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衣服、被褥、床单或帐篷,然后爬上树枝,一边使劲摇晃,一边呲牙咧嘴地叫着,惹得古多尔小姐又好气又好笑,有几次,她得了病,黑猩猩不懂得带什么礼物,但还是天天来看她。它们好像知道她身体不舒服,没有一个像往日那样跟她淘气。这使古多尔小姐很受感动,也使她越来越多地认识到黑猩猩和人类关系的密切。这样,她整整在森林中顽强地坚持了十多年,而且每天都工作10多个小时,搜集整理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至1971年,她终于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写成并出版了《人类的近亲》一书。




让海狮充当海底侦察兵 
  近年来,美国海军增添了一种活的“鱼雷探测器”——海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耗费了大量资金去研制并日臻完善海底武器以及侦察与捣毁海底武器的探测器械。1969年,美国开始研究与训练海洋动物,使之为海底探测活动服务发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起初考虑使用智力发达的海狮最适宜于这种“海底侦察兵”的工作。于是,他们就着手制订了名叫“快速寻觅”的研究项目。 
  原来,海狮比较容易适应陆地上的大气环境,可以离开水,因此人们携带它就十分方便,甚至可以像狗一样牵着在路上“走”。更难得的是,海狮的听觉特别灵敏。首先,他们用精密的仪器对海狮作系统的测试和实验。如听觉灵敏度、接收回声的能力、游泳速度、辨别方向的本领等等。在取得精确的实验数据以后,根据每头海狮的不同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开始时,训练员必须同海狮培养起一种亲近友善的感情,使海狮认识主人,这对于保证训练成功极为重要。这种很讲义气的动物,有时会像小孩子见到父母一样亲近地和训练员亲吻。接下来便进入关键阶段,即要使海狮理解训练员的意图,按训练员的指令去寻找目标。最后进入实习阶段,研究人员在海狮身上安装一个微型声波发射器,并在它的嘴上套一只特制的夹子。一根特长的尼龙绳,一端连着夹子,一端系在水面的工作船上。海狮利用它特有的水下听觉,轻而易举地发现目标的方位。经过训练的海狮一游近目标,就能把原来套在它嘴上的夹子挂在目标物上。这种夹子有两个能自动张合的“活动臂”,一旦挂到目标物上,便会紧紧夹住不放。海狮完成任务后,通过尼龙绳向工作船发出信号,当人们接到海狮“传”来的完成任务的信息,便可容易地测出目标物的方位。 
  1970年,经过一年的训练实践,“快速寻觅”试验获得成功。海狮准确地把舰艇投下的深水炸弹标出方位,并且取了回来。研究人员总结时认为,试验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海狮与训练员之间的合作。此外训练员要学会掌握海狮完成任务的“最佳时刻”,因为海狮经常耍“小孩子脾气”:它高兴时,能和训练人员默契配合,顺利地完成任务;当它不高兴或发脾气时,就会变得很犟。当然,失误的情况也偶有发生。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训练有素的海狮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的。现在,海狮已成了美国海军和海洋研究机构进行海底打捞和实验的重要助手。




不无故伤害主人的毒蜥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产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令人望而生畏的毒蜥竟常常有人饲养。尽管它不像鸟雀那样婉转啾鸣,不像金鱼那样悠游自在,不像猫儿那样性情温顺,也不像小狗那样讨人欢心,但是有些美国人还是喜欢喂养。在农村,农民们将毒蜥围上栅栏圈养,喂它青蛙等小动物;在城市,市民们则在花园的一角,把毒蜥用短墙围起来饲养,经常喂它鸡蛋等食物。 
