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鸵鸟每晚平均深眠时间只有9分钟,这可能与它们常遭狮子等敌害袭击有关。7在白天,总有一只鸵鸟交替张眼守卫,其他鸵鸟闭眼瞌睡。 
  美洲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它们的活动能力特别强,每秒钟的飞行速度可达到50米,还能长距离飞行。可是蜂鸟的夜间昏睡犹如冬眠。一个多世纪以前,英国博物学家约翰·古尔德发现一只蜂鸟停息在栖木上,头部伸入肩膀的羽毛内,嘴巴放在胸前。他随手抓住它带回家里,放在桌子上,它睡得好像死去一样,仍未醒来。这种昏睡消耗能量极微,对蜂鸟恢复白天旺盛精力大有好处。 
  多数集群性鸟(如鹬类),在睡眠时把嘴巴或头插藏在翅膀之下,缩起一条腿,只用一条腿支撑着身体,看上去颇有点功夫。天鹅有时浮在水面,一只脚翻在背部,漂荡在水中睡觉,这是最惬意的一种睡眠方法,又可以安全防御野兽侵袭。猫头鹰爱在树杈中或树洞内睡觉,睡时下眼皮升起,或者只闭上第三瞬膜,甚至一眼开一眼闭。树栖鸟类睡眠时全身放松,它们的足有天生的锁扣机关,当蹲下时就自动使足握成拳形,不会跌落地面。但是它们的眼睛还是很少休息,常采用“眨眼”睡眠法,即合上眼睑几秒钟,又睁开眨两下,观察一下周围动静,保持一定的警觉。在鸟类睡眠中,有时也会出现类似人的“伸懒腰”动作,展翅伸腿拉拉韧带。  
  兽的睡眠 
  长颈鹿的睡眠非常滑稽,分浅睡与深睡两种:在浅睡时,虽然躯体横卧,但是通常都会将长脖子高高竖起,一部分脑仍在兴奋地警戒着,使人有“没有睡觉”之感;只有在深睡时,长颈鹿才会将头和颈也放在尾部躺着,不过时间极短,不会超过20分钟。这是由于狮子是长颈鹿的天敌,它们常常会突然袭击长颈鹿,所以长颈鹿才用“伸颈浅睡”与“短促深睡”相结合的绝招来提防狮子,达到既安全又能适当休息的目的。美国动物行为学家在非洲东南部考察长颈鹿时还发现:一只被跟踪的长颈鹿全身卧倒,在“呼呼”深睡。 
  出乎意料的是,它突然高高站起,乱叫乱跳,显出一副极为惊恐的模样。这时周围的一切都很平静,它并没有受到惊动。后来经过反复分析,才想到这只长颈鹿白天曾受到过狮子的袭击,不过总算死里逃生,因而推测它在夜间做起了这一场恶梦。据文献记载,在动物世界里鸟类和较高等的兽类也会做梦,其余动物都不会做梦。 
  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支持沉重的躯体很费力,在夜间要两次躺下睡觉,午夜前一觉约3个小时,午夜后一觉约2小时,睡时采取侧卧,四肢伸直,打着沉重的鼾声。母象产仔后,虽然身体虚弱,但为了保护小象,差不多有半年不躺下睡觉,倦了用鼻子支着地或靠着树打一会儿盹。有时它快进入深睡时,其部分神经一放松,肌肉颤动一下,会突然惊醒过来,这和人乘车坐着打瞌睡很相似。 
  河马虽属陆地兽,但它却生活在沼泽地区,过水陆两栖生活。它们在阴天睡得很少,天晴时就显得懒洋洋,喜欢把头搁在浅滩上,半身淹在水中,半身曝晒在阳光下,一睡就是大半天,直晒得背脊通红开裂。这时,人可以坐在它的背上,甚至用鞭子抽它几下它也不醒,照样打出响亮的鼾声。 
  丝食蚁兽体毛柔软,金黄色。它在树枝上睡眠时蜷体如球,远望过去活像一个大金团子。大多数猴子都以树为家,找一个可靠处安然睡觉。猴子睡觉时也保持警惕,一旦有敌害来犯,它们就打呵欠或眨眼,不知情者常常误认为这是一种瞌睡的表现,其实它们是在威胁来犯者。 
  生活在亚南极的象海豹,不仅是最大的海豹,也是整个鳍脚类动物中首屈一指的巨兽。它们在海中主要是捕食,但有时也会花上十几分钟时间在水里打一个瞌睡。它们正式睡眠是在海岸边的泥泞洼地处,分小群挤在一堆,头部竖起而彼此靠拢睡觉,形似一个活的金字塔。韦德尔海豹生活在南极海岸周围,冬天的南极海域被厚厚的冰块覆盖,它们只好睡在冰下。为了呼吸,它们以冰裂缝或以牙齿凿洞作为呼吸洞,身体垂直悬在水中,鼻尖露出冰面进行呼吸,同时也睡着了。




