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中天品三国 全集完整版 易中天-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露嫉⑽罅耍俊霸疲汉我砸蝗怂婪咸煜轮乱俊蔽貉铀担偎盗耍椅貉邮鞘裁慈耍科臼裁次椅貉痈钜嵌虾螅钜撬憷霞福坎桓伞H缓蟾训t说,不管,我们这儿继续部署北伐,继续打曹贼。做了一番部署,写好了以后,魏延跟费祎说,来来来,签个字。费祎说:魏将军,这个杨仪是个书呆子,他哪会打仗呢!这么着吧,我回去给杨仪做做工作,让杨仪听将军的,好不好?魏延说好好好,你走走走。这个费祎出了魏延的大营之门,跳上马,掉头就跑。魏延一想,不该放走这个费祎啊,来不及了。然后赶快派探子去打探一下他们怎么动作,一打探,说杨仪就准备按照诸葛亮的部署,不管魏延,自己带着部队就往成都撤了。魏延怒火万丈,好,你撤我也撤,我先撤,于是魏延抢在杨仪的前面往南撤。而且还干了一件什么事呢?走一路烧一路,把桥啊路啊都给毁了,一路就这么跑跑跑,跑到了南谷口。这个杨仪一看,魏延先走了,而且把桥也烧了。杨仪带着部队也往回撤,然后赶快砍山上的树,再搭桥。这个情况已经很糟糕了对不对,更糟糕的是魏延和杨仪都上书朝廷说对方谋反。魏延说杨仪反了,杨仪说魏延反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就是两个人的告状信前前后后前前后后都送到了刘禅的御前。这刘禅一看他不明白,刘禅怎么明白得了,就把这个董允、蒋琬这些人找来,说各位爱卿看看,这个魏延告杨仪谋反,杨仪告魏延谋反,他俩到底谁反了?董允和蒋琬这些人说:陛下,臣等敢担保,这个杨仪他是不会谋反的;这个魏延谋不谋反,不好说。那就是魏延反嘛,对不对。于是,刘禅命令蒋琬带宿卫营,就是禁卫军,北上去拦截魏延。杨仪也带着部队南下,去追击魏延,就把魏延堵在了南谷口。这个时候,何平——何平就是王平,因为他妈妈家姓何,他原来跟着外婆长大的,他也姓何,所以也叫何平,《三国演义》说是何平,实际上就是王平。——王平冲上前去说,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就这样。魏延的部队一听,原来我们错了,一哄而散,魏延只好带着几个亲信又往南逃,逃到汉中,被马岱所杀。马岱杀了魏延以后,把魏延的首级送到了杨仪的跟前,杨仪把魏延的脑袋扔到地上,用脚去踩,王八蛋,我看你还干坏事,我看你还干坏事!然后夷延三族,就是灭了魏延家族三族。这就是《三国志·魏延传》记载的事情经过。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最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诸葛亮一死,就引发了魏延谋反一案。魏延谋反是“诸葛亮时代”的三大疑案之一,他的谋反引起了后代历史学家们的很多猜测,甚至还有人认为诸葛亮对与魏延谋反难辞其咎,负有很大的责任。那么面对《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我们怎么看待魏延谋反呢?魏延是否真的谋反了?对此,易中天先生他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魏延是否谋反?此案我的看法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不合逻辑。为什么说事出有因呢?有三点理由。第一,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既然诸葛丞相下令你魏延断后,你就该服从,你为什么不服从?可疑吧。第二,你不听指挥,擅自行动,挥师南下,你要干什么?你是撤回成都呢,你还是想回去颠覆蜀汉呢?讲不清楚。第三,如果你只是不服从杨仪,你不愿意替他断后,你抢先撤回成都,你为什么把杨仪的后路断掉?你为什么要所过把所有的栈道、所有的桥梁都毁掉?让人觉得就是你是要回成都造反,又不准杨仪他们带兵来救驾嘛。而且杨仪是个书呆子,大家都认为这个不可能造反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能造反的肯定是军人嘛。在弄不清情况之下,为了保卫皇上,为了保卫政权,只好先假定你魏延造反嘛,所以叫做事出有因。为什么说它不合逻辑呢?我们知道以魏延当时的能力、实力,不足以自立山头称王称帝,他要造反只有一条出路就是投降曹魏。如果他要投降曹魏的话,他应该就近投降,因为他在前线啊,对不对。诸葛亮的命令说魏延断后,魏延就可以说,好,我断后,你们走吧,走吧走吧,我断后,然后我投降,那不是方便吗。你现在居然,他为什么要往南走呢?而且他被王平截拦以后,他还可以只身投奔曹魏啊,虽然他没有人马了他也是一员战将,他为什么继续往南跑呢?这不合逻辑。所以陈寿就做了一个结论,陈寿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就是我推测,陈寿也是推测,我推测魏延的本意他之所以不往北走去投降曹魏,要往南走,他是什么意思呢?他只是想杀杨仪。他为什么要杀杨义呢?陈寿推测是以魏延当时的地位、威望、功绩等等,如果杀了杨仪以后,接诸葛亮班的就该是自己。如果自己能够接了诸葛亮的班,他就可以继续北伐了。所以陈寿说:“本指如此,不便背叛。”就是魏延本意就是这个,他不是谋反。那么根据这个判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来,魏延一案不是谋反案,是内讧,是窝里斗,是魏延和杨仪的内部矛盾。因此我们就又要提出一个问题来,这个魏延和杨仪他们又哪来的深仇大恨呢?



