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4年的日本,正深陷战争的穷途末路之际。在中国战场上,正面被困于持久消耗战,后方又有游击战的干扰;在东南亚战场上,日军进入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后,受到英、美、法三国的联合制裁,但日军侵略之心反而更猖狂,集结力量准备“南方作战”,并开始酝酿更大规模的太平洋战争。 
  山田乙三在这样的背景下走马上任,担任关东军司令,日子自然不会好过。 
  话说,关东军成立于1919年,溃灭于1945年日本投降。其前身是“满铁”守备队,经过几任司令官的“苦心经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支百万大军。关东军的战斗力和军纪在日军中是数一数二的,因而是日本陆军中的一支精锐,号称“皇军之花”。关东军是日本侵华的一支主力部队,担负南进侵入中国关内、北上进攻苏联的“重任”,其侵略的铁蹄肆虐了大半个中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侵略罪行。前后共有七任关东军司令官,均由日本陆军的“名将”担任,山田乙三大将就是第七任,也就是最后一任司令官。 
  山田乙三算是“临危受命”了。当时,世界反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军在各个战场走向衰败。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日本对“满洲国”的统治,保住“帝国的第一道防线”,并加强对苏作战的准备,日军大本营制订了“全面持久为方针的关东军作战计划”,要求山田乙三,无论形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即使关东军被迫进行游击战争,深入到“南满”、朝鲜北部山岳地带,也要坚守“满洲”。 
  山田乙三为了实现大本营交待的任务,从各方面领导关东军,展开“工作”。第一项就是加强对“满洲国”的统治力度。关东军司令官本来就是“满洲国”的“太上皇”,山田乙三为了加强控制力度,进一步强化对东北人民的法西斯统治,他命令日伪宪兵、特务、警察依据《思想矫正法》和《保安矫正法》,抓捕他们认为可疑的东北老百姓,将他们关押进“矫正辅导院”。关进“矫正辅导院”的人被罚做苦役,很少能够生还。以伪“满”鹤岗矫正所为例,被关进此处的人,每天都被强迫劳动12小时以上,且劳动条件十分恶劣,而每人每天仅给6两粮,结果造成大批人员死亡。 
  在经济上,山田乙三以“支援圣战”为名,搜刮东北人民的财物,以支持日军扩大战争之需。粮食是最主要的掠夺对象。据“满洲国”官方资料统计,1939年至1945年,关东军从中国东北掠夺到日本的粮食共计1100多万吨,仅1944年一年,山田乙三就向日本本土输送了粮食300万吨。为了最大限度地掠夺粮食,山田乙三还规定,大米是军需品,严禁东北老百姓食用。谁若是被发现吃了大米,马上就会被以“经济犯”治罪。仅1944年8月至1945年8月的1年间,全东北地区以“经济犯”为名治罪的就达317100多人。 
  在军事上,山田乙三根据大本营的命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准备。首先是制订关东军全面持久作战的具体方案,与之相配合地,进行新的兵力部署,强征劳役修筑工事,尽力通过动员征兵和准备细菌战以弥补兵力不足。 
  1945年4月,山田乙三领导关东军制订了关东军全面持久作战的具体计划,包括:作战地区转向纵深发展,将兵力纵深配置全满洲(包括朝鲜),构筑复廓阵地设施以适应持久作战计划;加强满洲(包括朝鲜)内部治案对策,并考虑对日侨的安排;重视背后的朝鲜方面,更加密切与驻朝鲜第十七军的联系;应特别重视西及西南正面以及东南正面。以此方案为指导,关东军调整了兵力部署,制定了将关东防卫司令部由奉天(沈阳)推进到郑家屯,使之担当西正面防御任务,将第三方面军由齐齐哈尔后退至奉天(沈阳)等具体对策。与此同时,山田乙三还在东北地区加紧修筑军事工事。命令驻满各地日军严格执行《劳动强制法》,强征中国百姓进行无偿劳动。日本侵略者实行野蛮的奴隶劳动制,加之劳动条件极为恶劣,造成大批被征劳工死亡。1944年,从东北地区各县强征1。5万多名劳工修建兴安岭王爷庙军事工程。关东军用刺刀和皮鞭驱使劳工们干非常繁重的工作,劳工们缺吃少穿,被迫害致死的达6000多名。 
