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讲 下了眉头,莫上心头二、多个心眼看失意
 
  很多人动辄就要谈人生,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谈人生。

  人生的要义是什么?果真是“活到老,拼到老”吗?如果是这样,我敢说,你没有一天能快乐得起来。同样要请诸位多个心眼看看,一个人要是成天都在想着“拼”,那么他的心里必须每天都装着想不完的事,而在这“装不完”的事中,哪些事最让他放不下心来呢?当然是各种不愉快的事啦!不愉快导致情绪紧张,不愉快导致心态不平衡,不愉快导致人累心更累,无助的失意与失意的无助就会像恶魔般,与你的身心作对。人一旦活到这般境地,还奢谈什么拿得起放得下呢?

  人生就好比是行走江湖。江湖很大,大到没有人可以做到万无一失,及时全身而退;生命也并非只有一处灿烂辉煌,你拼尽全力寻找生命之灯,那“灯火只在阑珊处”,你未找得见也未必你永远找不到别处的灯火。所以,人在江湖,既有得意时,也有失意时,如何看待失意,也就关系到会不会行走江湖的问题。

  关注一下生活,就会发现,人失意的原因有很多。参加超女比赛关键时刻被PK掉了,很失意;情场恋人到摘桃季节对方变了心,很失意;在公司有专长却得不到领导重用,很失意;在利益攸关的时候被朋友疏远,很失意……如果很多的失意交织在一起,心理不堪重负,心绪也会被各种不愉快所环绕。

  我主张多一个心眼看失意,并不是要求你对失意本身的来龙去脉做到多么心细,如果你对失意本身太细心,像对待工作一样不放过任何细节,那么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失意本身的阴影中难以自拔,我主张的多个心眼,是基于“凡事要认真,但不可太较真”的心眼,这种心眼,就是在失意的时候多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你的心里就会开朗得多。心里开朗了,还有什么拿不起,什么放不下呢?

  凡事太较真,一定会感到生活得很累,成天无精打采,人未老心先衰,就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在心里刻上一道又一道“皱纹”,不老得快才怪。

  我在福州工作的时候,单位里有一个同事,成天一副多愁善感状,稍稍有点事,他都要拉下脸来与人计较一番,闹得和同事和不来,和领导更是水火不相容,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他与人争辩的声音,然后听他喊身边没一个好人,大家都在欺负他,郁闷、失意。其实我们大家谁也没有欺负他,是他自己凡事太爱和人较真了,较完真自己气乎乎的生气,这能不郁闷、不失意吗?所以呀,他天天都很沮丧,年纪轻轻的就患上了角膜炎,那张脸也因为失意而愁成了“旧社会”。

  有句话叫“失意之时坦然”。这话说起来简单,却是“事非经过不知难”之后的提炼和体会。像我在前面讲到的我的那位同事,天天都有愁不完的事,天天都有骂不完的人,失意之时就颓丧不振,这又如何做到坦然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而坦然就像一盏灯,一盏能指引你失意不失志的心灯,有这盏灯伴随着,照耀着你,无论你遇到什么艰难曲折,哪怕天塌下来,也就是去面对现实而已,那些烦心事下了眉头,就不会再往心头钻了。

  请别把我的话当作站着说话不觉腰疼。中国有句古话,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意思也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失意了,该做什么还做什么,绝对不能因为失意而干扰自己的斗志。翻开成功人士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可以借鉴的失意例子到处都是。比如辛亥革命前夕,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夭折,遭到了西太后追杀,家里产业被全部没收,够失意了吧?可是这并没有压垮习惯大声说话压倒别人的主张的康有为,长期的海外流亡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不仅没有消磨这位广东汉子的意志,他在海外四处演讲,坦然面对自己面临的一切,反而使得他眼界大开、精神矍铄,成为晚清为数不多的环球看世界的中国人。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纷纷扰扰的当今社会,让人失意的事多了去了,然而有多少人能像康老先生那般用开阔的眼界去看待失意呢?我们似乎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那些发生多大的事照睡觉照吃饭照游玩照乐呵的人,说他们没什么心眼,其实你再往多一步想,就不难理解这种人的心境。他们恰恰是多了那些“拿不起,放不下”的人所不具备的眼界啊。

