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情等)还能保持或恢复人的健康。“欢乐胜似良药,悲伤耗人血肉”。 
  上述种种,把人们引入一个被称为“精神免疫学”的科学新领域。造成人类脆弱性(易伤性)的原因,既不在命运,也不在漂浮于我们四周的种种致病因子,而在于自身。只要认识到精神、肉体两者是作为一个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整体在起作用,也就能对那些使我们患病的内部动力机制和使我们得以保持健康的平衡力量有进一步了解。




人与感冒的抗争
  感冒本身不算重症,但却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对老人和孩子的威胁尤甚。 
  感冒病毒是个大家族,其成员约有200种,因此要研制出广谱的感冒特效药是非常困难的事。感冒病毒的个体特别小,人体对感冒病毒的防卫,主要是由鼻咽部粘膜分泌粘液,“粘”住病毒后带入胃里,由胃酸将它们杀灭。 
  同时,鼻咽部粘膜上的抗体也能消灭一些病毒。但这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感冒病毒却经常突破人体防线,使人体鼻咽部的细胞受感染而死亡。 
  人体的很多感冒症状,并非是直接由感冒病毒引起的,而是由于人体对病毒进行抵抗的结果。比如,刚感染感冒时的咽部疼痛,是由于人体防卫机制激活了喉部疼神经。随后,为战胜感染,喉部微血管扩张,以便送来更多的“作战部队”,于是导致咽部充血。同时,分泌过多的粘液变成鼻涕,由鼻孔淌出。最终,感冒引起支气管发炎,使人咳嗽。 
  孩子最容易感冒,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每种感冒病毒都能使成年人产生一定的免疫性,但对孩子来说,却只有极少几种感冒病毒会使他们产生免疫性。其二是孩子好动,又不可能经常洗手,于是当他们用沾有感冒病毒的手揉鼻子或眼睛时,就给病毒提供了作祟的机会。 
  感冒病毒基本上是接触传染,特别是通过手触和接吻,较少通过空气传播。 
  一般人认为感冒是由风寒引起的。其实不然。早在1946年,英国专家就对一些健康成年人作过如下试验:先让他们洗热水澡,随后让他们穿上湿浴衣在通风的过道上待半小时,接着再让他们在早晨穿上湿袜子休息,结果无一人感冒。然而,当专家给另一些健康的成年人鼻孔中喷上感冒病毒后,其中半数得了感冒,从而证实了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 
  1979年,美国曾出现过浸有碘液的“基拉”口罩。刚上市的头10天内,使感冒患病率下降了75%。因为碘有色有味,人们随后又改用无色无味的消毒剂代替碘,据说十分有效。但使用口罩毕竟不便。其实,只要保持室内通风,并避开别人咳嗽和打喷嚏,便能有效地防止感冒病毒的空气传播。而经常洗手、不用手摸鼻子,以及在手帕上洒些消毒剂,则可有效地防止感冒病毒的接触传染。此外,加强体育锻炼,对预防流行性感冒也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近年来治疗感冒的药物不断问世,它们的疗效到底如何呢?据加拿大专家对1950~1991年间正式批准使用的药物的调查,发现它们仅能减轻成年人的感冒症状,而对5岁以下的孩子基本无大作用。当孩子发烧或咽痛时,医生就开给抗菌素,但实际上抗菌素对病毒无效,仅能对付细菌,譬如可杀灭引起脓毒性咽喉炎的病菌。 
  研究表明,当人体细胞被感染后,会释放出抗病毒的物质——干扰素。 
  干扰素抗病毒确实有效,但人工合成昂贵,且使用久了会刺激鼻腔,同样令人难受。于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专家杰克将干扰素、消炎药和能抑制鼻粘膜分泌的药物配制在一起。经使用,这种新配方确能明显消除感冒的主要症状。 
  1971年,诺贝尔·普·利·波林首次提出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能防治感冒。但当时怀疑者颇多。然而试验表明,服用维生素C的人感冒症状确实要比没服用的人明显轻得多。 
  嗅热水蒸汽、食醋蒸汽或鸡汤蒸汽,是民间早已流行的土方。试验表明,鸡汤蒸汽效果要比单纯吸入热水蒸汽更好。后来,又有人在鸡汤中添进各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使这类大杂烩汤对付感冒病毒更为有效。 
  调查表明,一些印第安人对付感冒另有一功,即服用一种紫色的金光菊根。而药检证明,这种植物根部含有强效抗病毒和免疫成分,确属良药。 
  其实,对付感冒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多喝开水、菜汤、茶水以及肉汤,这样既能缓解感冒症状,又能补充因发烧出汗而丧失的体液。




