。 
  近年来,随着世界性高技术的发展和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加深了对生物体内各种细胞、组织、生长因子、生长抑素及生命机制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制第三代具有促进人体组织器官自身修复和再生作用的生物医学复合材料新概念。这类材料一般是由具有生理“活性”的组元及具有控制培养作用的载体非“活性”组元复合而成。这可称得上是材料科学、生物技术、医学、药学等方面共同协作努力的成功典范,具有极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生物材料研究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课题,涉及跨学科的多门类知识,是集基础科学、工程技术、临床医学和药学于一体的学科。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用其能够完全替代或修复人体病变、衰竭或损伤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并实现其生理功能。




生物陶瓷在医学上的妙用 
  一个生命垂危的心脏病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无形灯下,医生用娴熟的手法切开了病人的胸膛,把患者已不能正常“工作”的心脏瓣膜取下,将一个精巧的“人工合成心脏瓣膜”换上去。。经过一系列治疗,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类似的方法20多年来已使50万以上的病人摆脱了死神的魔爪。 
  你知道这种神奇的人工合成心脏瓣膜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吗?说出来你也许会大吃一惊,那竟然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的“陶瓷”——当然,并不是普通的陶瓷。 
  陶瓷,可以说是人类最早运用的材料之一,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它的渊源几乎可以追溯到青铜器之前,那就仅次于石器了。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赋予了陶瓷新的“生命”,它不仅作为传统的生活用品,而且在工业、航空、医学等领域都大显身手。尤其是70年代以后,随着氧化铝多晶和单晶陶瓷的引入和广泛应用,开创了崭新的生物陶瓷时代,继氧化铝陶瓷后又发现了许多生物性能优良的陶瓷材料,在大量临床基础医学研究的同时,生物陶瓷的品种日渐繁多,满足着不同的临床需要。 
  生物陶瓷是用来达到特定的生物或生理功能的陶瓷材料。它包括:接近惰性的材料;能完全被吸收的陶瓷;可控制表面活性的陶瓷。由于生物陶瓷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地用于人工牙齿(根)、人工骨、人工关节、固定骨折用的器具、人工心脏瓣膜、人工眼等。 
  例如,基于氧化铝陶瓷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耐磨损、机械强度高等特征,已使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关节的置换,取代已失去功能的关节,达到恢复其各种功能的作用。它不仅能使许多患者的手、脚重新灵活自如,更能使一些失去听力的患者由于换上人工听小骨后部分或全部地恢复听力。 
  人工心脏瓣膜的工作环境十分苛刻,它要求在湍流和近滞流的区域抗凝血,要求耐10亿或更多次荷载冲击而不产生明显疲劳的磨损。 
  碳质生物陶瓷正好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它作为瓣膜材料与血液接触不产生凝血,耐磨损度竟可达钛同高钴铬钼耐蚀耐热合金的30倍!碳假体还被用于牙科植入,其弹性和负载性能十分适宜。 
  此外,生物活性陶瓷和生物降解陶瓷可作骨科和牙科的良好修补材料;电热陶瓷在医用热象仪中的应用使许多疾病的诊断变得更加快速更加可靠;声誉鹊起的各类超声波医疗仪器则是以压电陶瓷作为主要的换能器件;磁性陶瓷在“磁疗”中的作用更是妇孺皆知;尤其令人称绝的是一种敏感陶瓷,它能使医生在患者的医学参量测定中做到深入、广泛,从而为诊治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你看,古老的陶瓷和新兴的科学技术的结合能为人类创造多少“福音”! 
  生物陶瓷在未来的岁月中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细胞融合术和植物“激光技术” 
  本世纪60年代初,日本科学家冈田善雄首创了细胞融合术。他把仙台病素和人的细胞融合一起,打响了细胞融合的第一炮。冈田善雄预言,用他的新方法可以按人类意愿,创造出许多新的生物品种。 
  此后,捷报频传。1976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梅尔希亚用马铃薯细胞和蕃茄细胞融合,结果长出有蕃茄味道的马铃薯来;80年代,日本科学家用细胞融合术培养出抗倒伏、耐寒、高产的水稻品种。梅尔希亚又把绵羊和山羊的胚胎细胞融合在一起,放入绵羊子宫中,成为既有绵羊特性又有山羊特征的新品种。 
  不同生物的细胞为什么可以融合呢? 
  著名生理学家托马斯认为,当两个不同种的细胞接触时,接触部位的细胞膜组织会自行溶解。这样,细胞内的物质便可以相互沟通,最后两个细胞核融合一起,成为一个具有两种细胞特征的新品种。这就是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 
  另外,号称植物激光技术的是组织培养术。它是将某一植物的单细胞,通过人工培养,使它成为一棵植株。 
  最早发明这种技术的是生理学家罗宾斯。他在1992年用棉花、豌豆和玉米等茎尖培养出植株。1937年,生理学家怀特用一个胡萝卜细胞,在试管中培养出胡萝卜植株。本世纪80年代后,生理学家弗雷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