  那么怎样在失意中培养“拿得起,放得下”的心绪呢?我这儿有三点感悟试与诸位共勉。

  一是要有宽宏的气量。不要光想的自己能占尽天下所有得意之事。每个人总是会有曾经失意的一段日子,如果你心里难以承受这种失意,在失意中仍对导致你失意者耿耿于怀,那么你就永远无法走出失意的心理阴影,你的失意就会和痛苦如影相随,时间越长,你的心胸会越狭窄,快乐也会离你越来越远。如果你有了宽让的气量,失意不痛心疾首,失去不捶胸顿足,你就拿起来了,也能放下了。法国思想家蒙田不是说吗?“今天的放弃,正是为了明天的得到。”这句话对一个正处于失意中人而言,我想还是管用的。

  二是要练就危机心理承受能力。古人说,哀大莫过于心死,而心死于失意者比比皆是。心死是失意中消极态度的极端反应。说明心理承受力出问题了。但你应该多个心眼想想,一个人超常的承受力只有在超常的痛苦中才能铸就。那些伟大的生命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们都在得意中“尽欢颜”,而是能在失意中照样给我们献出清纯而动人的微笑。如果你平常没有练就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失意之于你实在是一种灾难,因为你缺乏危机的应对策略,危机来了,随之就是失意,失意来了,下了眉头,能不上心头吗?

  三是淡看得意与失意的差距。有人说失意得意两重天——言重了。就像得与失之间的既对立又联系的关系一样,你多个心眼去分析,同样也能找到得意与失意之间的内在联系。失意本来不可怕,可怕的是走不出失意的阴影,从而使自己从失意中变得失常。反过来,得意时自然会给你带来轻松愉悦,但轻松愉悦并不是真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般可以高枕无忧,否则一定会有人在你的背后咬牙切齿地说:“哼,别高兴得太早了!”那意思就是后面会有苦头让你吃。总之,不论是得意还是失意,从心理上要淡看一些,惟有此,才能达到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的境界。 
 
 
  
第13讲 下了眉头,莫上心头三、多个心眼看成败(1)
 
  几年前,我突然有感而发,为一家出版社提出了“从负数开始起跑”的选题,结果遭到了出版社的否决,原因是话题太沉重,没人做过,就别去冒这风险了。我对出版社以这种居安不思危为理由的拒绝很失望,但心有不甘,便将这个选题和我图书传播研究所的一个姓路的朋友说了。路先生听后,差点把自己的腿都给拍红了。

  大概只过了两三个月吧,一本脍炙人口的《大败局》洋洋洒洒地在各书店上市了。据路先生介绍,这本书在读者中引起的反响远远超出了我们先期的预计,但我对这本书的运作导向却不敢苟同,因为我的初衷是研究如何对待失败,而《大败局》所做的却是出“大败典”让大家去研究,这能起到什么效果呢?毕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研究如何成功的人到处都是,却很少人愿意多花出个心眼来考虑一下失败者为何失败,以及对待失败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今天就“拿得起,放得下”这个话题的平台,我就重把成与败拿出来和诸位一起说道说道。

  我记得犹太人总结过一条“律则”,叫“二八律则”。什么叫“二八律则”呢?有钱人与穷人是2:8;成功者与失败者是2:8。这话听起来有点邪乎,好像世界上有80%的人就是在为20%的人服务的,但再多个心眼去探想,觉得此话与中国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说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毕竟,能成“王”者总是比成“寇”者少。问题是,“成”也是活,“败”也是活,为什么有那么多“败”者非要以“王”者“胯”下之“寇”自诩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思索了很久,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已经远不像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自卑”二字所能“诠释”了,尽管绝大多数“败”者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