  1944年春以来,随着太平洋方面战局日益紧迫,关东军的精锐师团大多被调走,甚至新建的用来补充兵力的师团也被调出。至1944年底,关东军被调出的主要兵团达12个师团和1个坦克师团。此时的关东军虽号称百万,但实际上的兵力与1943年相比,已减少约1/2。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大本营制订了《驻满洲兵备大纲》,要求关东军:“通过增加战略单位及兵员,在外观上保持强大军备威容。”                              
末任东军司令山田乙三(3)     
  因而,山田乙三下令在“满洲国”实行“全体动员”,从日本移民中征召后备兵员,他计划将关东军兵力由45万扩充到90万。为实现这一目标,山田乙三下令在“满洲国”的日本适龄男子中,除从事行政、治安、交通、通信、军需产业等所必需的约15万人外,其余25万人全部动员起来,编成后备兵团。通过“全体动员”,至1945年上半年,关东军编成师团8个、独立混成旅团7个,以及坦克师团(旅团)和特警队等。 
  一○○细菌部队用活人进行细菌战实验另一方面,山田乙三开始积极准备细菌战,以弥补兵力不足的问题。 
  山田乙三同意“日本没有充分的五金矿藏及其他制造武器所必需的原料,所以日本务必寻求新式武器,而细菌武器便是其中的一种”的论调,因而他十分重视细菌武器的生产。他上任不久,就听取了关东军医务处处长冢隆二、兽医处处长高桥隆笃的汇报。 
  冢隆二和高桥隆笃分别指导、管理着第七三一细菌部队和第一○○细菌部队。他们两人向山田乙三详细报告了准备细菌作战的情况。山田乙三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满意,并要求他们积极做好战争准备。 
  随后,山田乙三还亲自到第七三一部队视察,山田乙三视察了第七三一部队各个部门。视察后,山田乙三对该部队细菌研究工作及制造细菌武器的能力,极为赞赏,并且夸道:“我相信第七三一部队的生产能力足以供应在大规模战争中使用细菌武器。” 
  第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立的研制细菌武器的主要基地,其前身是1933年在哈尔滨市郊建立的“东乡实验所”,该实验所直接受关东军司令部统辖,对外称为“东乡部队”。1936年,以此实验所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关东军特别军事区,实际上是日军专门研究和制造细菌武器的基地。为了掩盖日军准备细菌战的罪行,这个部队对外公开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石井四郎是首任部长。到1941年8月,为了统一部队的番号,“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改称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仍由石井四郎担任部队长。 
  该部队拥有制造细菌武器和准备细菌战所必需的庞大的、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以及大批医学专家和研究人员,他们对所有种类的传染病都进行研究。这些传染病包括鼠疫、赤痢、脾脱疽、霍乱、伤寒、结核、麻风、梅毒等,然后从中选择传染效果最好的细菌,用于制造细菌武器。 
  为了拟订细菌战的详细计划,1944年末,山田乙三专门召开了一次关东军司令部高级军官会议,讨论战争发生时如何有效使用细菌武器的问题。关东军参谋长笠原行雄、副参谋长池田、作战部参谋竹田宫及作战部部长村野和第七三一部队长北野政次出席了会议。北野政次在会上详细介绍了使用细菌武器的各种办法,得到了山田乙三等人的支持和赞同。拟订详细的细菌战计划后,1945年3月,山田乙三命令第七三一部队和第一○○部队加紧扩大细菌武器的生产,为挽回战争的颓势作垂死挣扎。为此,山田乙三重新启用曾因贪污军费被解除第七三一部队长职务的细菌战专家石井四郎,派他重新担任第七三一部队长,专事负责细菌武器的生产。 
  石井四郎秉承山田乙三的旨意,领导第七三一部队加紧繁殖细菌,大量生产细菌武器。到1945年7月,第七三一部队已储备了一百公斤以上的鼠疫菌,以及大量的伤寒、霍乱、赤痢、脾脱疽等各种细菌,这些细菌的数量十分惊人。日本专门研究第七三一细菌部队的著名学者森村诚一曾推断:“假如把第七三一部队储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