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热疗法在抗菌素发明之前是唯一能够治疗麻痹性痴呆的有效方法。由于这一历史性成就,耀雷格在70岁高龄时,即在1927年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放射疗法的发明
  1895年11月8日,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琴于符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实验室发明了X射线,为放射医学奠定了重要基矗12月22日,他将荧光板改为照象干板,给妻子拍摄了戴有戒指的手的骨胳照片,成为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照片。 
  从此,开拓了放射疗法的新途径。首先制成了X射线机,用以透视身体检查病变。后随着各种射线的发现,放射疗法更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治病,特别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消除肿瘤需要足够强的放射线,制造射线发射装置是关键。第一台发射放射线的装置,用了25万伏的高压电。1936,一台100万伏特的放射线发射装置在英国投入使用,它是只有一只X射管,重达12吨的庞然大物。后来用直线加速器代替了这个笨重的装置。现在使用的同步加速器和磁电感应加速器比直线加速器的加速能力大了15倍。随着放射装置的改进,运用X射线的透视范围也由原来的骨科检查推广到了呼吸、消化、循环、神经等人体系统,并形成了以X射线透视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放射学。 
  在放射学发展过程中,法国的阿·贝克列尔和西卡尔、德国的德尔、美国的贝克和丹迪、意大利的里德尔以及葡萄牙的埃·莫尼兹等人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电休克疗法的发明
  电休克疗法是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它是用电休克治疗机将适量的电流通过病人的头部而引起全身抽搐,以达到治疗目的。它主要用于治疗忧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如躁郁症患者的怪癖和偏执,躁狂症患者的怪癖和偏执,躁狂症患者的大吵大闹和精神分裂症及精神错乱者的各种症状等。 
  首先使用这种方法治病的是意大利人塞尔列提和比尼。1936年,他们首先用动物进行试验,1938年开始用人做试验。他们为了治疗癫痫病,采取向大脑通电流的办法。这个轰动一时的精神病治疗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立即传遍了全世界。




针刺疗法的发明
  针刺疗法是应用各种特制针具刺激于经络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针刺疗法起源于中国。它的前身是砭石疗法,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后又逐渐出现荆棘刺、骨针、竹针、木针等,以后发展用象牙、金、银和黄铜制针。 
  最初,人体外某一部位无意被碰破或刺伤,结果却使原有某种疾病减轻,甚至痊愈;或患有某种病痛的人,通过手按摩、捶拍病痛部位,使病痛缓解、好转。经过多次观察、反复实验,发现用一种器具刺激人的某些体表部位有治病作用,这样就产生了针刺疗法。 
  中国周代(前11世纪)后,开始出现金属制针。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针刺疗法已很普及。针刺疗法适应症很广泛,治病效果迅速而显著,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作用,能够促进气血运动,消除“壅滞”,加强或缓和身体的力量,从而达到预防或控制疾病的目的。针刺疗法安全、可靠、副作用小,而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可配合其他方法治疗。 
  针刺疗法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发明。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针刺疗法首先向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传播,后来又传到东欧许多国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




