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体内活性成分如酶、激素等的组成成分。




骨胳 
  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长高、长大,并能站立行走,依赖的是一副结构完备的骨胳。人的骨胳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共有206块。 
  头骨包括颅骨、面骨、听骨和舌骨,大小29块。颅骨除了保护着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脑外,还协助咀嚼食物、讲话和收听声音。 
  躯干骨,主要指人的脊梁骨。它由26块椎骨相互连结而成脊柱,纵贯身体胸部和腰部直至骶部。脊柱并不怎么粗壮,可它支撑着身体的大部分重量。 
  脊柱是怎么支撑50甚至上百公斤的身体灵活活动的呢?原来,它依靠两个法宝:一个是脊椎骨与脊椎骨之间配备的一种叫做椎间盘的缓冲垫。它像柔软、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橡皮圈,可以大大减少脊椎骨之间的相互摩擦。尽管如此,由于人每一个脊椎骨之间还要承受45公斤的震荡压力,加上长时间站立,椎间盘受体重挤压,通常长约70厘米的脊柱一天下来会变短2~3厘米,人的身高相应就会变矮。所以量身最好在上午9~10点钟;另一个法宝是:从侧面看,脊柱在颈、胸、腰、骶段部位各出现一个弧状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可别小看这些弯曲。测试表明,体内有这种S形脊柱支持,人笔直站立或走动时产生的震动,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另外,脊柱在保证支持体重的前提下能弯、能扭,较有利于身体适应各种复杂动作。 
  还有四肢骨,它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分为指骨、掌骨、腕骨、尺骨、挠骨、肱骨;下肢骨分为趾骨、蹠骨、跗骨、腓骨、胫骨、股骨等,骨头大大小小,成双成对组成人体的骨块,加起来总共有206块。 
  实验表明,人的骨骼作为支撑身体的框架,相当牢固和坚硬。科学家曾举行过一次有趣的硬度比赛,测试对象是下肢骨股骨即大腿骨、花岗石和松木。结果人体股骨荣获冠军,每平方厘米股骨承受2100公斤重量安然无恙;而花岗石承受到每平方厘米1350公斤时开始变形;松木最差,每平方厘米加上424公斤重量,便大变样了。




骨胳肌 
  有了一副粗壮、坚固的骨胳系统,人要真正站立起来,并向前向后或转身动起来,离开了肌肉的鼎力相助,是无论如何办不到的。所以,科学而全面的认识是,人的运动系统除了骨胳和骨连结,还必须包括骨胳肌的参与。 
  一个人的骨胳肌共有600多块,大大小小,长长短短,配合得当,各具特色。长期的直立、奔跑,使背部、臀部和小腿后部的肌肉最发达。经常参加劳动,使上肢和下肢的肌肉有精细而明显的分工。语言的频繁使用,使呼吸饥喉肌和舌肌高度分化。人不再像动物那样身体裸露,而是靠穿衣御寒,皮肌随之逐渐退化。人习惯吃烧熟煮透的食物,咀嚼肌变得愈来愈不发达。 
  在人体骨胳肌大家族中,要数小腿肌最辛苦最有力量。要了解某个人平时是不是常走动、奔跑,某个人是不是田径运动员,某个人是不是善于爬山登高,只要瞧瞧他的小腿肌发达程度就可明白。其次要数屁股上的臀大肌最能忍辱负重。它位于髂骨背面至股骨上端的后面,谁也不易看到,很不醒目。 
  可哪个人干活、走路累了,坐下来伸伸大腿,休息一会儿时,臀大肌就在尽心尽职,任劳任怨地为你服务。碰到主人生了病,臀大肌还甘心情愿让医生屡屡扎针,帮助主人早早康复。 
  最善于表达感情的是脸部的表情迹表情肌起源于面部的皮肌,多数一端附着在颅骨,另一端附着于皮肤;有的呈环形分布,如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有的呈辐射状分布,它们收缩时改变口和眼的形状,并使面部皮肤出现各种皱纹,从而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表情。 
  此外,还有一种收缩舒张最灵巧的肌肉值得一提,那就是舌迹舌肌分为上肌群和下肌群,上肌群主要位于舌骨与下颌骨之间,下肌群位于舌骨与胸骨之间,它们能伸能缩,互为配合,使得舌头或伸长变短,或上下翻动,或者卷曲,各种形状灵活多变。




