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在你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占你的便宜,这种人在你的身边不是一个两个,其比率远不比“阶级斗争”时代的比率少。这就逼得你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陪着这些玩心眼的人“玩”点心眼了。

  需要声明的是,我讲的人们凡事要多一个心眼,本意上不是倡导大家怎样跟人玩心眼。多一个心眼和玩心眼是两码事。前者是为了有备无患,而后者则是绞尽脑汁琢磨着怎样侵害别人。从这个意义讲,“心眼”就好比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导人行善,也可以诱人作恶;既可以帮人耍阴谋,也可以助人识破诡计。

  我反对玩人,但不玩人则被人玩,怎么办?咱多长着点心眼,就能有效抵御被玩的可能。

  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是“与人斗,其乐无穷”时代,但你身边玩心眼的人却有增无减。过去人玩心眼,目的很单一,大都只是出于政治企图——即通过“阶级斗争”这个桁架,踩着别人的肩膀好让自己往上爬;现在人玩的心眼则涉及众多领域,花样也是百出,手法更圆滑、刁钻。如果你对身边的人缺乏应有的洞察力和防备心,那么那些心揣各种企图的人就会专门盯上你,你就会傻傻地成为他们心眼里的玩物。

  撇开有政治企图者不说吧,你睁开眼,走出家门,走进你工作的地方,就会遇上各种类型持有各种心眼的人,如果你自己不多长点心眼,就会被外来的心眼所困扰。

  别以为好货不便宜,那些经营物劣价高的奸商,心眼里钻的就是你这种人的空子;别以为信息交流都能互补互赢,那些只进不出的人,心眼里等的就是你能为他提供的免费的午餐;别以为广交朋友就能行遍天下,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心眼里最好算计的就是你这种最信朋友的人;别以为没有技术能吃苦耐劳同样能赢得上司的器重,那些可恶的老板心眼里要盘剥的就是你这种廉价劳工……这么说来,心眼密布,这个社会是不是一无是处了?当然不是!人类社会首先是靠思维发展的,心眼作为思维的一部分,不管它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属于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消遁的产物,对于这些,你只有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眼去洞察,去分析,去正视,去面对。必要时,能与玩心眼者“玩”一把心眼,但也无妨!

  麦凯在他的《攻心为上》书中给我们留下一句话:“假如你想要成功应付变局,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别人;阅读别人成功的故事,找出他们成功的秘诀。”

  那么我在这里又要提及《三国演义》。这可是一部玩心眼者之大成的巨著。从先期的董卓、袁绍、刘表,到三国鼎立后的孔明、曹操、周瑜、司马懿,哪一个不是绝顶聪明的“心眼大师”?然而这些“能者”的命运怎样?多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呀!相比之下,我倒是比较欣赏吴国军师子敬。

  子敬其人,忠厚老实在外,计谋在胸。你想,在三国鼎立之前,孙刘结盟当儿,心眼最多的莫过于孔明与周瑜了,可是敢与孔明、周瑜“玩”心眼的莫过于子敬。他只身辗转于这两个各怀心事密而不宣的“能者”之间,事情办得井井有条,而且两者都不得罪,自己也毫发未损,如果没有过人的心眼,他成吗?

  或许你会说子敬只是会做人,其实他的功绩远不止如此。赤壁大战之后,北方战事看似趋缓,但蜀吴两家却为刘备当初向孙权“借”来的荆州这块地盘不断扯皮。子敬奉命三讨荆州未果,表面看来他很无能,其实他当时并没有真讨。因为他早已揣着另一个心眼:荆州乃是孙刘联合的基础,也是吴国给蜀国的一个渔饵,如果摞下脸来愣是要刘备归还,孙刘联盟自然解体,吴国就会挨揍。荆州乃兵家要地,由刘备所占,既保证了吴国的安全,又能借给刘备一个人情,何乐不为呢?这一点孙权没看清楚,刘备也在自得其乐,惟有子敬心里最明白,子敬死后,孙权举兵攻打荆州,蜀吴两国失和,吴国也从此走向没落。毕竟,周瑜和子敬相继死去后,无论是玩心眼还是斗心眼,孙权都不是刘备和孔明的个!

