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老来接受的尸体,是绝对荒谬的。……妈妈是深更半夜才到达的。……说老舍身上没有伤,怎么可以这么文过饰非!259白鹤群:有人说是他捞的老舍尸体,我说是我捞的。……发现老舍尸体是24日,确定无疑。……我那天刚好上中班。……七点多人就捞上来了。……和我一起捞的人叫韩庆祥。……是拿棍和钩子钩过来的。……九点多,看见我们捞人的唐浩澜,跑到我家说死者是老舍。……11点多我又去了。260朱军:印象当中我总记得是8月23日,可现在人们都说是8月24日。大概七点多钟,派出所值班员说太平湖死人了。……当时,我和葛林骑着自行车,几分钟就到了太平湖。……我和看渔场的孟兆祥,驾着船用竹竿把尸体推到岸边。……是一位溜早的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告诉我,捞上来的是老舍。……遗物中有名片,中间两个字是老舍。……胡絜青来了一行三个人,坐的车是副总理坐的那种大别克,记得车身是绿色。……大约10点多钟,我就和胡絜青完成了尸体的交接。261

  是谁打捞起了老舍的尸体?(2)

  三、打捞现场的老舍尸体胡絜青(1979年):“那是个很荒凉的地方,又是夜里,四周空无一人。借着微弱的路灯亮光,我找到了地上有一领芦席的地方,那芦席下盖着的就是他!我扑上去摸摸他,他已经完全冰冷了-……我感到疑惑,为什么他一双白千层底的黑鞋和袜子,一点污泥也没有?”262舒乙:他没有穿外衣制服,脚上是一双千层底的步鞋,没有什么泥土,他的肚子里没有水,经过一整天的日晒,衣服鞋袜早已干了。他没戴眼镜,眼睛是浮肿的。贴身的衣裤已经凌乱,显然受过法医的检验和摆布。他的头上、脖子上、胸口上、手臂上有已经干固的大块血斑,还有大片大片的青紫色的瘀血。他遍体鳞伤。263郝希如:如果老舍的衣服不整齐,我就得通知法医来。我说你(胡絜青)没有疑问,我就把东西和尸体正式移交给你了。264白鹤群:没有见到警察、法医;没有见到家属;好像是灰衬衫;赤脚。265朱军:没发现血迹;身上没有伤;衣服是完整的;身体不浮肿;脚上有鞋;灰裤子;白衬衫;没有请法医。266柯兴(1986年):“我揭开芦席,老舍死也瞪着双眼,不肯瞑目。……我给老舍合上眼。”267四、老舍留下了什么遗物?太平湖是否漂浮着散落在湖面上的毛主席诗词?
  郝希如:老舍的遗物没有眼镜、手杖、钱包之类,惟一的就是那些纸(指《骆驼祥子》或《茶馆》的手稿。)268白鹤群:就一具孤零零的尸体在那儿摆着。眼镜、手杖什么的,都没有。269朱军:记得当时在河边只有散落的一些稿纸,全是用毛笔写的,主要是诗词这一类的,印象当中写的好像是香山红叶之类的内容。还有两本书跟这些纸放在一起,都是邓拓的,一本是《燕山夜话》,一本是《三家村札记》。为什么我对这两本书印象这么深,旁边围观的有人说,这人可够顽固的,死了还抱着《燕山夜话》。270胡絜青'笔者按:当时胡并未在打捞现场,是事后“听太平湖公园养渔场的老头说”':白天,有一个老头,坐在椅子上不动,拿着毛主席诗词念了一天。到了晚上,自己投河了。投河的时候可能是两只腿站在岸上,头浸下去了。……老舍的肚子里没水,鼻子有血。……那本他带出去的《毛主席诗词》还漂在水里,没有沉下去。271柯兴(1986年):“离芦席不远,放着老舍的一件黑色上衣,衣服上放着钱包,眼镜,一捆书,一张名片,一把手杖。……那捆书的最上面,是老舍亲笔恭录的领袖诗词和几本《燕山夜话》。”272柯兴(2000年):“他的遗物手杖、西服上衣、钱包和大约有一尺厚的一摞书稿放在身边。我们等舒乙来了,把遗物交接给他。是老舍抄写的毛主席诗词,还有一本《三家村札记》的小册子。厚厚的一摞,我只看了上面,下面的不知道是什么。……我回去上交给文联革委会。1968年文联被扫地出门,恐怕就遗失了。”273舒乙'笔者按:当时亦未在打捞现场,不曾亲眼得见,事后“据看见的人说”':“在他投湖的湖面上,25日早晨漂着很多纸,是他带进去的,捞上来看,是他自己写的毛主席诗词。……是核桃般大小的字,若干张,在他跳湖时,大概散落在湖面上了。再后来,北京市文联把手杖、眼镜、上衣、下衣、工作证,由他身上搜出来的东西都还给我们,唯独不还这个。……说他来太平湖是念《三家村札记》,这是正式的谣言。”274五、老舍投湖以后太平湖有自杀者吗?
