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冒纳罗亚火山在过去200年内共喷发过35次。基拉厄韦火山则是常年活动,它的火山口直径约1公里,喷发时,岩浆在火山口中翻腾,炽热的岩浆喷向天空,染红天际,涌出的熔岩如出炉的钢水顺着山坡倾泻而下,势不可挡,景色十分壮观。美国早在1912年就在夏威夷岛设立了世界第一座火山观察站,以后又建立了火山国家公园。每当火山喷发时,人们蜂拥来此,观看大自然壮丽的奇景。




生生灭灭的岛屿
  在全球的海洋底部有两万多座火山,其中有60多座活火山。它们在蓝色帷幕掩盖之下的活动,使大洋里出现了许多神秘莫测的现象,构成了大洋深处的一大奇迹。 
  1973年4月12日,一位日本气象厅官员飞到西之岛上空,拍下了西之岛的照片。 
  西之岛在太平洋里,面积很小,只有77平方米。岛上既没有高山深谷,也没有树木森林。这个一片荒凉的弹丸之地,原被人们称为“失望岛”。 
  在这位日本人洗出来的照片上,西之岛附近洋面的海水变得浑黄了。而到5月30日,日本一艘渔轮经过西之岛,发现小岛东南端的海面上冒出一股水柱和白烟。这是海底火山爆发了!海底火山的爆发常常会给日本国增加一点新的领土,这对于面积窄小的日本国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日本政府立即向西之岛附近的洋面派出了大量的飞机和调查船,进行监视和调查。 
  5月31日,一架海滩搜索机飞临西之岛上空,发现在西之岛东边500米处的海水中,白沫翻滚,忽大忽小,发黄的海水忽浓忽淡,说明海底火山爆发时断时续。当6月14日,又一架侦察的飞机飞临西之岛上空时,只见小岛和它附近的海域被一片白烟笼罩着。一周后,白烟消失了,西之岛的旁边升起两个黑色的新岩礁,高度分别是1米和1。5米。“失望岛”变成了“希望岛”,日本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可是,大自然是惯于捉弄人的。当7月4日,各大报的记者兴致勃勃地赶往现场,准备向全日本乃至全世界报道这一特大喜讯的时候,这两个黑色的岩礁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大自然还是仁慈的,两个月后,两个黑色岩礁又从海里冒了出来。探险家们目睹了小岛形成的奇观:夹带着火山灰的黑色水柱冲出了海面,腾空而起,海水像开了锅一样,沸腾翻滚,往外散发着水蒸气。接着,从海面下喷出一股股浓烟,直升1000米以上高空,发出古怪的啸声,使人毛骨悚然。不一会儿,火山口就钻出了海面,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往外喷射火红的熔岩和大块的火山石;高空的火山石和熔岩又落入海中,激起阵阵波涛。就在这不断的喷射和降落中,在这不停的隆隆巨响声中,火山口一点一点地向上增长着,一个新的小岛就诞生了。 
  火山不断喷发,小岛不断增长,面积越来越大,而且逐渐向西之岛靠拢,最后,和西之岛连成了一体,变成了一个面积0。32平方公里的小岛。 
  大自然真是又神奇,又伟大!




大竹山岛的奇观
  日本的大竹山岛,面积为1。4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2公里,最高处海拔194。5米,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1。2公里,北坡很陡,南坡平缓,坡度为40℃,坡面中间有一自然凹陷。奇怪的是,这座无居民岛,每当北向、东向和西向风袭来时,岛上飞沙走石,风力大作;而刮起南风时,岛前凹部的营房一带平缓处,却树枝不动、尘土不扬,陆上的风与海上的浪形成鲜明的对照,且愈是风大,这里愈显平静。 
  原来,强劲的南风像脱僵的烈马从海面掠过后,遇到了高近200米的平缓山坡,气流被迫上升。此时,在山的中顶部则形成一股强大的上旋气流,越过山顶而去,而南风越强,上升的气流越大,离营房一带的平缓处越远。 
  因此,在南坡避风带只听到风声呼啸,涛声盈耳,却觉不出风在陆上的威力,以致形成无风有浪的奇观。 
  大竹山岛的避风带就像我国山东蓬莱阁的避风亭一样,当强大的北风袭来时,由于悬崖和城垛口这座避风墙的作用,北向风在墙外形成一股上升气流掠亭而过,人在亭内虽然面对朝北的亭门,但只闻亭外北风呼号,风声满楼,亭内却烟火缕缕,不见风扰。倘若从墙顶上抛下一纸,纸可扶摇直上而南飘。所以,地形与风向的巧合,会给一些特殊地带造成奇特的小环境。




