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因是子静坐法+蒋维乔着-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难知也;物之生,其始皆为细胞,人由女子之卵细胞,与男子之精细胞,结合而成胎;犹草木之胚也。胎在母体中,其初生也,一端为胎儿,一端为胞衣,而中间联以脐带;孕育十月,至脱胎以后,而脐带方落;以此推之,可知人类胎生之始,必始于脐,脐即为其根本。培养草木之根本,则以肥料溉壅之;培养人生之根本,当以心意之作用溉壅之。静坐者,即使吾心意得行其灌溉之时也。
全身之重心
人生之根本在脐,吾即言之矣。古之有道之士,盖早知之,故有修养丹田之法。丹田者,亦名气海,在脐下腹部是也。顾吾之为是书,意在发挥平素之心得,以论理的记述之,绝不愿参以道家铅汞之说,故不取向者丹田之名称,而名之曰重心。物理学之公例,凡物重心定则安;重心偏则倾;百尺之塔,凌云之阁,巍然独峙而不欹者葛故?曰惟循重心之公例故。悲哉世俗之人,不知反求其根本,而安定其重心;终日营营,神明憧扰,致心性失其和平,官骸不能从令,疾病灾厄,于焉乘之,殊可悯已。静坐之法,浅言之,乃凝集吾之心意,注于重心之一点,使之安定。行持既久,由勉强几于自然,于是全身细胞,悉皆听命,烦恼不生,悦怿无量。儒家之主静,老氏之抱一,佛家之禅观,命名各异,究其实,罔非求重心之安定而已。
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人体之构造,复杂精妙,实有不可思议者。今日科学虽发达,于此学尚只窥其途径,未能造其极也。请就生理学上言之:吾人全体机关之最大作用,首在生活。即摄取体外之滋养质,供给于体内各机关;排泄体内之废料于体外而已;是名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之作用,无一息停止;司其枢纽者,厥惟循环器。循环器,包括心脏、脉管、淋巴腺而言。所以运行血液于全身,循环不已者也。心脏有四房,为发血器官;脉管有动脉、有静脉;淋巴腺遍布全身,与静脉并行;一面吸收营养物,输送于动脉管;一面摄取老废物,达于静脉管。血液之循环,全恃呼吸;呼出炭酸气,吸进养气,使静脉中紫血,变为红血输入动脉。此循环约二十四秒时,全体一周;一昼夜三千六百周。吾人呼吸次数,一昼夜二万余次;所吸清气,共三百八十余方尺;每人体中血液,平均以二升五合计。所澄之血,有一万五千余斤;如此伟大之工作,吾人初不自觉也。运行之速如此。若呼吸合法,血液无阻滞,则身体健康;一有阻滞,则各机关受其病;各机关或有损伤,亦能使血液阻滞而生病。
血液停滞,百病遂生;其原因有种种:一、呼吸不合法,不能尽吸养吐炭之功用。二、常人全身血量,半储于腹部;腹力不紧,恒多郁血,使他部失调。三、内脏器官,属交感神经所管辖,不能直接达于大脑,在生理学上谓之不随意筋;言其作用,虽在人之睡卧时,全身静止,亦不稍停,不能以人之心意左右之;故其阻滞而病,人每不及预防。四、心脏跳动时,于动脉之发血接近而有力;至静脉管,则自头部及四肢,回血入心,心脏跳动之力,所及甚微,故亦易停滞。
是故人身之血液,正犹社会之金融,利于流通。金融停滞,社会必起恐慌;血液停滞,人身必生疾病。然吾人每不及预防。卫生家只能用清洁、运动、多得日光空气等法,辅助其运行而已。惟静坐之法,使重心安定于下部,宛如强固之中央政府,得以指挥各机关。呼吸因练习而调和。藉呼吸之功用,使横隔膜上下动作,腹力紧凑,可逐出腹部之郁血,使返心脏;复由心脏逼出鲜血,输送全身。呼吸功深,增加内脏感觉,使不随意筋,亦能尽其作用;而心脏之跳动,亦自然循序而有力。如是血液循环,十分优良(详后经验篇),新陈代谢作用圆满,即不致生病。偶有疾病,亦能预先知之,使之不久复元。治病于未发之先,较诸已病而汲汲求治者,其效不可同日而语也。
静坐与心理的关系
