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95淘金国度-第1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吃惊之中,叶枫神色凝重的接着道:“第三个原因,在我看来也是造成这次关东大地巨大人员伤亡的最大祸首,那就是关东或者说日本人的建筑方式,严格来说,这次地震若只是地裂或者海啸,那么人员损失可能至少下降一半以上,甚至可以下降更多,十几二十万的伤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大火而死亡,或被直接烧死,或为躲避大火乱跑而被地裂海啸吞噬,或被大火烧垮的建筑压倒而至被浓烟熏死,这跟日本人大量采用木制甚至纸质建筑有关,这一点在我们阿拉斯加现在倒是较少了,以前阿拉斯加很多地区也大量采用木建建筑,但随着我们城镇化率推进,大量采用现代化建筑方式,所以木制建筑大部分只出现在人口稀少的乡村了,并不如日本城市那样,连城市中心区都有大批低矮的木制纸制建筑,但是我们也不能高兴,因为有一点,那就是我们的房屋在此以前没有过多的注重防震性能,至少可以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你们可以想像,若发生关东大地震这样的强震,我们现在各大城市的动辄高达十数二十层,甚至三四十层的建筑能否抵御这种强度的地震,若这种大楼成批倒下,我估计损失比木建建筑燃烧可能还要惨烈,而且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大部分城市城镇绿化率比较高,城市城镇周边也多是浓密的森林,若真的因地震也引起大火,就算比不上日本地震引起的大火,但也同样不能不防。”

叶枫这样一说,立马又引起会场一片热议,不过叶枫所下的这个结论,却引起了争议,并不是否定叶枫的结论正确与否,而是对于叶枫所下的结论该如何在阿拉斯加预防引起了争论。

刘楚雄就首先说道:“可以肯定,若发生关东地震那样的强震,我们的现有建筑可能百分之八十都无法抵御,就算不倒下,也肯定会开裂,但如果是发生在震中,我估计也没有哪种建筑可以抵御得了,按国务卿的结论,那么想要预防这种强震,我们阿拉斯加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投入巨大的资金,加强建筑防震结构能力,这么做的话,那么可能我们原来一千万就能建成的大楼,现在需要多投入至少数百万元才有可能,但地震到底何时发生,如何发生,在何地发生,我相信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现在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那么我们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可能到建筑自然使用时间到期都没有发生地震,这多投入的资金岂不是一个巨大的浪费。第二个办法,我估计最好的就是迁移,将我们的多数人口和建筑都逐渐迁往地震发生概率极小的地区,比如加拿大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但是这在我看来,就是因噎废食的做法了,不说海外,我们本土六个地区都位于地震带中心,但这六个地震带所在地区,为何会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吸引如此多的人口,兴起如此多的城市?就是因为他们所具备的地缘优势,所具备的自然资源,所具备的土地资源决定的,难道就因为一个不知道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何地发生的地震将这千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扔在那里?”

这时叶文德也点头道:“是啊,虽然位于地震带,但历史所有记录表明,像关东地震这样的大地震发生概率还是不算大的,一些小地震只要加强防范,我想可能造成的损失会很有限,而大地震有时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也不一定会发生,因噎废食当然不可取,至于投入大批资金进行不知道是否会有用的防震建设,同样会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在我看来,同样不可取,如果那样做,只怕这种投资还会远高于重建一个遭受地震灾害的大城。”

与会人员也都认可这种说法,亲自去过日本做调查灾情的勒布雷这时也马上道:“不错,这次在日本,我了解了一下,日本属于地震多发带,自其有历史以来,发生过的大小地震已经数不胜数,但像关东地震这样规模并造成如此重大损失的地震也是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这是唯一一次让日本人遭到如此巨大损失的灾难,从中可以看出,就算位于地震核心地带,多发地带,能够造成强大破坏的地震发生概率也是极小的,当然一旦发生这种地震,从此次损失也可看出,其破坏力之大也不能不防,所以我认为,对付这种自然大灾,预防是肯定的,但应该量力而行,不应太过激进,否则这只会挤占大量资源而造成比地震爆发损失还要更大的浪费损失。”

九巨头当中,已经有三人明确表示了意见,其他人当然也都认同,其实便是叶枫自己也是认同的。

对于地震灾害的预测和预防都是一样,是一个很难彻底解决的难题。不说现在,就算在后世到了二十一世纪,这都仍然是一个难题。

就以后世的日本为例,关东大地震和地震次生灾害,特别是地震火灾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惨痛教训,也对日本的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之后的复兴计划和城市建设中,日本特别注意城市避难场所的设置、河川公园防火带的建设、各社区防灾据点的规划等,并且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制体系。

1961年日本颁布《灾害对策基本法》。在“灾害对策基本法”中,从防灾基础设施的建立、水土保护工程、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等方面,对灾害的预防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将关东大地震发生的9月1日定为全国“防灾日”,“防灾日”所在的一周定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东京都灾害对策中的地震灾害预测,也是以跟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同等规模地震的发生为前提条件来对现在的东京可能会造成多大的灾害来进行设定。

但是结果呢,在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的矛盾中,日本也还是走了弯路,认识也是逐步深化和提高的。事实上,关东大地震后,为了不使悲剧重演,在东京的复兴计划中提出了把东京建成不燃化城市的构想,以后。因为经济条件等原因,没有完全实施。结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东京进行大轰炸时,东京又遭受大火席卷,火灾灾情甚至超过了东京大地震。战后重建中,东京曾成立城市不燃化委员会,国会也通过了城市不燃化决议。但东京市中心周围木造建筑仍然不断扩大,为当今现实的抗震减灾留下了不少的隐患。

而在这个时空,在东京大轰炸后,日本重建计划中,各大城市都得到了硬性规定,要求进行不燃化建设,可是现实却是,已经拮据的日本财政和大量无家可归的人民存在,让各地不得不抛弃这个规定,仍然建造了大量木制建筑和临时建筑,东京和横滨这些城市在四年前的轰炸中损失最惨重的城市更是如此,甚至现在的东京其木制,纸质建筑比东京大轰炸之前还多,而其结果就是现在,本次关东地震,再次给还未抹平伤口的日本再以重创。

当然,阿拉斯加的现实情况与日本还是有许多区别的,一来是国土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随着阿拉斯加现代化进程领先全球,阿拉斯加的木制建筑已经极少,可以想像,在未来,这种木制建筑还会越来越少,而不会跟日本一样,发生大灾后,建造更迅速,耗费更低的木制和纸制建筑依然越来越多。

而且在叶枫看来,后世所谓的日本人也走了弯路这个说法并不可取,这到底是否弯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说日本,就算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因为一两次大地震,就真的倾其所有,一切将防震做为城市建设的前提,就像刘楚雄所说一样,地震何时爆发,何地爆发,大小几何,这谁能说得清呢,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防灾就是一个大范围的事情,既是大范围,那哪个国家又有可能真去花费如此大的资金搞全面的防震建设。

所以勒布雷说的也没错,要防,但要量力而行,否则那还真不如让地震毁了一个城市,然后再去重建更为现实一些。

所以等大家都发表过意见后,叶枫也出人意料的点头道:“我当然也认可这个说法,一不可因噎废食,二不可无端浪费,但是我提出一点,那就是灾一定要防,当然在经济能力许可下应该有一定侧重,关东大地震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灾难事件。所以它的教训对城市化建设,特别是大都市发展中综合防灾规划应该具有指导作用。地震灾害,尤其是大震灾害,是一种综合性灾害。除了引起房倒屋塌,人员伤亡外,还可能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