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密宗断惑论(校订本)-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以教给小学生的一些知识,去硬套大学里的教材,并说大学教材中许多地方
与小学生教材不符,因而必有错误,这样谁听了都会哑然失笑。同样,佛陀因材
施教,为上根利器者直接宣说了大乘的无上密法,为中根者宣说了大乘显宗,而
为小乘根器的人暂时先说了相应的小乘教法,再逐渐将他们引向大乘。如果拿佛
陀暂时的一些不了义的教法去硬套了义教法,无异于同拿小学知识硬套大学教材
一样可笑。不仅如此,并且佛陀还明示谤法过失的严重,因此,他们不但自趋恶
道,同时也断灭了其余众生的善根。

又有人以发现婆罗门教也有一些类似于密法事续部的仪轨,如烧护摩等等,便断
定密法是从婆罗门教发展起来的一种外道教派。此言委实可笑,密法自有其严密
的传承系统,并且以无上见解的摄持,众多方便都可转为无上道用,它是甚深微
妙的法门,凡夫分别心难以窥其堂奥。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佛所说的人天乘
的教法中,有许多的内容也可在外道典籍中找到,那么是否就可以因此而断定人
天乘佛教就是外道了呢?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可惜就有人一直在牛角尖里钻
不出来。其实出此言者也情有可原,因为条件所限,他们对无上密法知之甚少,
藏文《大藏经》中二十多函的密续至今才开始有人将其中少数翻译成汉文,系统
的密宗论典也少见翻译。只听说了一些双运、降伏、护摩等的甚深行为,便作出
了如此大的判断,即使从世间“治学”角度讲,也有失偏颇,更何况针对的是凡
夫难以测知的无上密法。

考证到底适不适合于佛教?我们试作一分析。首先,从它的过程来看,人们是以
有限的手段,而得到有限的发现,再经过带有个人主观倾向的推理,而得出了某
些结论。这中间的三个环节,都明显存在着局限性,使它无法准确地还原出历史
的真相,因为一段时间后,随着实践手段的更新、新发现的补充,推理者思维定
势的改变,旧有的结论必然面临着被新的结论替代的命运。新的结论又同样受着
上述三个局限的制约,而又将被更新的结论推翻,现在新被发现的人类出现的时
间正在不断向前推进,生物进化论地位的动摇,都是最好的例证。

而将考证加之于佛教则更不合理。无论借助于什么先进的仪器,人们考证的手段
归根结底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五根,来获得相应的资料,五根暂时在
人界范围内可以无误地摄取名言外境,但对上面的天界或下面的饿鬼界、地狱界
等已无能为力,更何况对胜义实相,相对出世间的罗汉、菩萨、佛来说,五根所
获取的实际上正好是错误的信息。佛的殊胜妙好的报身与远离形相的法身、无量
神变等等无法用五根观察得到。《四十二章经》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众生在未证圣者果位之前,心为妄想所蔽,因此所见皆为迷乱,不足为凭。
故必须依靠上师三宝的教言,依教奉行。《等持王经》也云:“眼耳鼻根非正量,
舌身意根亦非量,设使此根为正量,一切圣道有何用?”人的第六意识的推理很
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见解、感情倾向等因素,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前后不同的
时期里可能会从同一根据推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的现象,而对已远离了分别念的出
世间法,更是如聋如盲,无从下手。比如,佛菩萨们可以“一身复现刹尘身”,
同一时间内可在多处幻化示现,如莲花生大师到藏地后显现众多事业,不同众生
所见非尽相同,后世发掘出的有关莲师传记的伏藏品中的记载也各有差异。若以
只能有一种莲师历史的观点去考证研究,在凡夫分别心看来似乎合理,但显然与
历史不符。有人从考证的立场出发,竟然提出了“龙宫何在?”的荒谬问题。岂
能以现代科技水平尚未足以发现龙宫,而质疑佛经中关于龙宫的论述?现代科技
的前沿尖端,如宇宙探测、“克隆绵羊”无一不证明了佛经的准确,而成为佛经
的最好注脚。而且发出这样的疑问,表明其已对佛宝、法宝狐疑不信,因此于皈
依戒上也已经违犯。简言之,考证很难作为评判佛教的依据。