人身有肉体与精神两方面,而其不可思议处,多在精神方面,此宗教及哲学所由起也。持极端惟物论者,则谓吾人心意之作用,不过有生以来经验之迹象,印于脑中者,恒随肉体以俱尽,殆不承认有精神界;持极端惟心论者反,谓世界一切,皆由心造,无心则无物;是皆陷于一偏之见。究之心身两方面,不可偏废,而心意尤能影响于肉体,概而论之,其例实多:愧耻内蕴,则颜为之赤;沉愁终夜,则发为之白;此精神之影响于形体一也。愉快时则五官之所见所闻皆美,悲哀时则否;此精神之影响于形体二也。快感起时,则食欲增进,不快之时则食欲减少;此精神之影响于肠胃也。忿怒嫉妒等不正感情起时,能使血液及各部组织中,发生毒素;此精神之影响于血液也。至若催眠术之利用暗示,使被术者执热之火箸,而告之曰:“不热;”执者即不觉其苦,并肌肤不少变者,其例又不胜枚举也,精神之能左右肉体,从可知矣。
世人不知此义,心战于内,物诱于外,全体精神,既妄想颠倒,涣散而不统一,不能宰制肉体。于是肉体则狥种种嗜好,戕贼其生机。心与形日点,遂生百病,甚且夭折,比比然也。静坐者能萃全身精神而统于一,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自然体气和平,却病延年。一者何?即重心之谓也。
重心即身心一致之根本
重心于心理方面,能使血液运行优良;在心理方面,能使精神统一;是知身之重心,不能有所区别。是故重心安,则身之健康,心之平和,同时并得;重心不安,则身之健康,心之平和,同时胥失。世人妄生分别,锻炼肉体者,忽于精神之修养;修养精神者,则又轻视夫肉体之锻炼;皆不察之过也。盍于身心一致之根本,加之意乎。
静字之真义
地球绕日以行,动而不息,吾人栖息于地球之上,亦随地之动以为动,然则宇宙万有,惟一动字可以概之,安所谓静耶?故动静之真义,未可以常说解之。吾之所谓动者,住吾人自己有所动作,反乎地球行动方向之谓;吾人之所谓静者,即吾人自己无所动作,合乎地球行动方向之谓;盖地球之行动,吾人毫不能感觉者也。静之至,斯能造乎毫不感觉之域,而与地之动一辙矣。
静坐中安定重心之现象
重心之安定,前既言之;然静坐时如何现象,不可不一述。重心安定在脐下之腹部,其初藉调息之法(详方法篇),俾全身血液运行之力,集中于兹;脐下腹部膨胀,富于韧性之弹力;是为重心安定之外形。至其内界,则体气和平,无思无虑,心意寂然,注于一点,如皓月悬空,洁净无滓;是为重心安定之内象。惟静坐可以得之,其妙有不可言喻者。
形骸之我与精神之我
人身有肉体精神两方面,故有形骸之我,与精神之我。常人牵于耳目口体之欲,只知形骸之我,遂不见精神之我。重心扰乱,上浮于胸,全身机关,失于调节,轻则罹病,重则死,死时气必逆壅,即重心上塞也。从事修养者,肉体与精神,固宜兼顾。然吾见世之体育家,锻炼筋骨,极其强固,一旦罹不测之病,莫之能御,甚且成为废人者有之。而禅师或哲学家,锻练心意,能藉修养之作用,驱除病魔;虽躯体孱弱,而卒能寿及期颐者,往往而然。可知精神之我,其能力有远过于形骸之我者矣。静坐之法,使重心安定,可以合形神为一致,而实则能以神役形。每日按时行之,毋使间断,亦可名之为精神体操。
方法篇
原理既明,宜详方法。静坐之方法,有两大要件:一端整姿势;二调节呼吸;此为入门之紧要关键,今以次说明之:
甲  姿势
静坐前后之注意
㈠备静室一间,或即用卧室,开窗阖户,不使他人来扰。
㈡制软厚之褥或垫,备久坐之用。
㈢入坐前解衣宽带,使筋肉不受拘束。
㈣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就坐。
㈤静坐毕,宜徐徐张眼,及舒受手足切勿匆遽。
静坐时之两足
㈠盘足而坐,既以左胫加于右胫之上,复以右胫互加于左胫之上。(卷首第一图)
右式俗称双膝盘,佛家谓之趺坐,乃盘膝之最完全者。论其作用,则如此姿势,两膝盖必皆紧着于褥,全身筋肉,如弓之伸张;坐时自然端直,不致前后左右欹斜。然初学者不易仿效,年龄较长,学之更难;故不必勉强。
㈡盘时或以左胫加于右胫之上,或以右胫加于左胫之上,均可随人之习惯。(卷首第二图)
右式俗称为单盘膝。此式较双盘膝有缺点:如左胫加于右胫之上,则左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