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幼的恐龙可能留在巢中几个月,偶尔会被一个家长带出去学习自己觅食。这种旅行会变得越来越长,最后幼龙足够成熟了,就加入恐龙群,跟它们一起迁移了。




恐龙怎样沟通 
  动物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它们不像我们那样使用语言和字句,但它们能用它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它们能用视觉信号表达,像一只孔雀使用它的尾巴,或某种蜥蜴使用它们颜色鲜明的喉盖;有的用气味来沟通,像一只臭鼬分泌出一种有臭味的液体。我们不知道恐龙能否用这样的方法沟通,但有些恐龙有非常大的鼻子,这使我们相信它们有很好的嗅觉。 
  远距离沟通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利用声音。如果你在夜里听见猫叫或一只看门狗吠,你就知道声音是能多么有效地传送信息了。狼是成群出动猎食的,它们互相嗥叫,这样每一只狼就知道其他狼在什么地方了。 
  很难说恐龙能不能发出叫声。大多数动物的声音是由肺部、喉咙和声带发出来的,这些都是软组织,不会石化。不过,多种不同的恐龙脑颅,显示恐龙有很好的听觉。在两脚素食的冠顶龙的头骨里,曾发现仍然完整无缺的精细的耳骨,这表明,这种恐龙至少听力很好。




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怎样相处 
  从地层中发掘出的恐龙化石,素食恐龙的数量要比肉食恐龙的数量多得多。在一定的生活领域内,两类恐龙保持着比较固定的比例。 
  古生物工作者对加拿大阿尔伯达恐龙公园出土的大量恐龙化石标本进行了统计和估算,得出的结论是:肉食龙与素食龙体重的比例是6∶100左右。 
  在一个被统计的区域内,素食恐龙共有233具,其中鸭嘴龙类有127个,甲龙类有37个,角龙类有69个;肉食恐龙是霸王龙,共有21个。 
  估计成年恐龙的体重:鸭嘴龙为2200千克,甲龙为2000千克,角龙为2000千克,霸王龙为1500千克。它们都是大型恐龙,是这一生态环境的主角。 
  在这里,素食龙与肉食龙之间在数量上达到了生态平衡。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谁也不能少了谁。 
  没有素食恐龙,肉食龙就会断炊,就会饿死;没有肉食恐龙,素食恐龙就会无限制地繁殖,从而出现“人口”大爆炸。它们会吃光所有能吃的植物,毁掉赖以生存的家园,最后病饿而死。 
  有这样一个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 
  在美国北亚利桑纳州有个凯巴伯森林。100年以前,森林中的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那时林中栖息着约4000多头鹿,但同时也有鹿的死敌——狼。 
  狼历来名声不好,凶残贪婪、可恶之极,凯巴伯森林中的狼自然也不是好东西。可鹿的名声却很不错,是美丽善良的化身,是应当受到人们保护的对象。 
  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听到了这个消息,知道竟然有狼在凯巴伯森林里为非作歹,残害鹿群,不禁大发恻隐之心,决定要给狼一点厉害看看。 
  总统一声令下,荷枪实弹的猎手拥进森林,杀戒大开,见狼就打。打了整整25年,终于6000多只狼全被歼灭。 
  森林里没有了狼,鹿群的繁殖失去控制,数量激增,总数很快超过了10万。食物出现严重匮乏,饥荒蔓延,树木枯萎,大量的鹿病的病死,饿的饿死,到1942年,仅剩8000头,而且都是病残之躯! 
  这一切都是因为生态不平衡引起的。因此,肉食恐龙与植食恐龙是无法分开的。