化学麻醉药物的发明
  在古代一些国家,如中国、印度、巴比伦、希腊等,已积累了许多麻醉法的经验。主要应用植物性麻醉物(曼陀罗花、鸦片、大麻叶等),亦有用神经干机械性压迫、饮酒、放血等方法,使病人失去知觉而进行手术的。这些方法的麻醉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当时流行有“手术刀和疼痛是不可分离的伴侣”的说法。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时,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唯一的办法是尽快地做完手术。拿破仑军队的著名外科医生让·多米尼克·拉里在莫斯科军营里,曾于24小时之内,为200人做完了截肢手术。 
  19世纪,化学的发展,促进了麻醉药物的研究与应用。1798年,英国化学家H·戴维发现了氧化亚氮(■N2O)具有镇痛和令人发笑作用。1839年,化学家斯考芬证实吸入多量氧化亚氮可使人呈现醉态,甚至失去知觉。某些牙科医生在做拔牙手术时首先使用这种化合物,以减轻牙齿疾病患者的痛苦。1842年,美国医生朗格在做外科手术时,第一次采用了使用乙醚进行全身麻醉的方法。1846年,美国人莫顿和沃伦在用乙醚对病人实行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完成了切除颈上肿瘤的手术。后来,这种手术方法迅速传遍美国,而且,又传到了欧洲。 
  在乙醚之后,人们又开始使用氯仿。英国爱丁堡大学妇产科教授辛普森于1813年研制出氯仿麻醉药,并于1834年获得使用氯仿麻醉药的完美方法。 
  外科手术中的局部麻醉是在1888年由奥地利眼科医生科列尔首先用可卡因实现的。后来,作为改进措施,于1902年增加了肾上腺素,随后到1904年,则用毒性较小的奴佛卡因取代了可卡因。此后,全身麻醉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研制出了周围持续麻醉术可以代替全身麻醉,特别是用于产妇分娩时,把麻醉药注射到脊髓的硬脊膜上,那里有通向手术区的神经,从而可使手术区麻醉得既彻底,又不波及其他部位。1962年在德国生物化学家菲舍尔实现了佛罗那的合成之后,开始推广静脉麻醉法。除了巴比妥酸剂(即佛罗那)外,1903年以后还研制出了安米妥、戊巴比妥纳以及戊硫巴比妥等静脉麻醉药物。




免疫法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战争一直不断。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就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最激烈的是世界各国都卷入的世界大战。瑞士人巴贝尔估计,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以来,只有292年无战争记录。 
  我们人体内,也时时在发生战争,人体内的战争,医学上叫做免疫战争。 
  免疫战争的敌人是病毒、细菌,医学上把它们称为抗原。免疫战争的一方是白细胞和免疫细胞,外来入侵者是病毒、细菌。白细胞存在于血液中,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是由我们人体的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产生的。病毒、细菌一旦侵入人体后,就大量繁殖,不断向人体正常细胞施放毒素,使正常细胞受到损伤。这时,接到命令的白细胞立即投入战争,大量吞噬病毒,其中部分“卫士”因吞噬病毒、细菌过量而牺牲了,它们的“尸体”变成脓排出体外。紧接着,淋巴细胞前来助战,淋巴细胞有两位“勇将”,一位叫T细胞,一位叫B细胞,它们都能排斥异己,杀死入侵敌人。T细胞跟入侵的细菌、病毒等抗原敌人接触时,就直接把它们杀死;同时,它还能释放一种叫淋巴激活素的物质,增强白细胞的战斗力,使白细胞大量吞食入侵者——外来细胞。B细胞与入侵者接触时,立即产生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物质,叫抗体,抗体将病毒紧紧缠绕,直到把它杀死。抗体把抗原消灭以后,仍留在人体内当卫士,如果以后同样的病毒再次入侵人体,就会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所消灭。经过免疫战争,人体获得了免疫力,人类正是由于有了免疫力,才不会被疾病干扰而使人类灭绝,才使人类从诞生以后,世世代代繁衍。 
  200多年前,天花还是很可怕的一种疾病,死亡率非常高,即使没有死亡的人,大都变成了麻子。英国医生琴纳对防治天花很有兴趣,在研究中,他发现挤奶姑娘没有得天花的。是不是由于她们接触牛,染过牛痘,有了免疫力,所以不患天花呢?于是,他找到一位患牛痘的挤奶姑娘,取出她手上牛痘疱疹中的浆水,用这种浆水注射到一个儿童身上。两个月后,他再把天花浆液注射到这个儿童身上,果然,儿童没有感染。1798年,琴纳作了第二次试验,又获得成功。原来,牛痘病毒侵入人体后,虽然会带来一些反应,比如发烧或肿胀等,但这是个好征兆,因这表示身体正在制造抗体来对付疫苗,这些抗体可以保护我们几年甚至一辈子。因为,等人病好后,抗体还留在人体里,这个人就获得了免疫力,以后不会再得天花了。如今,全世界儿童在婴儿期都要接种牛痘。 
  医学科学家在对癌症病人长期诊治实践中,发现癌症治疗的效果和复发,和人体内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