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都有早、中、晚3次,如果你想知道今天晚上的天气,最好是收听下午或中午的一次预报,它比早晨的预报要准,也就是说,越接近你使用时间的预报,越准确。春夏时节,天气瞬息多变,若想知道几小时内的天气变化,你可打电话问当地气象台的天气雷达站。盛地、市气象台大都有气象雷达,雷达能直观到半径300~400公里之内的云雨动态,短时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 
  如果你需要专项保障的天气预报,那你可到当地气象台站找气象专业服务部。比如:怎样避免露天的物资免遭雨淋如何避开风、雨,科学安排建筑施工?冷饮及其他消暑商品的销售量如何预测?。。气象台站都可以为你出谋献策,针对性地、细致地为你提供专业气象服务。 
  怎样把握天气预报中的“度” 
  为了准确地把握天气预报中的“度”,有关风力大孝雨量等级及天气状况的基本知识也应很好掌握。 
  先谈谈风。风力等级共分13级。风力达8级时,称为“热带低压”;8~9级称为“热带风暴”;10~11级称为“强热带风暴”;12级以上称为“台风”。当台风离我国大陆海岸600公里以外时,中央气象台便开始发布“台风消息”;进入600公里以内时,发布“台风警报”;进入300公里范围时,便发布“台风紧急警报”。 
  雨量的大小也有明确的标准界定。“小雨”是指24小时以内,雨量在0。1毫米之间,可淋湿衣服、泥土地面全湿,但无积水的雨。“中雨”是指24小时以内,雨量在10~25毫米之间,可听到雨声,洼地有少量积水的雨。 
  “大雨”是指24小时以内,雨量达25~50毫米,雨声激烈,在排水不良的地方积水不消,水沟流水很快的雨。“暴雨”是指24小时以内,雨量大于50毫米,大雨倾盆,马路立见积水的雨。若24小时内雨量达100毫米以上,即称“大暴雨”;超过200毫米以上,则称“特大暴雨”。此外,如果24小时内雨量不超过30毫米,雨时不超过6小时,雨点较大,但时降时停,这种雨叫“阵雨”。 
  此外,天气预报中常有“多云”或“晴转多云”、“阴转多云”等术语。 
  有人抱怨“多云”一词含义不清,其实,每一术语都有严格的标准。在气象学上,晴天是指天空中云覆盖面占天空的1/10~4/10;多云是指云覆盖面占天空的4/10~8/10;阴天是指雨覆盖面占天空的8/10以上。可见,多云天气是指可以见到阳光的一种介于阴晴之间的天气。 
  正确对待天气预报,将会对你的生产生活带来帮助。 
  “天气”和“气候”有区别吗 
  如果我提个问题:“天气”等于“气候”吗?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天气”就是“气候”呀,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实际上这可是答错了,“天气”和“气候”固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天气”不等于“气候”。一般来说,“天气”是指一天或几天中的气象状况。例如今天天晴,有大风;明天多云转阴有雨等等。而“气候”一般是指较长的时间内天气的总的、全体的情况。例如我国华北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晴好,大风较多,降水量少;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是,“清明时节雨纷纷”,阴雨天气多,阳光少,风不很大。所以,人们一般总是说,今天天气很好,或者这个地区秋季的气候十分宜人等等。 
  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一般说来有三大原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结构。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太阳辐射的作用。如赤道地区,阳光总是直射大地,太阳辐射的力量很强,热量也十分丰富,因此形成了四季皆夏的赤道气候;而两极地区的阳光是斜照过来的,太阳辐射的力量很弱,热力低微,就出现了整年都是冬天的极地气候。在中纬度地区,太阳冬低夏高,形成夏暖冬寒、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所以,我们可以说,太阳辐射是形成地球上不同气候带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是怎么回事呢?地球上的大气是流动的。大气的流动会使各地气温发生变化。如果某地冬季盛行北风,那么这一地区冬季气候就较冷;如果盛行南风,气候就会暖和一点。例如我国华北地区冬季盛行北风,大气流带来了西伯利亚经蒙古而来的寒潮冷空气,因此冬季干燥、寒冷。而欧洲的地中海沿岸,纬度和我国华北地区差不多,冬季盛行西南风,大气流带来的是海洋上的暖流空气,冬季也就显得比较温暖湿润。 
  下垫面结构也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使在相同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条件下,下垫面结构的不同也会造成气候的很大差异。如沙漠地区水分蒸发少,气候干旱,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水面积多的地方夏天潮湿、闷热,日夜温差小;山区中的凹地会有局部的特殊小气候产生等等。 
  除以上一些因素外,气象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对气候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你知道今日“诸葛亮”吗 
  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当年,诸葛亮神机妙算、呼风唤雨的本领令人不可思议。不过,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时诸葛亮根据掌握的气象知识和看天的经验,作出准确的天气预报,与现代气象科学相比,是差得很远了。目前,由于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电子计算机、激光等先进科学技术在气象上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气象预报的准确率,特别是对台风、暴雨、寒潮等重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大大提高,使得我国的公众气象服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公众气象服务”是目前世界气象活动的主题。我国气象服务的内容正在日趋充实和完善,服务的方式也更加活泼、生动、全面。据199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众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每天约有10。4亿人次收视收听电视台、电台的天气预报,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的总效益每年约有90亿元。 
  真可以称得上是今日的“诸葛亮”。 
  今日“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还能借西风呢! 
  我国1976年1月的一次核试验,对气象的要求相当严格。地面要求必须有西风,而试验的所在场区常年却盛行东北风。如何使东北风变为西北风呢? 
  气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资料,寻找出偏西风如何出现的规律,预计当年1月23日13时会出现偏西风。于是,核试验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决定在那天14时进行试验。结果,果然不出气象学家们所料,那天中午12点这个地区还在刮东风,一到13点后便刮起了西风,使这次核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运载火箭,需要良好的气象条件。可是,5月17日,试验海域气象条件十分恶劣,时而乌云滚滚,时而大雨倾盆。18日的天气怎么样?试验人员们忧心忡忡。但气象人员却安慰他们说没关系。气象工作人员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并结合多年的预报经验,慎重而果断地作出18日“气象条件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结果第二天试验海域果然天气晴朗,为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作出了贡献。 
  1994年第17号台风登陆时,风速超过40米/秒,狂风、暴雨、潮水三头并进。由于浙江省各级气象台站准确的预报,为省政府作出转移60万人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避免了巨大的伤亡事件。 
  今日“诸葛亮”根据气象规律,趋天时,顺地利,避祸害,成为驱灾避祸的尖兵,工农业科技领域中的好助手,日常生活的好参谋,战场上的军师。。令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望尘莫及!




天气预报怎么变层越来越准确了 
  小红一早去上学时,妈妈要她带把桑可小红望了望东面天空刚升起的太阳,不高兴地说:“今天怎么会下雨?”妈妈耐心地对她说:“气象预报说今天中午前后有雨。。”结果,上午第4节课时就开始下起了小雨。回家的路上,小红撑着妈妈交给她的伞,心里不由得佩服起气象台的叔叔阿姨们了。 
  人们确实都觉得,现在的天气预报是越来越准确了。这中间,新科技手段和设备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比如说,气象卫星是提供全球气象资料的现代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