恐龙的基因片断发现了吗 
  一般所见到的恐龙蛋化石,它们的外壳和蛋腔都已经完全石化。1993年初河南郑州一位收藏家所收集的一枚化石却十分特殊,这是从河南省西峡县发掘出来的晚白垩期C型恐龙蛋化石。它的外壳坚硬,扁圆形完整无裂隙,直径9厘米。这枚恐龙蛋化石,在一次意外中被摔成了两半。收藏者从破碎处发现,在硬梆梆的外壳内,包裹着一种灰褐色絮状的软物质,而且略显潮湿。经初步鉴定,恐龙蛋中的“特异”絮状物,主要是硅酸盐粘土矿物。人们把这枚恐龙蛋化石保存在地质博物馆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一位教授,从这枚“特异”化石中取了约20毫克的絮状内含物,做了两项实验:在电炉上灼烧一分钟,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被灼烧的一部分絮状内含物,局部已焦化了,但不能燃烧,实验证明其中含有机物;而经化学分析,絮状内含物里面竟含有0。5~1%的氨基酸!1995年3月15日,新华社在北京披露了一条重要的消息:北京大学的一批科学家,利用近年来建立起来的分子生物技术及实验设备,证实这枚“特异”的恐龙蛋化石中确实有DNA存在,并成功地获得了6个恐龙基因片段。这是人类第一次从恐龙蛋化石中获得恐龙的遗传物质。 
  大家知道,自从19世纪后期,在法国南部第一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以来,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及我国,陆续有恐龙蛋化石的出土,但从这些埋藏千万年的化石中寻找到存活的生物大分子,却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最后结论如何,需要非常慎重,还需要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才能作出定论。 
  也许有人会问:基因是储存、记载生物遗传信息功能的单位。现在,既然已从恐龙蛋化石中获取了恐龙的基因片断,能否在此基础上再复制出活蹦乱跳的小恐龙呢? 
  科学家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要复制出一条活的小恐龙,最起码的条件是必须弄清楚恐龙有多少个基因,譬如说是几千个还是几万个?目前这还是个未知数。现在,即使已获取少量的恐龙基因片断,但与整个恐龙基因相比,仅仅是“沧海之一粟”。




恐龙为什么能称霸中生代 
  在漫长的中生代,地球的陆、海、空都在形形色色的爬行动物的控制之下。恐龙是爬行动物中的佼佼者,它们在种类上、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是中生代爬行动物的霸主。 
  为什么恐龙能称霸中生代?科学家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有有利的自然环境;二是恐龙所具有的进化潜力和竞争能力。 
  据研究,中生代那个时候,地球的气候温暖湿润,一年中季节变化小,气候分带不明显,赤道不那么热,极地不那么冷,两极不结冰。 
  当时的地壳运动处于相对宁静时期。内陆地势较平坦,不少地区河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草原林木。 
  这样的自然环境,无疑是恐龙的极乐世界。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必担心环境的恶化会给它们带来灾难。因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太热了、太冷了都会要它们的命。可大自然成全了它们,让它们过了很久很久的好日子。 
  中生代的早期,恐龙还是一个很年轻的类群,它们朝气蓬勃,有很强大的进化潜力。当时地球上,它们还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两栖类的生物不必说,昆虫更不在它们的话下,哺乳动物和鸟类尚未出世。当然,生存竞争是有的,而且非常激烈,在竞争中有些恐龙的亲戚被消灭了,有的被逼下了海,有的被逼上了天。而恐龙则占领了陆地上最好的生态环境,它们迅速发展,盛极一时,成为生命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禄丰龙 
  这是一种原蜥脚类恐龙,它以发现的地点而得名。禄丰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县。1938年,当几位古生物学家来到这个县的沙湾附近考察时,在这里的三叠纪晚期“红层”中找到了著名的禄丰龙化石。从此,禄丰这块地方也伴随着禄丰龙的发现而闻名世界。 
  禄丰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恐龙,它的个子不算很高,即使是直立地站起来,也只不过两米高;身体的长度,从头到尾巴尖为6米。它的脖子虽然很长,但是脖子上脊椎骨的构造简单,表明脖子并不灵活。头小而呈三角形,还没有脖子粗大。嘴里的牙齿参差不齐,尖而扁平,齿缘有起伏的“锯齿”形微波,这样的牙齿便于吞食植物。 
  禄丰龙的后肢粗壮有力,但前肢很短小,大约只有后肢的1/3。它的脚有五趾,趾端还有粗大的爪。因此,我们可以想像,禄丰龙主要是用两条后腿行走的动物,而且行动比较敏捷。它在活着的时候,漫步在湖泊和沼泽岸边,吞食植物的嫩枝叶,如果遇到肉食恐龙前来侵害,便迅速逃跑。不过禄丰龙也不是任敌欺侮的“弱者”,它也可挥动粗大的尾巴,把张牙舞爪的“进攻”者打昏,或者置于死地。 
  在觅食或休息时,禄丰龙也可能会使前肢着地,弓背而行。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