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藏的论语-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胜未必能胜
 
 
      
   
  『8』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有人将这句解释为“爱他,能不为他操劳吗?”我认为不妥,因为整个句前后对仗,劳、诲后省略了“之”。劳,即让你所爱的人刻苦耐劳。这才是真爱,否则,孔子就是一个教人宠坏孩子的罪人了。类似的解释见《子路第十三》篇子路问政时,孔子答“先之,劳之”,劳即使之勤劳的意思。

  孔子说:“爱他,能不让他吃点苦吗?忠于他,能不以正道匡正他吗?”

  爱是爱下。俗语说:德从勤处起,福自忙中培。爱小辈就要让他们吃点苦,以勤养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爱孩子并非要在物质条件上给他多么丰裕。相反,只有懂得勤俭节约,才能培养孩子多方面的优良品德。“遗子千金,不如授子一经”,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会一身本领,胜过给他亿万家财。

  忠是对国家、上辈。忠于长辈就要努力规劝他们的缺点,不能纵容他们狂妄、好胜的习性。这里可与“事父母几谏”,及“臣事君以忠”结合起来理解。以正道匡正领导和长辈,才是真正的忠、孝。

  『9』子曰:“为命,裨谌(bìch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命,指国家的政令。裨谌是人名,郑国的大夫。世叔即子太叔,名游吉,郑国的大夫。子产死后,继子产为郑国宰相。行人是官名,掌管朝觐聘问,即外交事务。子羽是郑国大夫公孙挥的字。东里是地名,郑国大夫子产居住的地方。

  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本章突然讲郑国如何发布政令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郑国颁布国书是相当谨慎的,要经过好几次修改、润色,最后才完成。用在这里其实是比喻为人也应该谦虚谨慎,不断圆满自己的德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与上章“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的意思是连贯的。

  『10』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仁)人也,夺伯氏骈(pián)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惠泽百姓的人。”又问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又问管仲。孔子说:“他(是个德行高尚、受人敬重的人,)剥夺了伯氏骈邑的三百户,使伯氏粗茶淡饭、用度拮据,但伯氏至死也没有怨言。”

  子西指楚国的令尹,名申。据说孔子到楚国时,他担心孔子会替代他的位置。伯氏是齐国的大夫。骈邑是地名,伯氏的采邑,后来齐桓公将之赏给了管仲。

  问管仲,孔子回答的“人也”,与子产“惠人也”相对,似乎掉了一个字,从后边的文意看,孔子应该是夸奖管仲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很可能是个“仁”字。因为他夺了伯氏骈邑的三百户,伯氏都没有怨言。所以,一个真正有能力、有德行的人,他不须好勇斗狠,也能获得他人的尊敬。相反,象子西这样好胜自私的人,孔子说“彼哉彼哉”时,也许是摇着头、露出鄙视神情的吧。

  『1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富而无骄也不容易,有些富人就狂到地球装不下的样子。可“富而无骄”跟“贫而无怨”比较起来,后者更难。格老子的,凭什么是我穷?我一定要发达,将别人踩在脚下!这是穷人最常见的心态。其实未必有多穷,就是不满足。反思我们自己,走在大马路上时,如果一位开奔驰的对着自己按喇叭,会不会干脆堵在车前不走了?心里还恶狠狠地说:你有几个臭钱有什么了不起!这种嫉妒心就是好胜之心,如同失恋的怨妇,见不得其他女人幸福。

  『12』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孔子说:“孟公绰担任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他的才力是绰绰有余的,可他却没有能力做滕、薛国这样的小国的大夫。”

  孟公绰是鲁国大夫,属于孟孙氏家族。赵魏是春秋后期晋国“六卿”中的两家,六卿即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老是指古代大夫的家臣。滕、薛都是小的诸侯国家,滕在今山东滕县,薛在今山东滕县东南一带。

  自觉天下第一,并不等于真的天下第一,能力上的事是一点都作不了假的。象孟公绰能做大家邑的家宰,可就是当不了小诸侯国的大夫,表面看只差那么一点点,但不行就是不行。我们看奥运会跳高比赛,每次只升高几厘米,跳不过去的就是跳不过去。百米飞人比赛,差距只有零点零几秒,可你就是快不过别人,心气再高也没用,因为大家的能力都摆在那里了。 
 
  
  伐:吹牛不上税
 
 
      
   
  『13』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路问怎样才算是个完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以礼乐教化令其言行举止更加文雅,差不多就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今天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碰到利益能想到用道义来衡量,遇到危险能奋不顾身,平生所作的诺言,虽长期困苦、条件不备,却依然不忘失,也就算是一位完人了。”

  成人指人格完备的完人、全才,十全十美的人。臧武仲是鲁国大夫臧孙纥。卞庄子是鲁国卞邑大夫。“久要”,要即“约”。意思是:所作的承诺即使因条件不具备而无法达成,仍能久记于心,不敢忘失。

  世界上哪有完人啊?孔子说了两种,前一种不存在,只怕连后一种也没人能做到。所以当我们听到某人象圣贤一样完美的时候,就要小心是否被骗了。

  『14』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jiǎ)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你相信吗?先生他不说、不笑、不要钱财吗?”公明贾回答道:“是向你说这事的人太夸张了。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的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的要求的财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是这样吗?”

  公叔文子是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谥号“文”。公明贾姓公明字贾,卫国人。

  看这章觉得孔子也蛮八卦的,他打听说:别人说公叔文子不说、不笑、不要钱,还有这种事?公明贾说:别人说得太夸张了,他是该说的时候说,该笑的时候笑,该收的钱才收。结果孔子更张大了嘴巴:啊?真的吗?其实是更不相信了。前面不相信公叔文子会那么不可理喻,后面是不相信公叔文子有那么完美。

  其他国家的人我不知道,但中国人的确好吹牛,有些人吹着吹着还真把自己给催眠了,完全沉浸在自己弥天大谎的虚假境界里,让人觉得又可笑、又可悲。

  『15』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yāo)君,吾不信也。”

  孔子说:“臧武仲拿交出防邑作条件,请求鲁君封臧氏后代为鲁国大夫,即便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也不会相信的。”

  臧武仲因得罪孟孙氏逃离鲁国,后来回到防邑,向鲁君要求以立臧氏之后为卿大夫为条件,自己离开防邑。孔子认为他以自己的封地为据点,想要挟君主,是犯上作乱之举,所以他说了上面这段话。此事在《春秋》中有记载。

  吹牛可以是无中生有,可以是以一当十,也可以是文过饰非。本来自己的心行很龌龊的,经他粉饰一番,就能象天使一样圣洁。生活中这样的人相当多的,可孔子一眼就能看出他们卑劣的把戏,所以并不上当。

  『16』子曰:“晋文公谲(jué)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