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帛书周易-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理至矣。外此,岂更复有 
太极哉?!” 
  十四、“太极”即是“诚”。李光地《榕村全书·通书篇》:“《通书》 
四十章皆错综以阐太极之蕴,然其义各有得当,而前后诸章益互相发。首两 
章言诚。诚,即太极也。” 
  十五、“太极”是气的运动的规律。黄梨洲《太极图讲义》:“通天地, 
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本一也,而有往来合辟升降之殊,则分之为动静。 
有动静,则不得不分之为阴阳。然此阴阳之动静也,千条万绪,纷纭胶葛, 
而卒不克乱。万古此寒暑也,万古此生长收藏也,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即 
所谓理也,所谓太极也。以其不紊而言则谓之理,以其极至而言则谓之太极。” 
  十六、“阴阳”便是“太极”。《太极图说》:“五行,一阴阳也;阴 
阳,一太极也。”《通书·动静(第十六)》:“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五 
行,阴阳。阴阳,太极。”《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舜弼论太极云:‘阴 
阳便是太极。’” 
  十七、“太极”是个最好的道理。《朱子语类》卷九十四:“或问太极。 
曰:‘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周子所 
谓太极,是天地人物万善至好的表德。’”胡煦《周易约注》卷十四:“太 

极二字是孔子言理最精最密之妙旨。太者,尊上之称;极者,至极无加之谓。 
言两仪肇生之始,本有此至尊至贵极至无加之道理原在两仪之先。”《文集》 
卷三十七:“太极之义,正谓理之极致耳。有是理,即有是物,无先后次序 
之可言。” 
  十八、“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文集》卷四十五:“圣人谓之太极 
者,所以指夫天地万物之根也。” 
  十九、“太极”只是个理。《语类》卷九十四:“太极只是个理。”“太 
极只是理。”“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 
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因其极至,故名曰太极。”《文集》卷四 
十五:“天地之间,只有动静两端循环不已,更无余事,此之谓易。而其动 
其静,则必有所以动,谓之理焉。是则所谓太极者也。”保巴《周易原旨》: 
“太极,理也。” 
  二十、“太极”是形、气、质未离之初的名称。李杞《周易详解》卷十 
四:“夫太极者,形、气、质未离之初也。方其未离之初,混混沌沌,不可 
得而指名,故谓之太极。”《厚斋易学》:“杨廷秀曰:元气浑沌阴阳未分, 
是谓太极。”包仪《易原就正》:“阴阳未判,《易》不有太极乎?太极未 
有不判者也。”此即郑玄“淳和未分之气”之说也。 
  二十一、“太极”先于天地万物之理而存在。冯椅《厚斋易学》卷四十 
四:“太极者,以天地万物之理无先于此也。” 
  二十二、“太极”总天地万物之理而得名。鲍云龙《天原发微》:“太 
极,总天地万物之理而得名。……太极无不在,民极则有总会之义,北极则 
有枢纽之义,皇极则有标准之义。谓之太极,则是源头只有此理,立乎二气、 
五行、万物之先而行乎二气、五行、万物之内,无总会之形而实为万物之总 
会,无枢纽之形而实为万物之枢纽,无标准之形而实为万物之标准。”陆陇 
其《太极论》:“夫太极者,万理之总名也。”冯友兰《新理学》:“太极 
即是众理之全,所以其中万理具备。” 
  二十三、“太极”是气中的主宰。《宋元学案》:“太极与此气非有两 
物,只是主宰此气者便是,非别有一物在气中而主宰之也。” 
  二十四、“太极”略同于现代人所说的本体。乔一凡《易卦构成之基本 
原理及其应用》:“问一:我们文化,是一元,还是二元?答:我们文化是 
一元。由一元散而为万方。所以易说: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太极是无体无方,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略同于现代人所说之本体。”《上方 
大洞真元妙经图》:“粤:有太易之神,太始之气,太初之精,太素之形, 
太极之道,无古无今,无始无终也。故‘易有太极,……吉凶生大业’。言 
万物皆有太极……。太极也者,天地之大本耶。”汪澍白先生认为朱熹的太 
极是一种不可分割的超时空的精神性本体的整体。 
  我们将上述二十四种对“太极”的解释归纳为两类,即汉学家的太极说 
和理学家的太极说。汉学家从人体、天体、卦体、演蓍、画卦等方面去理解 
诠释“太极”,以为“太极”是演卦时使用的蓍草的象征,或者是一个卦的 
全体,或者是卦的上下二体的中分线,或者是天体北辰,或者是人体丹 
田,……。这具有浓厚的天人合一、天人之占的色彩。理学家的太极说则带 
有浓厚的思辨色彩,以为“太极”是世界的本原、是最初的存在,或者是世 
界的规律,或者是事物的道理,或者是天地人三者的道理,……。赋予了“太 
极”以共同的普遍的含义,已将太极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使用。 

