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我这说的是一种走极端的人,那么不走极端,你是不是就称得上以和为贵了呢?我看未必。

  打比方如一个团队,以和为贵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当然是大家都以大局为重,放下私人的恩恩怨怨,开诚布公,这样大家才能和和气气,团结一致搞事业。这就要求你平日里要多一个待人以宽、律己以严的心眼,以团队利益的意识始终贯串其中。

  “以和为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又构成了人与人的和、人与社会的和、人与自然的和等新的人文精神。对于这些,虽然不一定要你天天苛求自己,但你必须多这么一个自觉的心眼,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自觉的习惯。缺乏这种心眼,就事论事地讲以和为贵,就会使以和为贵的内质“失真”。

  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们和朋友同事关系都处得很好,我们该是以和为贵了吧?我觉得这种说法未必准确。我们未尝不可多个心眼看看,平日与我们接触最多的人是谁?当然是自己的邻里。古人说得好:“和气致祥,乖气致异。”“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只有千年邻居,没有千年兄弟。”如果邻里的关系都处不好,又何谈“以和为贵”地与更多的人和睦相处呢?

  记得十几年前,我刚到北京不久,和朋友一起在西城区玉廊园合租了一套房子,房东的母亲住在二楼,我住在她的楼下。她性情特别古怪,天天都绷着一张瓜条脸看着我们,好像我们不是租房的,是小偷。不仅如此,她还很喜欢用摔门的形式关门,每一次关门都好像是在警告我们:“你们住的房子是我儿子的,我儿子的就是我的,别以为交了房租就可以住我楼下了。”而且她向来也不与邻居往来,垃圾从来都是扔在门口,别人替她代扔好像是应该的。

  后来我和房东提意见,正巧老太婆听到了,你说她冲出来说了一句什么?“你心里没鬼,还怕别人把你当贼?”我当时心里想,亏你是个老人,要是年青人,今儿要不和你动起手来,我撞墙去!老子说过:“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一个老人,持着这等“不和”心态处世待人,若能长命那就怪。

  还有一种值得提醒的是以和为贵对待陌生人。这是很多对陌生人有着本能抵触心理的人最容易疏忽的也是最容易犯忌的。请多个心眼想想,假若北风吹袭路人,会使人更紧紧地裹住衣服,那么为什么大雪一场,陌生人也会互相搀扶?前者是心态让人疏远了距离,后者也是心态让人拉近了距离。有“和”的心态,即使在雪地,即使是互不相识者,彼此也能体悟到温暖的阳光啊。

  2005年底,北京726路公交车上,女售票员与一位刚14岁的女孩因为过站补票问题斗起了口角,接着双方互不相让,发生了肢体冲突,女孩当场晕倒,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这个事例听起来悚目惊心,我觉得更悚目惊心的倒是事例以外许多看不见的那个心理暗角:俩人素不相识,谁让谁呀!

  人类历史是人创造的。有顺应大自然规律的“天和”,也就有文明礼让的“人和”。“和”则生财,三人一心,黄土变成金。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却未必人人都能做到。

  那么,怎么才能达到“以和为贵”的境界呢?

  一是要造就博大的胸怀。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只有做到“有容”“无欲”,像大海那样笑纳百川,像高山那样巍巍矗立,才能拓宽自己的心胸。当然了,这种锻炼,绝非一日之功,还要靠长期在自己的心中植入“和”的心眼。

  二是凡事养成静心的习惯,静心就是不浮躁、不轻易动怒,不因小事与人结怨,有时你的礼让,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小利益上的损失,但你多长个心眼想想,你就会找到比失去的更多的那一部分。

  三是既倡导“以和为贵”,但也不是稀里糊涂的没心没肺的毫无原则的“和”,郑板桥画竹画出了“难得糊涂”的“先觉”,是先觉吗?绝不是!其实那就是“无为无不为”的翻版。意思是凡事要讲原则,尤其是“以和为贵”,贵在何处?贵在“准则”二字啊!如果无原则的为“和”而“和”,我们也会与过去“人折腾人”的年代一样带来创痛,也会走火入魔! 
 
