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置于死地。 
  在觅食或休息时,禄丰龙也可能会使前肢着地,弓背而行。正是由于这种行动方式,促使它进一步适应环境,向着四足行走的巨大蜥脚类恐龙演变了。 
  就目前世界已发现的许许多多恐龙化石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保存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层;而禄丰龙却保存在三叠纪晚期地层中,它与欧洲和南非的板龙一样,是一种出现得比较早、较为原始的恐龙。目前我国发现的禄丰龙化石多达数十个,其中有一条名叫“许氏禄丰龙”的骨架非常完整,从头到尾巴尖上的骨头几乎没有缺少。像这样完整的化石,世界上发现的也不多,尤其是在恐龙还未兴盛的三叠纪,有这样完整的化石就显得更宝贵了。




马门溪龙 
  马门溪是中国四川省宜宾地区的一个地名。1952年,那个地方正在修筑公路,工人们开凿岩石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像骨头样子的“石头”,后来经过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仔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于是他就给这种恐龙取了个名字,叫做马门溪龙。 
  又因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过程中开山筑路时发现的,按照双名法规定,又以“建设”给它取了个种名,所以叫建设马门溪龙。 
  1957年,四川省石油勘探队在四川合川县太和镇附近的古楼山上再次发现一条巨大的马门溪龙化石,由四川省博物馆进行挖掘,仅化石就装了40多箱。然后,经过杨钟健教授等人研究,命名为合川马门溪龙,标本存放在成都地质学院陈列馆中。 
  合川马门溪龙保存得比建设马门溪龙好多了,它的脊柱相当完整,有19个颈椎、12个背椎、4个荐椎和35个尾椎骨,后肢和腰部的骨头(腰带)也保存较好。虽然还缺少前肢和头骨,但用我国甘肃永登县海石湾的同种标本以及其他有关材料补充和复原后,一副完整的骨架就齐全了。合川马门溪龙的身体长22米,高3。5米,头颈抬起来可达11米高,估计活着时体重有三四十吨,仿佛是一座大吊车。如此巨大,较为完整的化石,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它目前不仅是亚洲最大的恐龙,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现在,这具引人注目的恐龙骨架已被翻制成模型,陈列在我国几个大的自然博物馆中,甚至屡次送往国外巡回展出,深受中外观众的欢迎。凡是前往参观的人,无不昂首仰望,惊叹不已。 
  合川马门溪龙的躯体十分笨重,但头却很小,脑子不过几斤重,头长不过半米。这么一点小脑子要指挥全身活动,的确令人费解。后来经过研究才知道,在合川马门溪龙骨盆的脊椎骨上,还有一个比脑子大的神经球,也可称“后脑”,起着中继站的作用,它与小小的脑子联合起来支配全身运动。 
  由于神经中枢分散在两处,所以合川马门溪龙不是敏捷、机灵的动物,而是一个行动迟缓、好静的庞然大物。尽管它有四条柱子似的腿支撑身体,似乎还是很吃力。因此,许多古生物学家认为,合川马门溪龙一生大部分时间可能在湖泊中度过,利用水浮起自己的身体,并且以此逃避敌害。它们还就地取材,以水中的藻类或其他柔软植物为食。只有在“休息”或产卵时,才到泥沙较硬的岸边活动。但是,近年来也有个别的科学家对此提出异议。他们根据马门溪龙的“同类”——李氏蜀龙等前后脚的构造,以及尾端四个尾椎骨膨大而成的“尾锤”等特征,认为马门溪龙之类的巨大蜥脚类恐龙,根本不适应水中生活,而和现在的大象一样,是一种真正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它们尽情享受着当时只有它们才能够吃到的高大树木上的嫩叶和果实,遇到敌害时,便用脚爪和“尾锤”进行自卫,与“敌人”决一死战。因此,关于合川马门溪龙活着的时候究竟如何生活,这个问题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合川马门溪龙是生活在1。4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一种恐龙,它属于蜥脚类。这类恐龙是由禄丰龙等原蜥脚类发展起来的,是古今陆生动物中最大的动物,只有水中的鲸能超过它们,所以有“动物王国中的巨人”之称。在巨大的蜥脚类恐龙中,除我国的马门溪龙外,还有东非的腕龙,身体长24米多;北美和非洲的梁龙,身体可以达到30米长,是已知最长的恐龙。最新资料表明,世界上还有比梁龙更大的恐龙,身体的长度竟达42米多。 
  你想去自然博物馆亲眼目睹巨大的恐龙吗?这些古动物世界里的庞然大物,已在白垩纪末全部绝灭,现在已成为地球历史中的一大“古迹”了。




