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95淘金国度-第1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溢彩的商业圈,所有的这一切都代表着费城是一个现代的都市。但是就像外国人说的那样,费城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努力的寻找着平衡,也在中式与西式当中寻找平衡,就像阿拉斯加的大多数城市建筑一样,那些美轮美奂的中式建筑和西方的钢筋混凝土式建筑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的阿拉斯加建筑,在这里无论是思想保守或是革新,无论他们是英裔法裔还是华裔朝鲜裔,甚至来自祖国的苗族,壮族,回族移民都可以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归属感。而在外国人的眼中,这些建筑则是阿拉斯加式东方文化的一种明证,也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天!这里太美了!充满了东方的韵味!不,上帝,这不足以形容它们,应该是充满着东方文化的西式建筑,不,或者说是融入了西方文化的中式建筑……”

艾伦·伍德看着车外的这座陌生的充满着揉和多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赞叹不已的说道,从美国出发的时候,艾伦就开始从所有的新闻报道以及传记中去了解这个现在被称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但是当亲眼看到这座城市的时候,艾伦理解了为什么在那些人的短篇传记之中,总是会用迷醉而留恋的口气描述着这座城市,就像艾伦现在的表情一样,似乎他找不到真正合适,可以真正体现这座城市之美的词语。

出租车的华裔司机从后视镜看了一眼车后的这个表情动作都有些夸张的外国人,看他那副夸张的表情显然是新来费城甚至可能是第一次来到阿拉斯加境内的洋人,因为在阿拉斯加,虽然大多数城市都不能与首都费城相比,但毕竟还是有蒙特利尔,安克雷奇,温尼伯,温哥华等近十来座特大城市并不比费城逊色,甚至在安克雷奇这些缺少一些政治元素的纯工商业城市中其工商业氛围,建筑景观,在现代化程度上,在各种建筑的标新立异上比费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洋鬼子一看就知道很可能并没有去过这些城市,这种情况,只有可能是从美国境内来的,因为在美国有一条路线不会经过任何一座大城,那就是从美国西雅图坐飞机直到斯卡圭,再直飞费城,这是从美国到阿拉斯加首都转机次数最少,速度最快,耗费最低的一条路线,这是西北航空开辟的一条最大限度利用了空客公司新生产的A25加大型客机航程而开辟的新路线。

自然,这条路线途中经过的阿拉斯加城市只有斯卡圭,但实话说,斯卡圭虽然在工业上在阿拉斯加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在商业氛围上,在建筑上受当地气候,环境影响并不算多么出彩,最起码,斯卡圭到现在也只能算是国内的第三档次城市,即大中城市。

去年才刚刚超过五十万人口,而且因为气候环境影响,自朱诺升格成直辖市后斯卡圭保持了八九年之久的北卑诗第一大城市的地位却也在去年被北卑诗省首府纳尔逊堡超过了,再次成了北卑诗第二大城市。在北卑诗都是第二大城市,那怎么可能同费城这样的人口两百余万的国际化大都市相比。若是这个洋鬼子选择的不是这条路线,那他就不会看到费城还这么惊奇,因为其他路线,都会经过至少一座堪与费城相比的特大城市的。

“先生,你没有见过洋鬼子吗?”

艾伦感觉驾驶员从后视镜里打量了自己几眼,便用有些生硬的汉语说道。尽管这是第一次来到阿拉斯加,但是艾伦的父亲年青时曾作为美国驻中公使馆工作人员在中国的北京生活过多年,也正因为如此艾伦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所剩不多的财产的同时,还继承了一口流利的汉语。

艾伦从父亲那里知道在中国人眼中,外国人永远都是洋鬼子,而在艾伦看来洋鬼子这个名字好像很滑稽,但却不反感这个很另类的称呼。不过他也知道,与中国不同,在阿拉斯加虽然生活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但在这里他们只被称为唐人或华人,这里同样生活了许多像艾伦一样的洋鬼子,而且是正式的公民,所以在阿拉斯加并不像中国那样,看到艾伦这样金发碧眼的人就叫做洋鬼子,当然,自己刚才的表现等于在脑门子上刻上了外国人的标记,而这个司机又是华人,所以自己多半在这个司机的心中就是一个洋鬼子。