 
  
第17讲 超凡心眼,平凡修炼二、抛砖引玉的心眼
 
  “抛砖引玉”是一个比喻,按字面解释,即抛出砖头,引来玉石之意。比如我在几年前写的《快意大颠覆》中开了个无厘头玩笑:“我已经把砖头扔了很多出去了,谁有玉石,快快给我回扔过来!”这种玩笑听起来再平凡不过,其实也就是对成语的一种传统消解,并无悖论之意。真正的抛砖引玉,应该指用低价值或量小的事物做诱饵,引出相对价值高的或量大的事物来。这个成语中的“砖”和“玉”是物质,关键是“引”起作用。“引”是思想,是智慧,更是计策。

  抛砖引玉的初衷无疑是向他人取经,但他的“经”并不是都乐意奉献的,在这种情形下,心眼多的人就会想尽办法“以己之砖引人之玉”。比如开讨论会,有些领导就擅长将一些难解的问题故意卖出一些破绽,让大家提出修正的方法,以期达到广众博采的目的。

  诸位可能都知道“二战”期间盟军与德军海战的事,一开始时盟军的海军屡屡遭到德国潜艇的重创,后来,盟军施个了个巧计,将纳粹的潜艇专家雷恩捕获。殊料雷恩不但是个只讲科学不讲政治的“怪物”,而且对自己的主子十分忠诚,盟军对他采用各种的审讯方式,都没让他开口讲出潜艇制造的技术。这让盟军束手无策。

  后来,盟军的审训官在分析雷恩的性格中发现,雷恩是一个对学术极为专注的专家,他容不得任何的错误从他的眼前溜走,主审官得知雷恩的这种性格后,就多了个心眼:想了一个“能让雷恩开口”的“抛砖引玉”的计谋。

  于是盟军安排了一个教授给学生讲潜艇制造课的场景,在关键之处,那位教授故意把一些关键的数据讲得漏洞百出,这时候雷恩正好被带着路过教室门口,雷恩一听教室里在讲课,两只耳朵便竖了起来,当他听到教授讲的数据出现犯错误时,一把推开押解他的士兵,不顾一切地闯入教室,抢过教鞭,冲着教授咆哮道:“你这是误人子弟!”接着他就开始言传身教,把教授的错误一一纠正过来,应该这样那样……

  结果雷恩果然中了主审官巧施的“抛砖引玉”计,把制造潜艇的绝密数据通过这堂非同寻常的课,公诸于盟军,给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创造了机会。

  当然,这是说大的,实际上,如果我们稍作留意,就会发现,抛砖引玉作为取人之长的一种理念,一种修养,一种谋宜之术,它常常就出现在我们身边。只不过,善用此术者往往是多人一个心眼者而已,“抛砖”就是使心眼,一种既文雅又含蓄的心眼,目标直指“玉石”。

  那么怎样巧用抛砖引玉的心计呢?

  一是要学会看对象,如果是你的挚友,对某事固执己见,并有可能引发危机,你未尝不可将自己做个引子来讲一些话,尤其是批评的、负面的,甚至是令人不快的话,这又有何不可呢?

  二是抛砖引玉只适合走正道,如果为了歪门邪道也使用此计,我可不予赞赏。比如一些商人以大奖酬宾之类的活动为幌子,出售饮料时承诺多少瓶中就有一个什么奖,但即使你买了1万瓶,也找不到那个所谓的“奖”,这如果也叫抛砖引玉的话,我看应该叫抛假砖引真玉的诈骗术!我们自己在学会理性运用抛砖引玉术的同时,也要预防这类假术在社会上大行其道。

  三是要注意“砖”和“玉”的心理价位比。比如你和一些同行的人在一起聊天,本意是想提一个话题,引出对方的好建议,结果你把自己的想法说得过多,而对方心眼比你多,职业嗅觉比你敏感,不但引不出对方的玉,而且你自以为的“砖”反成对方的意外的信息,这就不叫抛砖引玉,而叫“抛玉引砖”砸自己了。

  我说的这些话对大家是否有用?我还不知道。我只是在这里直抒胸臆,反正权当抛砖引玉! 
 
 
  
第17讲 超凡心眼,平凡修炼三、欲得先予的心眼
 
  首先我得澄清一下,我将要说的“欲得先予”和前面谈及的“抛砖引玉”不是同一个意思。“欲得先予”——故名思义,前提是物质的,是为了自己既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