动物间的友谊 
  甜蜜的友谊 
  非洲蜜獾喜欢在白天活动,以昆虫、小型啮齿类及幼羚羊等为食,尤其喜食蜂蜜。蜜獾本是一种孤独的动物,但它却和一种褐色的小鸟响蜜䴕结下了“甜蜜的友谊”。一个打蜜,另一个挖蜜,然后共同享受。 
  非洲有很多蜜蜂在地上营巢。响蜜䴕发现蜂巢以后,就会向蜜獾的洞飞去,发出一系列特殊的叫声。蜜獾一听到这种呼叫信号,就立即钻出洞来。 
  于是响蜜䴕就带领它向蜂巢跑去。蜜獾的毛又密又厚,所以不怕蜂螫,可以放心大胆地把蜂巢挖开,将蜜和蜜蜂的幼虫吃掉,然后只把空蜂房留给响蜜䴕,而响蜜䴕想要的正是空蜂房—蜂蜡。原来,这种奇特的小鸟能吃蜂蜡。 
  这种习性使动物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经过研究发现,原来在响蜜䴕的嗉囊里有许多共生菌和酵母菌,这些菌类能分解蜂蜡,把它变成脂肪,从而使响蜜䴕的机体能够吸收。 
  当地黑人很了解这种动物的习性。他们早已发现,响蜜䴕能将蜜獾引到有蜜蜂巢的地方。于是人们便也跟随叫唤的小鸟去找蜂巢,弄到蜂蜜。有趣的是,响蜜䴕也情愿给人作向导,也可以和人建立“甜蜜的友谊”。因为这对响蜜䴕来讲,人或动物都无所谓,反正它的伙伴要蜂蜜,而它自己要蜂蜡,这真是皆大欢喜。 
  然而,并不总是仅仅为了“嘴馋”的共同利益才使动物们联合起来,有时是安全的需要,把一些不同的动物连到一起。 
  在中美洲有一种文鸟,这种灵巧的小鸟会编织很复杂的巢,巢的样子就像一个罐子吊在树枝上。在热带,想找鸟蛋吃的动物很多,有猴类、野猫、蜥蜴、蛇、浣熊、负鼠等。它们都善于爬树,所以鸟类想要保全自己的后代不受侵害非常困难。不过,那些凶恶的动物并不敢冒险爬进文鸟的“罐子”里,因为聪明的文鸟常常把巢安置在黄蜂巢的旁边,正是黄蜂巢—这个可怕的大球在保护着小鸟。有趣的是,黄蜂从不得罪自己的小鸟邻居,而对侵犯小鸟的各种敌人却毫不留情。




海参的耐性 
  大自然赋予海参的武器尽管很特殊,但效力极校它们向来犯者“射击”出去的竟是自己的内脏!当凶猛的对手吞吃海参的内脏时,海参就趁机逃之夭夭。 
  有一种小鱼可以接近海参,海参对这种小鱼很有耐性,它竟然允许这种小鱼钻到自己的身体里去。这种小鱼很像鳗鱼,名叫隐鱼。有时三四条隐鱼同时住在一只海参的“肚子”里。隐鱼白天睡觉,夜里爬出来觅食,去捕捉小虾。捕食之后,又向活“房子”——海参游去。海参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耐性呢?学者们目前还不能回答。 
  如果隐鱼附近没有海参,它就在某些海星的身上打主意,找一个栖身的地方,或者在软体动物的贝壳里藏身。




海洋大力士的城堡 
  蟹的种类很多,有很多种蟹是在各种软体动物的贝壳中度过自己的大半生。它们与房屋的主人友好相处。有些蟹类的甲壳很软,这些没有盔甲的海洋大力士好像藏在城堡里一样,躲在各种软体动物的石灰质墙壁的小屋中,如牡蛎、壳菜、江珧等。 
  看来,甲壳类动物也有住在别人房屋中的习惯。有些小虾甚至藏在大型寄居蟹的鳃里。很多虾还栖息在海绵的身体里。有一次,研究人员从一个很大的海绵动物里弄出18000只俪虾。 
  某些俪虾栖息在幼小的海绵里,长大以后就再也没法出来了,因为它们钻入海绵体内时还小,待长大后海绵的洞已太小了。然而,尽管这些俪虾失去了自由,但它们似乎并不感到忧愁。海绵的机体组织不能吃掉俪虾,反而可以保护这些“囚徒”免遭不测,而且“监狱”里的食物也很充足。海绵自己经常换水,水流带来的微生物,可以供俪虾捕食。“房客”给海绵又带来什么好处呢?俪虾在海绵体内爬来爬去,可以清除组织里的污垢,同时搅动海水,使海水通过海绵的毛细孔时流得更畅快些,因而也就带入更多的食物和氧。




绝妙的共生 
  寄居蟹和海葵的友谊称得上是典型的共生样板。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注意到了这些奇怪的寄居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