  这种蜥蜴的毒性极为强烈,所以称之为“美国毒蜥”。美国毒蜥的下颌前部长有毒牙,牙上有沟,与毒腺相通。它的毒汁对人和动物的神经、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都有影响。人被毒蜥咬伤,如不及时治疗,对人体的健康影响较大。青蛙、老鼠、兔子等小动物被毒蜥咬住后,就会丧命。自然,毒牙注射毒液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适当的剂量,才能使猎物致死。因此,毒蜥咬住猎物,从不轻易松口,猎物一死,就成为它的可口食品。 
  生长美国毒蜥的亚利桑那州和墨西哥州的山上,岩石大部分都裸露在外面,有些地方覆盖着毫无生气的干草,山间一些起伏不平的乱石中、沙地上则长着一些仙人掌。身体肥壮,体长超过半米的美国毒蜥就经常出没在这些仙人掌旁。它的头略呈扁平,眼睛小得出奇,可是在发现猎物或者敌害时,则顿时变得目光炯炯。它的躯干和尾巴呈圆筒状,四条短短的腿,爬行时肚皮擦着地面,显得有些迟钝。它全身青白色,间或有淡红、橙黄和黑色的斑点,但很不规则。 
  美国毒蜥的尾巴十分奇怪,时粗时细,因时而异。这种奇异的变化,完全是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所致。原来这里气候比较干燥,全年的降雨次数远不及其他地区多。只是在雨季,毒蜥爱吃的食物—鸟蛋、青蛙、蛤蟆和老鼠等比较多。这时毒蜥能吃到充足的食物,获得大量的营养,除了保证身体的正常需要外,还能把多余的营养转化成脂肪贮存在尾巴里去。随着进食的增加,尾巴变得越来越粗大,大得简直同整个体驱的比例极不相称。然而,如果长时间不下雨,地面越来越干燥,毒蜥的食物也少了。于是它就只好动用“库存”,慢慢地消耗贮存在尾巴里的脂肪,粗大的尾巴就变小了,天长日久,尾巴又小得同整个身体比例极不协调。 
  美国毒蜥不仅尾巴能够变化,动作、脾气也能够变化。平时它在沙地或乱石中爬行时,动作缓慢。但是,当它遇到猎物或敌害时,却会在瞬息之间变得非常机敏。当人们捕捉它的时候,它预感到危险到来,还会张牙舞爪,露出利牙,闪动舌头,同时发出“嘘嘘”声,真是面目可憎,声色俱厉。然而,美国毒蜥一旦被人捕获,情况就完全两样,它会一反常态,变得温顺起来。美国毒蜥从来不会无缘无故伤害它的主人,这也许是美国城乡某些人喜欢喂养它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鳅,斯蒂芬的保护神 
  1982年初,29岁的斯蒂芬离开了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多佛市,开始了他往返横渡大西洋的探险生涯。开始时一帆风顺,但在航行的第7天,他遇到了风暴。他在救生筏上眼看着他的“拿破仑·苏禄”号永远地沉到了海底。 
  他带到救生筏上的只有1。5公斤食物,10天的淡水,一支鱼枪,一架无线电,两个手电筒。3个太阳能海水蒸馏器。此外,还有一支火箭枪,几发照明弹,一个气泵。 
  斯蒂芬希望有人能发现自己,他用无线电不断地发出求援信号,一连呼叫了36个小时,当然没有人听到他的呼叫,他只好失望地关闭了无线电。 
  暴风雨肆虐了4天4夜,终于停了下来,期蒂芬稍稍松了口气。他忽然发现,有一种叫■鳅的鱼围着救生筏游来游去,而且越聚越多。 
  食物渐渐没了。第10天的时候,他猎到了一条鳞■。第二天,他又捕到了一条■鳅。他高兴极了,饱餐了一顿。 
  谁知又有新的危险在等待他了,那就是鲨鱼的袭击。他一会儿顾这边,一会顾那边,忙得团团转,累得疲惫不堪。 
  ■鳅这时几乎成了他唯一的食物,他过三四天总能捕到一条。可惜,不久他鱼枪上发射鱼叉的橡皮带断了,他只好把鱼叉绑在枪杆上做成手持的鱼叉,这样,远处的鱼捕不到了,只能捕近处的鱼。■鳅似乎也知道他的艰难,不再往远处游去,直往船边游来,好像有意要让他用鱼叉叉着一样,他觉得,■鳅真是在救他的命。 
  俗话说:“漏船又遭顶头风。”斯蒂芬就碰上这倒霉的事儿,他的求生筏漏了。 
  面临生死关头,斯蒂芬倒沉住了气。他仔细地查看救生筏上所有的物品,终于发现了有用的东西。他把食叉的柄把卸下来,用它穿过破洞的上端,然后再穿过泡沫橡皮垫和破洞的下端,他将裂开的洞在柄把上绑紧,救生筏上的破洞被堵住了,他又得救了。 
  斯蒂芬是那样地需要食物,他的身体已经因为饥饿和劳累过度而快支持不住了,他觉得,他连拿起刚接好的鱼叉的劲都没有了。■鳅又救了他的命。 
  4月21日,斯蒂芬已经在海上漂流了76天。正当他不知道自己将会漂流到什么时候时,一只渔船救了他。 
  原来,这是加勒比海安提瓜岛南边130公里的玛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