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难圩匀槐炔挥贸械M蹲史缦盏腗BA多。多在哪儿?无孔不入呗!诚如香港一位富商所说:“每个商务时代,都煅造一批富翁。而每批富翁的煅造,都是当人们不明白时,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当人们不理解时,他理解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当人们明白时,他已经成功了;当人们理解时,他已经富有了。”而这种现象,靠的并不是知识能力,而是他比别人多了一个捕捉信息的心眼!

  再看现在跨国、跨地域的职业经理人多如牛毛,但是有多少个经理人的自发性思维能让总部满意?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之大忌,但多数大企业却恰恰在犯此忌。因为企业经理人的思维被格式化了,他们不是没有采撷信息的渠道与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被某种格式“锁”定了,锁到他们对现在的高收入都感到腻味了的时候,就会萌生“自己玩”的念头!

  兵家常说:“将三军无奇兵,未可与人争利”;更有“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奇,真知灼见出奇效也。真知灼见靠的同样是信息的捕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这篇列传列举了卖油脂的雍伯、卖肉制品的浊氏、奇货可居的吕不韦等,他们都没读什么孔孟知识,但却心眼独具、发挥一己之技,靠经营一般人不常涉猎的“奇货”而致富!

  第二个方面,就是信息利用值讲究的是时效。

  关于信息的时效,我在这里有必要讲一下中国特色管理上的两大阵营的差距: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我比较赞赏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原因就在于它们小。小就是优势!

  有一句话叫“人多力量大”。这并不符合经济规律。读经济学的人肯定读过亚当·斯密的一句话:“越小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我姑且把“政府”比作企业,那么小企业的信息化就取决于老板一个人的意识,只要老板心眼多,意识到什么是可用的信息,什么信息可以提高企业效益,上手就做;不像大企业那样,一个决策案反反复复地讨论、认证,等责任到人了,什么信息也过时了。

  这个道理不论在什么时代都不乏实例。

  说远的,大家都知道近代史上晋商曾有一段辉煌的时期,我撇开创造他们辉煌很大一部分理由始于官爷的归隐,仅说晋中民间的商人,经商的脑子就非同一般。单说清代太谷县一个曹氏商人,有一年看到高粱长得茎高穗大,十分茂盛,但他觉得有些异样,随手折断几根一看,发现茎内皆生害虫。他计上心来,便独辟蹊径,连夜行动,掏银子,安排人大量收购高粱。当时一般人认为丰收在望,便将库存高粱大量出手。结果高粱成熟之际多被害虫咬死,高粱欠收,而曹氏商人一家却以奇计获利。你想,如果当时曹氏把这信息透给县里的官员,由官员几经推敲再定夺,情势又会是怎样呢?

  说近的,日本有一个“尿布大王”多博川,他原来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商人,他的商机灵感就是因为他捕捉了人口普查资料披露的250万婴儿出生数。而享誉全美的绿林好汉耳套生产厂竟然是源于其总裁格林伍德小时候在滑冰场里几个朋友争先恐后地向他借由他母亲缝制的耳套而产生的灵感。

  这些例子,让那些大企业老板们乍听起来可能会感觉很可笑,但我要告诉你,真正最有价值并转变成有效的信息,恰恰是被绝大多数人嗤之以鼻而遗弃、却被极少数人捕而捉之并见微知著的信息。社会常理如此,企业管理也是如此。

  反过来,是不是国有大企业就不用多个捕捉信息的心眼了?当然不是!只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信息处理上应该尽快克服阻碍企业发展的程序多、手续烦、人多口杂、办事拖沓之类的老通病,因为如果这些老通病的继续存在,再多的心眼,再好的信息,也是白搭。

  美国大科学家、电话的发明者贝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总走人人都走过的大路,有时需要另辟蹊径前往云林深处,那里会令你发现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和景物。”捕捉信息在道理上与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就好比人人都能见到的空易拉罐,多数人扔掉了,少数人捡了起来。谁曾从空易拉罐中预测到垃圾也将拥有很大的潜在市场?我打这个比方不为别的,仅仅是补充强调一个观点:捕捉信息并不太难,难的是用心捕捉了没有。 
 