根据《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魏延既没有谋反的实力,也不合乎谋反的逻辑,实际上是魏延和杨仪两个人的内讧。而事实上,魏延是蜀汉名将,智勇双全;杨仪是蜀汉文臣,很有才华。两个人一文一武,关联不大,怎么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来呢?魏延和杨仪的矛盾从何而来?



说起来大家可能要笑,没什么,什么事都没有。很简单,就是魏延这个人在当时蜀汉方面是最牛的,大概也就是在诸葛亮面前他可能收敛一点,在其他人任何人面前都是趾高气扬,因为他本事大、功劳大,把谁都不放在眼里。那么其他的人也因为这个原因对魏延也是客客气气,让他三分,魏延要跋扈一下,人家就让一让。只有一个人不肯让,就是杨仪。杨仪可能是一个书生,他还是有点书生意气,我凭什么就给你这个武夫让三分呢?偏不让。于是魏延就恨得不得了,居然就你这小子不把我放在眼里。于是两个人势同水火,水火不容,水火不容到了什么程度呢?两个人不能坐在一起说话,坐在一起说话就要吵,每次随便提到什么问题两个人就要争,争论到激烈的时候魏延就把刀拔出来,然后就在杨仪的脸上比划;杨仪就痛哭流涕,《三国志》的说法叫做“泣涕横集”,就是眼泪鼻涕横着满脸都是,哭得五花六道,泪人似的。这个时候只有谁能够止住呢,费祎,费祎这个时候就赶快坐到他们两个当中去,走开走开,不吵不吵……闹成这样。那么魏延又为什么这么牛呢?因为他是刘备生前非常器重和赏识的人。当年刘备征汉中,拿下汉中以后在汉中称王,称完王以后刘备撤军回成都,要留一个人守汉中。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要留的是张飞,刘关张刘关张嘛,关羽这个时候已经分兵守荆州了,那么现在又得了一块地方要守,当然最可靠的是张飞去守嘛。结果刘备破格提拔使用魏延,结果一军皆惊,所有人都吃惊了。刘备也知道大家是不回服魏延的,于是大会群臣,会上刘备就对魏延说了,寡人——这个时候刘备已经称王了嘛,寡人把重任交给了魏将军,魏将军打算怎么做呀?魏延站起来说,如果他曹操倾巢而出,魏延愿意为大王挡住他,拒之;如果曹操派一个偏将军率十万人马来进攻汉中,魏延愿意为大王吃了他,吞之。好大的气派,他当然牛嘛。问题是杨仪,杨仪也不是窝囊废啊,杨仪也是很能干的。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进行规划,筹集军粮,进行计算统计,安排部署,这样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都是杨仪在做。而且杨仪非常快,他就不假思索,斯须便了,一会儿功夫他的工作就办完了。所以诸葛亮对于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都是很赏识的,他非常欣赏杨仪的才干,也非常欣赏魏延的骁勇。偏偏魏延和杨仪他两个又是死对头,所以诸葛亮也头疼,叫做“常恨二人之不平”,也没有办法,这两个人谁都不能废掉,只好是尽量地让他们团结起来。但是他们不团结,最后闹到你死我活的这种地步。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魏延与杨仪的矛盾由来已久,魏延狂妄,杨仪自负,两人是难容水火,以至于发展到内讧,最后以魏延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就这样,一代名将魏延身死族灭,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剧。那么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