从上述的各种意见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太极”这个词在中国哲学史上的 
重要地位。因此,说“太极”这个词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有如“逻各斯” 
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过分的。如果我们将宋明理学家们的著作翻开, 
没有一个哲学家没有论及到“太极”这个词的。事实上,在中国文化史上形 
成了一门专门的太极学。我们应当对中国易学史上的“太极”同中国文化史 
上的“太极”进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到“太 
极”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才能真正看到中国太极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随着对《帛书周易》研究的深入,我对《帛书系辞传》中的“《易》有 
大恒”这段文字又有了新的认识。我在 1993 年 7 月出版的拙著《白话易经》 
后记中写道:“《马王堆汉墓文物》第一六二页载有《卦象图》。其实应该 
名之曰《卦马图》。根据我的初步研究,这每两片组合在一起叫做‘《易》 
有大恒’;大恒分为两片(《说文》训‘■’(yi)为‘立木以表物’。今 
之枚卜卦之两片即其遗),叫做‘是生两■’;两■正反两面合起来看共有 
四面,这就叫做‘两■生四马’;根据四马上的特定规定(有待于进一步研 
究)进行占卦观马然后立卦,就叫做‘四马生八卦’。因此,我们说‘卦马’ 
是对‘天马’‘地马’‘人马’摹写后创造的设卦工具。卦依赖于卦马而设 
立。因此,‘观马、设卦、系辞焉而明吉凶’是立卦明吉凶的四个步骤,第 
一步是观马,第二步是设卦,第三步是系辞,第四步是明吉凶。卦由马生, 
辞由卦系,吉凶因辞而明。”嗣后饶宗颐在 1993 年 8 月出版的《道家文化研 
究》一书中发表了大著《帛书<系辞传>‘大恒’说》。指出‘恒是天地的恒 
律、不易的道理,一个抽象观念,在道家老、庄思想影响下,战国的儒家、 
法家,以及阴阳家、星占家对于‘一’的共同追求,塑造出‘大’这个抽象 
而又具体的总揽宇宙万物的元神(借用高诱语),来代表不易、不偏的最高 
原则性的道,和周初《洪范》讲大中的皇极,殷以来讲常道的恒德、经德, 
都有共通之处。故《易·系辞上传》提出‘大恒’一名,说明为两仪阴阳之 
所自出。后出的同义字遂写作‘太极’。在秦汉之际表现在式和星图上以居 
天地之中央的极星作为宇宙的核心,亦用以代表大一之神,它的作用和意义 
跟大恒,太极基本上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帛书周易》的研究还刚刚起 
步。任务还非常艰巨,需要许多人的努力。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十一章

  《易》曰:“自天右①之,吉,无不利。”右之者,助之也。天之所助 
者顺也,人之所助也者信也。■②信思乎顺以上贤,是以“自天右之,吉, 
无不利”也。 
  【白话】《周易·大有·尚九》爻辞说:“自天右之,吉,无不利。” 
应该这样理解:“右”是帮助的意思,要得到天的帮助就必须顺应天的变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