学密者的资格

有法师根据《大宝积经》中佛言菩萨摄取生死“非诸声闻缘觉境界”而推导出“
八地不动地菩萨以下尚无资格修学密法”的结论。

这一结论将许多众生唬在了密宗门外,其实因为小乘是断生死后取涅盘,大乘密
咒见乃直观生死轮回本性,证悟其本性,了知一切轮涅所摄的诸法,皆地取舍、
无贤劣,因此此见已远远超越了声闻境界。以前也虽有到八地后方可学密的说法,
但这八地并非指真正超凡入圣的不动地,而是根据印度圣天论师的《明灯论》,
在加行道的暖位、忍位、顶位,世第一法位中各安立上中下三地,八地即是指中
顶位,意即到此时便可相应行使密宗的甚深行为,此说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
中早已进行了解释。况且修学密法的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无取无舍,直接摄取生
死,而是相续中已产生智慧后,以智慧的深浅相应地摄取生死,未有智慧摄持时,
一切身口语仍在无欺的因果范畴之中,因此学密乘的人对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
萨戒同样特别防护,藏地自从有佛法起,便有静命菩萨等祖师们在宏扬密宗的同
时弘扬显宗的经律论三藏,直到现在,藏地通达显宗三藏的大德仍到处可见,他
们对显宗的精通熟稔程度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以怯弱的心
远离密宗。

又既然承认密宗是了义佛法,那为何又不承认密续中佛所宣说的圣教量呢?普贤
如来明确说明了密续乃为凡夫宣说,《时轮金刚续》中有六瑜珈的修法,全为凡
夫地所摄,只有在第六瑜珈修圆满的同时,才超凡入圣,证入初地。又无上瑜珈
中的有相生起次第是佛为众生免堕入六道轮回而宣说的修法,初地菩萨已不需要
再修有相生起次第,因已圆满具足了这些功德,如果八地才能开始学密,则密宗
中根本没有宣说时轮金刚与生起次第的必要了。又密续中明显建立了五道十地,
若八地后才能学密,那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的二地到七地又是为谁而安
立?密续中广说了密乘戒律,例如把诽谤上师与金刚道友等作为根本戒,如果已
是八地菩萨,则根本不可能生起此类烦恼,那为何又要安立戒律?密续中还具体
广说了弟子应具备的法相,若是八地菩萨,已是诸根清净,何须作此繁琐规定?
又弟子若是八地,则灌顶上师无疑需在九地以上,而密续中关于金刚上师的法相
根本没这么高的要求。

此出言者,若是成就者,为度化相应弟子的一种权巧示现,自当别论。但若其自
相续尚未证悟,则不免在后世堕入泥犁,亲消此业。


密宗与上师

有人认为,密法是四归依,在归依三宝前,先要归依上师,故与显宗相违。

依止上师是修学密宗的关键,但这不只是密宗的特色,在显宗中要取得成就,同
样也须归依上师。因为上师不是个人,而是将佛法僧三宝总集为一身,佛在多处
强调了依师规则,如《弥勒菩萨请问经》中云:“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
亦于是人听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显宗经
云:“阿难尊者,请勿忧愁,我将现师相,饶益汝等。”《二思维续》云:“于
后末法五百岁,我将化现上师相,心中认定为我者,于彼当生敬仰心。”不必说
广得灌顶、传承、引导的上师,甚至仅得四句经偈的上师也应该诚心尊敬,否则
有极大的过失。续中云:“若人闻一偈,不敬上师者,彼转数百犬,后成有痣者
。”若犯了四堕罪,五无间罪等大罪,通过入密法忏悔可消尽,并能成就,但诽
谤上师不但成就无望,且必堕地狱。《金刚心庄严续》云∶“若人诋毁金刚师,
虽弃睡眠远愦闹,精进修持深密法。专心修持一千劫,亦成反修金刚狱。”《密
集金刚》云:“世人虽犯无间等,堕落性之种种罪,若已趣入金刚乘,修持此道
得成就,一心诋毁上师者,修亦不可得成就。”其注疏中说毁谤上师者不但不成
就,甚至亲近他的好友等人亦不成就。《句义宝藏论》云:“凡诋毁上师者,如
何忏悔,亦必堕地狱。对上师发怒一刹那亦有无量的过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