胃——人体“第二面孔” 
  在许多人看来,胃只是单纯地容纳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其实,胃还能表达思想情绪,是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有人称胃是人的“第二面孔”。 
  心身医学家沃尔夫曾经直接观察了情绪引起的胃的生理变化。他利用一个做过“胃漏”手术达60年之久的病人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结果发现胃时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主人思想情绪的影响。当病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并且可以感到许多的胃酸腐蚀胃粘膜;当病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粘膜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胃的活动也减少。此时,即使把食物硬放进胃中也不易被消化,而且还会损伤胃壁。 
  不少人有这样的亲身体验,恶劣的思想情绪会导致上腹部明显的饱胀感。实际上,这是胃向主人发出的“信号”,或者说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告诉主人不能勉强进食,否则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消化性溃疡及其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是负情绪的后果。所谓“饱肚子”、“难过得吃不下饭”,就是这个道理。




人类的第三性征 
  人类的第一、二性征都是指生理解剖上的男女差别,第三性征是近年才出现的概念,它是指男女在人格上表现出的差异。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的总和。第三性征与第一、二性征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并且存在优劣的差别。 
  一个世纪沿袭的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在第三性征上男性优于女性。然而现代科学证实,男女两性在第三性征上各有优劣,就性征的总体而言,也不是一方优于另一方。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些第三性征的表现就清楚了。 
  首先就智力而言,男女两性在整体智力的平均水平上不存在差异,如果一定要找出不同的话,那就是女性在整个智力的发展上比较均衡,特别聪明的不多,特别笨的也不多;而男性的整个智力水平发展不那么均衡,有的智商很高,有的则智力低下。在情感方面,男性的情感启动比较快,而且较为热烈,但持久性略差,对情感的控制力不够强,分寸不易把握好;女性的情感启动较慢,比较温文、优柔,但有较好的持久性,对情感的控制力强。在欲望上,男性喜欢争强好胜,希望拥有权力和驾驭别人,追求成就,但男性也容易自负、懒散、不讲信用、鲁莽;女性在这方面的长处表现在合群性、合作性、奉献欲望、利他主义精神、自我实现等,但女性也容易表现出自卑、软弱、拘谨、过分顺从、自暴自弃等。现代科学认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男女两性在第三性征上越来越需要相互融合,也就是如果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男性就要吸收一些女性的长处,女性也要吸收一些男性的优势。当然,男女两性的第三性征也许永远不会消失,所以只有在第三性征上融合得比较成功的人,他们的人格也就最完善,他们在人群中最受人喜爱,他们在事业和生活中也就最容易取得成功。




眼睛 
  人生活的环境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鲜事,变换各种情报和信息。如果要问得知这些消息是我们身体上哪部分完成的,恐怕谁都会马上想到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有人称它们是人体侦察兵是很有道理的。 
  大量资料表明,每个人投身到世界上,从外界获得的全部情报和知识中,约有90%是通过眼睛收集的。可想而知,眼睛在感觉器官中的地位有多重要。由于眼睛看东西跟照相机很相似,现在许多人常把眼睛比作照相机。 
  应该承认,这一比喻对认识眼睛确实很有帮助。现在让我们从结构入手作番比较:从眼睛的剖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眼睛最前方即覆盖在眼球外表面有一层角膜,它如硬币大小,又薄又透明,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外界光线射到角膜上,犹如照到镜头上一样,发生有规律的折射,使眼睛面前的物体以相似而有序的图案尽收眼中。 
  眼球内有黑色的瞳孔,它是一个光线通道,而且像照相机的光圈那样可以调节,当外界光线太强,瞳孔收缩变小;外界光线太弱,瞳孔放大。因而人在明暗变化的环境中,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