“啊……是第一次见到你这个洋鬼子!先生是来费城工作、旅游?学习?或者你是新移民?如果是新移民那就要恭喜你了,你很幸运,全国这么多城市,每一批新移民能够分到费城的可不多。”

后面那洋鬼子的话让出租车司机一楞,然后和其开着玩笑。今天带着的这个乘客很有意思。很多外国人来阿拉斯加是冲着阿拉斯加的工作而来,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收入颇丰的工作,当然前提是他们必须要掌握有与之相对应的能力。当然来旅游的也有,不过看这人年纪也不是太大,二十多岁的样子来留学也有可能,话说这些年来,随着阿拉斯加各方面实力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阿拉斯加高等院校开始吸引外国留学生了。

而司机还猜测这个人是新移民也是有原因,这个人上车以来,没有说过哪个具体地点,就这样让自己开着车带他大街小巷的慢速绕了将近两三个小时了,好像那些新到费城的移民想要先熟悉这座大城市的路途一样。

“不!我是个商人!我来费城是为了Made—in Alaska而来!”

艾伦非常诚实地回答道。看着车外的这个揉和了多元文化却又处处从内在体现出东方韵味的城市。作为一个贸易商艾伦知道这座城市对自己而言意味着财富和机会。

作为商品批发商地艾伦从过早去逝的父亲手里继承了只能算是小有规模的贸易公司,但这家贸易公司因为父亲早年的工作关系,更多是与中国往来,而艾伦接手五年来,公司虽然比父亲手里时扩大了一些,但还不够,艾伦早已不再满足只做中国商人和大公司地贸易中转商。所以才会只身来到阿拉斯加。

相比之下,阿拉斯加虽然融入了更多的其他民族文化,但骨子里更多的是与那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相近,更多的保留了东方文化,不管是语言还是习俗,艾伦觉得自己要远比美国的大多数人更有优势。自己熟悉中国地文化、或者说唐人的文化,可以说着流利的汉语。这就是自己的优势。不只是在中国,在阿拉斯加在他看来也是一样,对唐人文化的了解,能说流利的汉语,对于开拓这个新的市场,艾伦有足够的信心。

出租车司机知道艾伦口中地这个单词地意思。是阿拉斯加制造地意思。从阿拉斯加建国起,工商部就有一条明确的建议:即所有阿拉斯加工商企业的出口商品都必须要标注“Made—in Alaska”。按照最早实行这一规定的黄金城公司内部传出的消息,公司董事会大佬是这样说的:“我们要让那些洋鬼子知道。他们吃地、穿地、用地都是咱们阿拉斯加人制造的!”至于黄金集团的董事会是哪些大佬,很多人都清楚,基本上就是阿拉斯加共和国的那些顶级大佬。

随着阿拉斯加企业生产的商品源源不断地出口欧美,出口全世界的时候。标注着“Made—in Alaska”的产品逐步地成为了被西方人认可和广为人知的商品之一。和这个时期日本商品是劣质产品地代名词不同(当然,阿日战争后的日本已经基本上没有太多商口出口的能力了,更别提质量一流的商品出品)。Made—in Alaska的商品涵盖之广超过人们地想像。从价格低廉的普通商品到各类奢侈品、从低技术含量的商品到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无所不包。而且在质量上绝不亚于欧美的同类产品。甚至于得益与源自黄金城集团的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Made—in Alaska”还成为了质量一流地代名词。

“先生。您要是想看货。不妨到科技博览中心去。在那儿你可以直接找到你需要地商品。里面有十几万种各类工业产品。相信你一定会找到你需要的商品。比一家工厂一家公司的找着省事。从南洋到北洋,从纽芬兰到鄂木斯克,甚至从叙地利到朝鲜,只要在阿拉斯加控制的地界内的工厂制造的东西。在科技博览中心都能找到。就是全阿拉斯加有六成地工厂造的东西都能在那看到!嗯……那就像那个什么万国博览会一样。怎么先生要去那吗?”

出租车司机看了一眼后视镜给艾伦提了一个建议。作为一个生活在费城十数年的老司机怎么会不知道科技博览中心。大多数商人来到费城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去科技博览中心参观。

“科技博览中心?万国博览会!”

出租车司机的建议让艾伦想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