霸王龙 
  霸王龙,是世界著名的一种肉食性恐龙,它的化石首先发现于北美,我国山东、河南、新疆等地也有发现。 
  霸王龙的拉丁学名是“凶暴的蜥蜴”,顾名思义它是当时陆地上称王称霸的一种恐龙。它的身体全长可达17米,站立起来有6米高。估计活着的时候至少有10吨重,和三只大象的体重差不多。霸王龙不仅是白垩纪晚期的凶残动物,而且是古今陆地上最大的肉食性动物。 
  霸王龙的头骨可达1。5米长,下颌不仅粗壮,而且关节面很靠后,因此嘴可以张开得很大,裂开时用“血盆大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嘴里长着短剑般的牙齿,参差不齐,每个牙齿约有20厘米长,稍稍弯曲,边缘有锯齿。 
  这样的颌骨和牙齿结构,无疑是长期以其他动物为食、撕裂和咀嚼大片肉块的结果。令人奇怪是,霸王龙的前肢已经退化,既小又无力,短得连自己的嘴巴都触及不到,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了。而后肢则粗壮有力,脚掌有三趾,趾端有爪。爪和牙齿都是非常有用的搏斗武器。霸王龙凭借强有力的后肢,经常出没丛林,越过旷野,当时不知有多少鸭嘴龙、甲龙等吃食植物的恐龙变成了它的口中佳肴。 
  霸王龙生活于白垩纪晚期,是兽脚类恐龙中的一种,也是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期间肉食性兽脚类恐龙中最典型的代表。与霸王龙一起,共同被称为“恐龙中的恶霸”的,还有著名的异龙。异龙是一种侏罗纪晚期的肉食龙,它的体型虽然没有霸王龙那么大,但最长的也有14米。有人曾在北美发现过异龙与雷龙的骨架埋藏在一起的化石,并且在雷龙的骨头上还保留着被牙齿咬伤的痕迹,而伤痕的大小正好与异龙牙齿的大小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这两条“巨龙”在生前相遇时,一条要食肉,一条将被食,但被食者也不是好欺侮的,对食者进行过反抗,它们之间搏斗的场面该是多么地惊心动魄。 
  1977年,在我国四川省永川县境内,也发现过一具1。4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肉食龙,名字叫永川龙。永川龙的体长在8米以上,站立起来约4米高。 
  与永川龙同时生活的还有马门溪龙、沱江龙等食植物的恐龙,它们之间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吗?当然不可能,为了生活,动物之间的“生存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霸王龙,以及霸王龙的先辈们,如异龙、永川龙这样的肉食龙,虽然到处“杀生”,横行霸道,但是与其他恐龙一样,在白垩纪结束以前就先后绝灭了,如今留下的只是它们的遗邯—化石。




恐爪龙 
  我们在前面说了,霸王龙是白垩纪晚期的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恐龙,在那时吃植物的恐龙中,有一些是“庞然大物”,也成了它的猎物。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霸王龙比成暴君,说它是恐龙王国中的霸王。但是,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科学的新发现逐渐改变着人们对霸王龙的看法。 
  现在有不少人相信,还有比霸王龙更厉害的恐龙,那就是恐爪龙。 
  恐爪龙,是与霸王龙同属兽脚类的一种小型肉食性恐龙,它于1931~1932年就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南部被发现了。然而这一发现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69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奥斯特罗姆又在该地采集到大批标本,才开始知道,在肉食性恐龙中最厉害的并不是霸王龙,而是恐爪龙。 
  与其他的兽脚类恐龙一样,恐爪龙也是以两足行走的动物。粗看起来,恐爪龙并没有什么恐怖可言,它的身体不大,只有1。5米高,2。7米长,体重约80千克。但是,由于它的行动敏捷,身上具有其他恐龙所没有的“恐爪”装置,所以能出奇制胜地把猎物打得一败涂地。 
  恐爪龙跑起来速度快如疾风,不仅霸王龙无法与之相比,而且也是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