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帛书周易-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阅读政府公布的文书,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从事生产、生活活动, 
书契、文字大概是根据《大有》卦的卦马创造出来的吧! 
  【注释】①■:读为“契”。②大有:通行本作“夬”。 
  【讲解】这一节探讨了书契文字产生的功用和原因。认为文字是后世圣 
人根据《大有》卦创造出来的。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三章

  是故《易》也者,马①。马也者,马也。缘也者,制也。肴也者,效天 
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②著也。 
  【白话】因此,《周易》这部书是讲卦马的。卦马,讲的就是法码。缘 
辞(卦辞)是控制一卦的吉凶祸福的。爻变,是摹仿复写天下的运动而制定 
的。所以卦爻辞中“吉”“凶”等概念确定了,“悔”“吝”等概念也就明 
确了。 
  【注释】①马:与“象”为同义词。②■:同“吝”。一说同“邻”。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德经》:“■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今本《老子》第八十章作“邻国相望”。 
  【讲解】这一章指出《易》与马的关系,马与马的关系,缘辞与制的关 
系,爻辞爻变与运动的关系,吉凶生与悔吝著的关系。一句话就是卦图、卦 
马、爻图、爻马与卦爻辞的关系。告诫人们如何将卦图爻画与卦爻辞结合起 
来研究运用。最后一句又归结到系辞与吉凶悔吝的关系。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也。其德行①何也? 
阳,一君二民,君子之道也。 
  【白话】阳卦卦图中阴柔的爻数多于阳刚的爻数,阴卦卦图中阳刚的爻 
数多于阴柔的爻数。阳卦,阳刚的爻为奇数;阴卦,阳刚的爻为偶数。阳卦 
的线段为奇数,阴卦的线段为偶数。这就是阴阳卦的卦德和卦行。阳卦,象 
征一个君主二个臣民,比喻君子之道。 
  【注释】①德行:卦的品德和卦的行为。 
  【讲解】这一章探讨了阳卦与阴卦的特征及其与君子之道的关系。阳卦, 
严格意义上的阳卦包括《乾》卦,《震》卦,《坎》卦,《艮》卦。《乾》 
卦为纯阳卦,由三阳爻组成。《震》卦、《坎》卦、《艮》卦为阳卦,都是 
一阳爻二阴爻组成,所以说阳卦多阴。阴卦,严格意义上的阴卦包括《坤》 
卦、《巽》卦、《离》卦、《兑》卦。《坤》卦是纯阴卦,由三阴爻组成。 
《巽》卦、《离》卦、《兑》卦为阴卦,都是一阴爻二阳爻组成,所以说阴 
卦多阳。 
  阳卦奇,阳卦由五条线段组成,以一个阳爻(奇数)为主,两个阴爻(四 
条线段)为辅,其总的线段都为五条(奇数),所以说“阳卦奇”。如《震》 
卦,主爻阳爻(奇),辅爻二阴爻(偶),合为五条线段(奇)。馀皆类推 
(纯阳卦亦然)。阴卦偶,阴卦由二个阳爻一个阴爻组成,不论是主爻线段 
还是总线段均为偶数,所以说“阴卦耦”。其德行也,阳卦阴卦的卦德卦行。 
其,代词,代阴卦阳卦。德行,品德和行为。一君二民,阳卦一个主爻阳刚 
为君,二个辅爻阴柔为民。卦画、卦德、卦行构成卦马。通行本作“君子之 
道也”,其后尚有“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等十一个字。朱熹说:“《震》 
《坎》《艮》为阳卦,皆一阳二阴。《巽》《离》《兑》为阴卦,皆一阴二 
阳。凡阳卦皆五画,凡阴卦皆四画。君,谓阳。民,谓阴。”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五章