  舒乙:“父亲成了太平湖中第一位殉难者。当天,曾有成百上千的人闻讯而来,消息迅速传遍全城。继父亲之后,太平湖成了‘文革’殉难者的圣地,连续几日,每天几十人往里跳。”275郝希如:“(问:太平湖在老舍自杀以后,还有自杀的人吗?)那就得第二年,1967年4月,解冻之后了。”276白鹤群:“并不像人们所说的,每年自杀的有五六个,也就一两个。就是最惨的那年,1966年,也没听说过一夏天跟太平湖自杀五六个的。”277朱军:“(1966年)死了有几十人吧。8月前后那一段死的人不多,8月24日,就老舍一个。”278除了上述,我还得到舒济转给我的一封书信,是1966年只有12岁的少年潘维命回忆他目睹打捞老舍尸体的过程:他家住在太平湖边的侯家坟,当时在太平湖小学读四年纪,因拜孔兆祥师傅习武,每天都很早起床,到湖边练武。“当年正是文化大革命初期,也就是最残酷的‘红八月’,几乎每天都有‘畏罪自杀’的‘河漂子’在太平湖漂出来。有人报北太平庄派出所,由警察监督打捞。当时我记得片警叫小郝,验尸的警察是我们班女同学(此处隐去姓名——笔者注)父亲。……那时正放暑假,常在湖边玩,发现在太平湖南岸东侧,又有一个漂上来的瘦老头,他头朝下,背向天,距岸边四五米。我就跑到太平湖渔场办公室找我师傅孔兆祥告诉他,他拿了一根长竹竿,前面绑了一个冰穿子带钩的,是专为捞尸体做的。到南岸帮警察捞尸。因竹竿不够长,又到渔场办公室划小船过去打捞,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了。我一直在场,捞出来后也没有盖席子,他看上去很苍老。当天下午就有人认尸了,说是文联的人,他是大作家——老舍,是电影《龙须沟》的作者。”279这样,到目前,自称亲身参与或目睹、旁证打捞老舍尸体的人,一共是四位。
  对于带回忆性的历史叙事,钱钟书以他《围城》式的幽默机锋说过一段切中要害的话。他说:“我们在创作中,想象力常常贫薄,而一到回忆时,不论是几天还是几十年前、是自己还是旁人的事,想象力忽然丰富得可惊可喜以至可怕。”280不是吗?面对以上林林总总的历史叙述,已很难分清哪个是“虚构”,哪个是“事实”。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所说:“虚构的事情是如此之有似事实,而事实又如此有似虚构的事情,以致于我们对许多极其有趣的细节都既敢相信也不敢怀疑,只得永远不置可否。我们知道它包含着真理,但我们不能正确判断这种真理存在于何处。”281

  是谁打捞起了老舍的尸体?(3)

  结语
  我在十年前开始采访“老舍之死”时,不要说决不会想到现在我会以《老舍之死与口述历史》为题作博士论文,就连自己正从事着的采访,在理论上已经完全属于口述历史的行为范畴,认识都还是比较模糊的。
  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是,我对历史的信任度,是与我采访、调查的深入,年龄、阅历的增长,以及认识和理论的提升成反比的。采访之初,我理所当然地对所有受访者充满敬意,而他们对我也都充满了善意。我以为每一位历史叙述者所口述的历史,都无庸质疑,是绝对真实的。所以,每一次采访过后,都兴奋不已地感到“老舍之死”的历史轮廓渐渐清晰了起来,我在一步一步走近历史的真实。但一个又一个浮出水面的历史细节,彼此间却有着巨大的矛盾、对立与冲突,根本无法按照叙述的样子去还原历史的真实。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上述那三个自称是老舍尸体的打捞者,倘若按照他们的叙述还原“历史”,那真实的情形竟然是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打捞起了同一个人——老舍。因而,我虽然无从知晓和判断,他们三者中到底谁说的最接近历史真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