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95淘金国度-第19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森和梁方云也有些无奈了,这种情况下,以后就算想镇压也难。似乎趁着什叶派政权根基未稳时解决掉才是好机会,但这样一来,又怕是马上就可能陷入伊朗的人民战争泥潭中,不但会消耗阿军大批兵力,还可能消耗大量的时间,同样得不偿失。

叶枫这时摇了摇头道:“算了,伊朗全国90%以上都是什叶派穆斯林,不管我们扶持谁上台,都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什叶派宗教背景,什叶派当权是避免不了了。与其如此,不如直接支持他们好了,反正现在他们得罪了同盟国,也只能依靠我们。我只要在经济利益特别是石油利益上能够得到好处就行。”

梅森和梁方云也无奈的点了点头。

“那么我就照总统的意思答复他们了。”梁方云道。

叶枫微微点头:“我们不能在这件事情浪费太多的时间,首先让他们立即无条件投降,他们现在没有资格提什么条件,若他们磨蹭下去,我们也不会客气的。”

“好的,总统,我马上去处理这件事。”

1943年3月29日,伊朗什叶派政权和伊拉克军政府宣布投降,布鲁杰迪和纳伊纳兹德相继下达命令,要求伊朗和伊拉克军人、人民停止抵抗,向阿军投降。并宣布伊朗和伊拉克正式退出同盟国,要求所有同盟国的政府工作人员、军队离开伊朗和伊拉克,并表示为确保普通同盟国侨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限期他们一周内离开伊朗和伊拉克。否则出现任何事故,伊朗和伊拉克政府都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命令下达后,被包围在米亚拉的盟军首先向第五重装集团军投降,而早已经被架空的英军司令科尔还被当成了俘虏移交给阿拉斯加,让英国方面愤怒不己。当然这个时候盟军在中东的势力大受打击,随时可能完全覆灭,英国对此再愤怒也无济于事。

3月30日,原本第二批从高加索要调回德黑兰的另外三个伊朗师在德黑兰西部的加兹温向阿军第23集团军投降。西部的霍兹马巴德和阿克拉的伊军也陆续向第24集团军的第93、94师投降。

同日,伊拉克军政府首脑纳伊纳兹德命令自己的军队向拒绝接受军政府领导拒绝执行军政府颁布的投降命令的巴士拉发动攻击,可惜纳伊纳兹德虽有六万军队,但面对巴士拉的两万英军却仍然遭遇失败,进一步向阿拉斯加表示诚意的行动未能成功。

好在阿军也知道相比伊朗宗教政权,军政府的影响力要低得多,并没有为此向军政府发出责难。

3月31日,顾项鹏亲率第4集团军和第4装甲师南下向巴士拉发起强攻,纳伊纳兹德的军队成为了看客。

巴士拉城内在纳伊纳兹德看来战力极为强大的两万英军面对近十万阿军的强攻,仅仅坚持了不到三个小时。

阿军占领巴士拉后,又迅速出击,至4月1日连续攻占鲁迈拉,科威特,这些地方的英军数量更少,几乎无力抵抗,所以可称是望风而逃,阿军未至,他们已经在英国波斯湾守备舰队接应下经海路逃往了巴林、卡塔尔和酋长国。

在顾项鹏彻底占领整个伊拉克时,习正保亲自指挥的攻击巴勒斯坦和西奈的战斗已经提前结束。

巴勒斯坦虽然拥有最多的英军,数量将近七万余人,但在此之前的战斗中已经损失了近半,加上随后伊拉克政变向阿拉斯加投降,在巴勒斯坦的五万余伊拉克军队不顾英军的弹压相继向阿军投降,导致同盟军在巴勒斯坦完全是兵败如山倒。

3月28日,耶路撒冷被日本特遣第二军占领,同日,第十五集团军占领外约旦首都安曼。剩余三万英军撤往亚喀巴海沿岸,意图通过蒂朗海峡撤出中东。

3月29日,在西奈登陆的海军陆战队13、21师攻占苏伊士运河东岸的福拉德港、曼苏拉。

3月30日,海军陆战队6师在西奈半岛南部的图尔歼灭盟军两万大军,至此占领了西奈半岛全境。

3月31日,撤往亚喀巴沿岸的三万英军被第十五集团军和海军陆战队第11、12师计十万大军包围在亚喀巴海北岸的埃拉特。前来接应英军撤退的英国红海守备舰队遭到导弹袭击损失惨重,多数运兵船沉没,最终惶惶如丧家之犬的三万盟军在无法等到接应舰队的情况下向阿军投降。