 
  
第01讲 一个心眼,十倍机会二、有心眼才有洞察力
 
  不论诸位认同不认同,我还是要说:心眼就是洞察力,而且心越细,洞察力越强;眼光越敏锐,洞察力越深邃。

  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我从多次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比如人与人相处,在关系到利益相争时,不管表面上是如何地故作和谐,但彼此间的心理对抗则是免不了的。这时,双方都有一种欲望:想探知对方究竟想干什么?对方的行为会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自己该怎样对付?这个思考过程,就是洞察对方的过程。

  人尚且如此,企业经营就更不在话下了。尤其是在同行业竞争中,谁能占得先机?谁捕捉的信息更快更准确?常常就在彼此接触的一瞬间见分晓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斗心眼”。

  用“斗心眼”来阐述心眼与洞察力的关系——这很难听,有小人斗小人之嫌,我并不推崇诸位像小人那样削尖脑袋不择手段地去窃取别人的信息情报,我只是提醒诸位:窃取的信息那不叫信息,叫果实;真正有心眼的人,靠的是通过观察、聆听他人的行为举止,分析他人的内心世界的物理构成,从而做出自己相应的反应。从这个意义讲,洞察力就是分析能力和相应的反应能力的综合素质能力。

  洞察可分为外洞察和内洞察两种:外洞察是用肉眼洞察客观的人和事物;内洞察是用心去想,去发现人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仿佛将眼光反照自己。也就是说,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既要用肉眼,又要用心眼去体察,去感受,真正做到肉眼与心眼并用。

  现在,也许大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做到肉眼、心眼并用的洞察?

  让我告诉你,洞察他人也好,洞察事物也罢,没有什么深奥的秘诀,你首先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所谓生活的有心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平常心对事对人;二是对事对人要独具慧眼。

  平常中见慧眼,平常中多点分析,平常中增强辨别力,就不容易被某一种假象蒙蔽了眼睛。毛泽东曾说过:“一切事物,它的现象同它的本质之间是有矛盾的。人们必须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用直觉一看就看出本质来,还要科学干什么?还要研究干什么?所以要研究,就是因为现象同本质之间有矛盾。但假象跟一般现象有区别,因为它是假象。所以得出一条经验,就是尽可能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举个极普通的例子。曾经有一个客户来和我谈生意。初次接触,双方少不了客套。他从兜里掏出来中华牌烟,给我一支,他自己叼一支;我则给他沏了最上等的铁观音;第二次见面,尽管双方还照如前那样做,可是我们熟悉多了,就开始互揭“老底”。

  我说:“你真是有心人,你从中华烟盒里掏给我的是正品,但从同一个盒子里叼到自己嘴里的却是双喜。”

  他说:“您难道心不细?您给客人沏的是上等的铁观音,但平常您自己喝的却是普通茶。”

  我们两个都噎了一下,眼里都流露出同一种惊诧,意思是:你心眼真够“毒”的,都钻到对方肚子里去了!

  我想一般人是不会去解释从“递烟”这件事情能洞察出什么玄妙来。为什么呢?因为它太平常了,但你可要知道,太多的玄妙,太多的机宜,就寄寓于平常中,就看你是否有独具慧眼的洞察力。

  网络小说《亵渎》中一有段格利高里的话:“威娜主人,您已经是一位神了。在您的洞察之下,我又能隐瞒什么呢?”格利高里心里茫然,因为他知道被迫选择堕落之途之后,威娜现在心情一定极为不佳,如果是以前,哪里还有可能瞒得过威娜?但现在,威娜多了洞察的心眼,他的心事是决不可能在此之下悄然遁形的。

  其次是用心扩展自己的洞察眼界。

  具体地说,眼界问题也就是视线问题。你想,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