人与病毒之战
  有一位医学专家在30多年前就曾指出:在地球上人类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战胜病毒,病毒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危险敌人。这句话不幸而言中。 
  正当人类为消灭天花、麻疹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大批远为凶狠的病毒已悄然扑向人类。1981年由艾滋病毒引起的艾滋病,死亡率100%;1995年在非洲扎伊尔暴发的埃博拉传染病,短期内即可致人于非命。人们还发现其他许多烈性病毒,可以使人产生种种神秘的病症。人与病毒正展开殊死的决战。 
  1995年4月中旬在非洲扎伊尔蔓延的埃博拉病,来势汹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扎伊尔发现了316个出血热病例,245人死亡,死亡率达77%。 
  1996年2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证实,在加蓬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20名患者中已有13人死亡。这些患者以一死猩猩为食,在接触猩猩尸体的过程中染上了埃博拉病毒,该病毒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染。患者平均年龄为18岁。 
  在13名死亡者中,12人已被证实直接接触了死猩猩的血液。这是非洲再一次埃博拉病的流行。 
  埃博拉病毒是1976年于扎伊尔埃博拉河附近一个名叫杨博科的小村庄首先发现的,并由此得名。该年埃博拉病在扎伊尔的55个村庄及其邻国苏丹、埃塞俄比亚流行,造成近千人死亡。1995年第一个被发现的病人是个36岁的医院化验师,名叫金夫姆,他的工作是采集血样。当时他发病的症状是腹泻和发热,被诊断为痢疾,几天后发生出血并随即死亡。这时,人们才意识到,金夫姆患的根本不是痢疾,而是19年前猖獗一时的埃博拉玻后来相继发生了一批类似病人,其中包括与金夫姆密切接触的护理人员。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将病人的血样运往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化验,证实确是埃博拉病的再次爆发。 
  埃博拉病毒潜伏在人体内的时间很短,症状很快发生,大多呈爆发型发病,死亡率极高。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类似流行性感冒的发热、头痛症状。 
  80%的患者有腹痛、咽痛、肌痛、胸痛的现象。70%病人可发生吐血、便血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明显出血。此外,恶心、腹泻、疲乏感等症状也十分多见。 
  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而以血液、尿液为媒介经由伤口侵入人体。一般说来在接触病人时戴上塑料或橡胶手套便可避免感染。 
  目前还没有直接杀死该病毒的药物,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十分困难。日本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根据病毒的危险性将病毒分为4极,艾滋病毒被定为3级,而埃博拉病毒被定为最危险的4级。




神秘新病毒正在不断出现
  埃博拉病毒固然危险,但它并非是唯一的烈性新病毒。最近几十年,新的病毒不断像“神秘客”似地出现,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1953年首先在阿根廷北部的加里恩河附近发现了胡宁病毒,其感染人体后可使1/5的人死亡。该病毒由田鼠传播。50年代在肯尼罗河三角洲发生该病流行,1万多人被感染。这种病毒是由蚊子传播的。登革病毒引致的登地热发病范围更为广泛,最早发现于亚洲及拉丁美洲,70年代中期以来数次发生流行,1990年仅拉美就有11。6万人染上此玻一种被称为拉沙的病毒可引起出血性发热病,每年感染此病的在西非就高达20~40万人之多,其中约有5千人死亡。最早见诸于东亚,1993年在美国西南部,之后先后在23个国家流行一种传染病,症状奇特,诸药对之无效,后证实为汗塔病毒感染所致。另一种HTLV病毒,传播类似艾滋病毒,但致死性要弱一些,在患者中有1%会因此引起T细胞白血玻此病毒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与埃博拉病毒亲缘关系很近的马伯格病毒,1967年发现,当时西德和南斯拉夫有31人从乌干达绿猴那里染上了此病毒,结果有7人死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