在伊朗西南,4月1日,胡向东率领第24集团军主力在阿瓦士东北部齐韦斯卫星城击败英军主力。随即占领了已经没有多少守军的阿瓦士,随着从巴士拉分兵东进的第四集团军13机步师于4月2日占领了伊朗波斯湾最大港口阿巴丹,整个伊朗也就此被阿拉斯加完成占领。

而到了这个时候,整个中东战事也即将进入尾声,盟军现在还能控制的只有为波斯湾和中立的沙特阿拉伯隔开的巴林、卡塔尔、七大酋长国(后世的阿联酋),阿曼、南也门等阿拉伯半岛南部殖民地。

不过在这些殖民地盟军只有不过四万多军队,覆灭也是指掌之间的事情,事实上若不是沙特阿拉伯横在中间,阿军完全可以一鼓作气占领这些地方了。

此时的斯塔夫罗波尔军区宾馆一个只能算是普通的房间里,却有两个人都在愣愣的发呆,在他们的中间茶几上摆放着几份电报。

这两人一个约五十多岁,一个约六十多岁,当然他们并不是华人,也不是斯塔夫罗波尔的当地人,他们都是犹太人,而且是很有影响力的犹太人。

年纪较大的是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魏兹曼,年纪略轻的则是巴勒斯坦犹太人工会领袖,同时也是复国组织的重要领导人大卫·本·古里安。

“大卫,我们现在很不利啊,同盟国根本无力抵抗阿拉斯加人的强势,现在巴勒斯坦已经完全落到了阿拉斯加人手里,整个中东战事照眼下的情况看很快也会结束,当阿拉斯加人从中东腾出数十上百万大军后,将会对每一个战区产生重大影响,同盟国只怕已经靠不住了,我们现在必须寻求其他的支持者。”魏兹曼苦着一张脸,看着茶几上的电报摇头叹惜道。

古里安的脸色更难看,好半晌才道:“寻求另外的支持者!同盟国一败,我们还有支持者吗,联合国?不要忘记德国人、意大利人这些镇压我们犹太人的法西斯国家都是这个阵营的成员。”

“但是还有阿拉斯加不是吗,他们不一样,他们国内同样有不少犹太人,他们的生活都不错,他们国内的犹太人并没有受到排斥和镇压,这证明了他们跟德国人的不同。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古里安冷笑道:“也许以前是这样吧,但现在他们做为德国人的盟友,却一定会考虑德国人的感受,只怕我们很难如愿。”

魏兹曼沉吟片刻摇头道:“不一定,我认为你是因为阿拉斯加与德国人结盟,而在主观上产生了对阿拉斯加的反感。我相信我们是有机会的,否则他们的总统就不会理会我们,根本不会来斯塔夫罗波尔见我们。”

古安里眉头一挑,有些不太高兴的道:“是吗?我倒是认为他根本不想见我们,否则为何过去一个星期的时间了,我们却只能呆在这该死的宾馆里面。而我们想要的巴勒斯坦却已经被他们占领了。我看他之所以答应来见我们,也许只是不想扫了弗里茨的面子,甚至只是到这里来做个样子,根本不是真的要见我们。”

“我的确是看了弗里茨的面子才答应见你们的,但如果我真的一点都不想见你们,你们连进入斯塔夫罗波尔都办不到。”古里安话音刚落,叶枫便在沈秀夫等人的陪同下走了进来。显然军区宾馆的隔音措施一点都不好,叶枫在门外就听到了他们的说话。

古里安脸色更难看了,而且叶枫刚刚说的话很直,说明了叶枫之所以愿意见他们主要还是因为弗里茨·哈伯和恳求,而不是叶枫真的重视他们,或者说叶枫的眼里并不是很重视他们犹太人的力量。

看到古里安又要说话,连忙用眼色阻止。

魏兹曼知道古里安的脾气,本—古里安一方面显得热情友好,另一方面又尖刻激烈、好战和爱走极端,即便是在犹太社团内部,本·古里安的人缘也不是很好,而且为人强势,在许多问题上与本—兹维、卡茨内尔森等朋友和同事都会对立,与魏兹曼的关系也是时而非常融洽,而是严重对立,常常使得他自己处于社团的少数派地位当中。

这从古里安平素行事就能得知一二。

本—古里安原名大卫—格鲁恩,1886年出生于波兰一个叫普朗斯克的小镇,父亲阿维多是一名“锡安热爱者”,受此影响古里安14岁时就投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与两名伙伴组建了一个“埃兹拉协会”,目的是促进使用希伯来语,半年内,就使150名衣衫不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