活动的海岛
  加拿大东部的大西洋上,有一个叫塞伯尔的岛。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它每年都要向东漂流100米。近300年来,已经向东移动了30公里。 
  在巴西的福莫索湖上,有个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的小岛。它会定期地从湖的一端漂到另一端。当这个小岛漂到岸边时,渔民们就到这个岛上挖个洞,洞大约挖到3米左右,就可以见到水。人们只要守住洞口,在洞口下网,就可以捞到许多鱼。 
  缅甸英莱湖中也有这种漂浮的小岛,人们在这些岛上常年居住,用芦苇盖房,靠捕鱼为生。有的岛上还能种庄稼。 
  经过地质学家的调查,发现这些岛之所以能漂动,是因为岛的本身不是泥土和岩石,而是数百年来由水生植物和树枝、树叶堆积而成的。因为比较轻,所以可以浮在水上。受到水流和季风的影响,就成了活动的小岛了。




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其中的一个分子。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生长的必要条件,一切事物是变化的,自然界的变化又时刻影响着人体。这便是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及自然对人的制约关系。人对自然适应不是被动的,其表现为能动的改造自然、同自然作斗争。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界的变化也引起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以气候为例:一年四季气候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之分。人体随气候的变化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如《灵枢·五癃津液别篇》中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升,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温不行,水下流胶月光,则为溺与气。”这就是说气候炎热,人易出汗。天气寒冷,则少汗多尿。讲的是人对自然的适应性。 
  由于季节气候急剧变化,人对自然适应性也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或者人体的调节机能对自然界变化不能做适当的调节,便会生玻如某些季节性疾病的发生,就是这个道理。伟大医学家孙思邈的《四季养生法》中说:“春嘘明月要扶肝,夏日呵心火自闭,秋呬要知金润肺,冬吹盖肾坎中安。。”这是针对四季变化而采取的积极养生之道,是整体观念运用于养生的范例。 
  昼夜晨昏对人体有影响,一日气候也有变化,故《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以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虽然变化不如四季那样明显,但对人体也有影响,如有些疾病白天较轻,夜晚较重,就是受昼夜变化的影响。我们练少林功,早晨和上午练站桩和外经,会感到精力充沛,周身轻松;反之则会感到身体疲惫。下午或晚上练内经则会有周身轻松,内在舒展,气血畅通之感;反之则无明显感觉。这是前人视昼夜变化,在练功中总结的经验。 
  此外,地域对人也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地理特点,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西北偏于寒冷而干燥,东南偏于温暖而湿润。由于地势有高低之异,气有暖寒之别,一旦迁居异地,则有不适之感。这是环境突变对人体的影响,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适应。 
  以上情况说明,自然对人体的影响,也说明人类对自然的适应性和能动地改造作用。




有趣的人体数字 
  眼睛每只眼睛约含1。2亿个视杆细胞,它给人以黑、白视觉,还含有700万个视锥细胞,它为人提供色觉,形成“彩色”则是人脑综合处理的结果。在夜间理想条件下,站在山顶上可清晰地看到80公里以外的火柴光焰。 
  人眼可以辨别超过800万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当人的眼睛发现一个物体,再将其信号送到大脑辨识,所需的时间为0。05秒。人眼一年中上下左右的运动至少有3600万次,而眼皮开合有9400万次。 
  耳朵人耳有10万个听觉神经细胞,它将大小声音调节后,清晰地传至脑部,使人能分辨出各种声音,人耳对2000~5000赫兹的声频最敏感,婴儿的哭声频率恰好在这个范围内。 
  鼻子人鼻里约有1000万个嗅觉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