  成功心理学创始人唐纳德·克利夫顿就很善于和玩心眼的人“玩”心眼。之所以他敢于和玩心眼的人“玩”心眼,最主要原因在于他很善于洞察人。他曾经撰写过200多个才干案例,涉及多种行业和人群。他也是睿智的,他直视你的眼神好像看到了你的内心深处。如果有人要采访他,他的随行人员就会悄悄地告诉你:小心,你想从他嘴里得到东西,但他却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你。这就说明,社会很庞杂,人心隔肚皮,但在为人处世中能多一个心眼,就不惧那些怀有玩恶意心眼的人在你身上打主意。 
 
 
  
第09讲 为人处世,贵在用心四、莫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1)
 
  前面已经和诸位探讨了如何与玩心眼者“玩”心眼的问题,现在我们再来想想,那些最爱玩心眼的人当中,什么类型的人最让人痛恨?对,是小人。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被小人算计的切肤之痛,所以诸见“小人得势”“小人嘴脸”“卑鄙小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类的骂名谁都能叨上两句,然而我现在要拜托大家回答的是:当小人在我们面前现身之前,谁能知道小人究竟在哪里?你用什么标准评判你面对的究竟是一个小人还是一个君子?

  大家都知道,从概念上讲,“小人”是指不具有人格标准的人的泛称,他们活动很隐蔽,你不用心琢磨,还真难判定得出小人究竟何时何地在何人面前出现。在小人尚未耍小人计的前提下,一个公认的君子也可能被骂成俗不可耐的卑鄙小人。所以说,小人就是耍阴谋伎俩的人,这种人平素就生活在我们的圈子里,和我们有说有笑,貌似大方,只有在背后乘你不备时捅你的刀子时,你才发现,哦,你不幸遇上了小人。

  小人固然可恶;小人固然爱玩小心眼;小人固然是人们正常生活中不安因素的角色——那么你将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小人?有人认为,只要自己身子正,不怕小人弄歪影。这话听起来好像很君子,那么我就要问了,纵然你是个君子,你真的就不惧小人的侵扰?

  孔子曰:“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至于女子是否真的“难养”。各有各的一说,我就不凑热闹了。但对于小人,我认为远不是“难养”的问题,而是一般人防不胜防的问题。但是难防你也得防,你若不防他,就等于纵容他作恶。

  千万别小看了小人的能量!无中生有,造谣惑众,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无不是出自小人之手,那么小人之计为什么总是屡屡得逞呢?依我看,这主要是我们对他们的行为太宽容了,甚至很多人还会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这无形当中就给小人施展其小人计提供了臆想空间,当他的臆想变成行动时,我们心里往往并没有做太多的防患,我们仍抱以“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来苛求自己,而事实上却“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所以我们不断地吃小人的亏。

  我这里就有一个“真君子误落小人坑”的案例。

  案例的主人公叫陈杰,他读完“硕士研究生”后,兴致勃勃地进入一家大国企工作。不久,他凭着实力,当上了公司的技术研发部经理。职业使命感强烈的他,平常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在技术工作上,一心想着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做精,没有时间去应对身边鸡零狗碎的人际关系。

  也许是陈杰太年轻、缺心眼的缘故,在群众中没有人缘,加上他的突出的表现,这可让单位里那些好吃懒做、靠谈资吃饭的人找着话题了,不久,公司就传出了“陈杰的研究生文凭是水货”的谣言,谣言的制造者是谁?天晓得!陈杰也不想去探个究竟,认为别人之所以会这样说自己,说明自己能力与大家的要求还是有距离的,总之,他认定只要自己不得罪人,也不会有人故意找他的麻烦。

  没多久,有关陈杰谣言的新版本出现了:“不自量力的陈杰正企图抢夺公司的第二把交椅!”

  陈杰起初也吃了一惊,怎么会这样?是不是自己的言行太让群众反感了的缘故?他百思不得其解,工作也变得畏畏缩缩,后来一个好心人悄悄告诉他,是老总的助理一直在想提升当“老二”,但总感觉陈杰是一个威胁,所以故意制造谣言,来降低陈杰在公司中的人气。陈杰知道后,仍抱定“身子正不怕影子斜”的君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