  《易》曰:“童童①往来,朋从玺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 
归而殊途②,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白话】《周易·钦·九四》爻辞说:“童童往来,朋从玺思。”孔子 
解释说:天下人们如何思想如何考虑,天下人们向往共同的目标而选择了不 
同的道路,目标一致而思维方式不同。天下的人们如何思考如何考虑呢? 
  【注释】①童童:心怀思虑,假借为“憧憧”。②同归而殊途:目标一 
致,道路不同。 
  【讲解】这一节通过诠释《钦·九四》爻辞,抓住一个“思”字,增加 
一个“虑”字,阐发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和思维对象的同一性。在《马王堆汉 
墓帛书·要》中,孔子提出了“同归而殊途”的反命题“同途而殊归”。《要》 
曰:“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有古之遗言焉,予非安 
其用,而乐其辞。后世之世,疑丘者或以《易》乎?’ 
  [子贡问]:‘夫子亦信其辞乎?’[子曰]:‘我观其义耳。吾与史 
巫同途而殊归。’”孔子认为他爱好《周易》和史巫爱好《周易》的目的是 
完全不同的,他只是观赏《周易》的理义而已。开了义理派易学的先河。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 
来,寒暑相谁①而岁成焉。往者诎②也,来者伸③也,诎伸相钦④而利生焉。 
尺蠖之诎,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请义入神,以至用也。利用安 
身,以■⑤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白话】太阳落山了,月亮出来了,月亮落山了,太阳出来了,太阳与 
月亮交替出现便产生了光明。寒冷的冬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天来临了,炎热 
的夏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临了,寒冷与炎热交替出现就形成了一年春夏 
秋冬四季的时序。往,就是暂时离开隐退;来,就是暂时出现显露,隐退与 
显现相互感应就产生了天下的利益。尺蠖虫将自己的身躯收缩弯曲,是为了 
更好地爬行。龙与蛇的冬眠,是为了更好地保全自己的性命。精通义理达到 
神化的奇境,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干以便于作用于社会。利用所学到的知识 
来充实自己,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离开安身崇德去谈论什么别 
的东西,那是无法知道的。至于超越神奇、懂得教化,则是最完美的品德了。 
  【注释】①谁:读为“推”。②诎:弯曲。③伸:伸直。通行本作“信”。 
④钦:假借为“感”。⑤■:读为“崇”。 
  【讲解】这一节回答了上一节“天下何思何虑”这一问题,解决了思虑 
什么和思虑的结果、思虑的界限、思虑的最佳境界。思虑什么?思虑(认识) 
日月、寒暑、往来、诎伸、尺蠖、龙蛇、精义、利用等等自然、社会、思维 
的现象。通过认识这些现象,懂得了:日月相推而生光明,寒暑相推而成岁 
时,诎伸相钦而生利益,尺蠖以诎而求伸,龙蛇以蛰而存身,精义入神以致 
用,利用安身以崇德等道理。思虑认识所及,如此而已,过此以往未之或知 
也。穷神知化,是思虑的极佳境界。这又提出了一个如何思的问题。思虑什 
么、如何思虑、思虑对象、思虑界限、思虑结果等问题都是由读《钦·九四》 
爻辞“童童往来,朋从玺思”所感发。这又涉及到一个学习、研究、运用《周 
易》的方法论原则问题——《易》注我也,非我注《易》。 
  《易》曰:“困于石,据于疾利①,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 
非其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其所勮②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 

至,妻可得见邪? 
  【白话】《周易·困·六三》爻辞说:“困于石,据于疾利,入于其宫, 
不见其妻,凶。”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解释说:不应该遇上的困难却 
偏偏碰上了,他的名誉必然受到羞辱。不应该依靠的东西却偏偏依靠了,势 
必遭到危险。既很羞辱又很危险,死的时刻就要降临了,那他怎么还能够见 
到自己的妻子呢? 
  【注释】①疾利:读为“蒺莉”,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②勮(jù): 
同“剧”,假借为“据”。 
  【讲解】这一节通过对《困·六三》爻辞的认同,阐发了作者对安危荣 
辱的看法,是作者对《困·六三》爻辞思虑的结晶。 
  《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