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6-校注医醇剩义-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腹皮(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猪苓(一钱) 姜(三片) 
此方以苓、桂、橘、半生姜治饮之本,以桑皮、苏子、杏仁泻肺,以腹皮、泻泽、猪苓行水,是 
肺脾同治也。祖怡注。 

卷三痰饮
留饮
属性:留饮者,留而不去也。心下痞满,作哕头眩,芎归桂朴汤主之。 
x芎归桂朴汤x(自制) 
川芎(八分) 当归(二钱) 桂枝(八分) 浓朴(一钱) 枳实(一 
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天麻(六分) 菊花(二钱) 
姜(三片) 
芎、归肝家血药也,姜、桂开太阳也,枳、朴、橘、半、茯苓消痰湿也,天麻、菊花佐芎、归 
而上行也。诸方皆降,而此独升,独用血药,以肝为寒饮侵犯,而血行不畅也。祖怡注。 

卷三痰饮
伏饮
属性:伏饮者,伏而不出也。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其人振振身 剧,此乃三阳之气为 
阴邪遏抑,郁而不舒,桂枝半夏汤主之。 
x桂枝半夏汤x(自制) 
桂枝(八分)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 白术(二钱) 芥子 
(一钱) 浓朴(一钱) 紫苏(一钱) 贝母(二钱) 甘草(四分) 姜(三 
片) 
此方用苓桂术甘合二陈。再以芥子去皮里膜外之水,得姜、桂而温通之力更大。紫苏以佐姜、 
桂,贝母以佐半夏,浓朴以佐广皮。治伏饮方,亦可以之治疟。盖无痰不成疟,见症发寒发热,振 
振身 剧,岂不是痰饮伏而不出,有转疟之兆乎!饮证六方,每方皆有二陈,五方皆有桂、姜,三 
方皆有白术,亦可见治饮用药之大法矣。祖怡注。 

卷三痰饮
伏饮
属性:x苓桂术甘汤x 治胸胁支满,头目作眩。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水六升,煎三升 
,分温服。 
x甘遂半夏汤x 治留饮结于肠胃。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 白芍(五枝) 甘草(如指大一枚) 上四味 
,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渣,加蜜半升,和药汁煮取八合,温服。 
x小青龙汤x 治水饮溢出于表,营卫不利,宜发汗以散其水。 
麻黄(三两) 白芍(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 半夏(半升) 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服。 
x木防己汤x 治支饮上入膈中。 
防己(三两) 人参(四两) 桂枝(二两) 石膏(八两) 水六升,煎取二升 
,分温服。 
x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x 治支饮,胸膈痞满。 
防己(二两)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茯苓(四两) 芒硝(三合) 
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温服。 
x泽泻汤x 治支饮之在心下者。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水二升,煎取一升,分温服。 
x浓朴大黄汤x 治支饮,胸膈痞满。 
浓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五枚) 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服。 
x椒目葶苈大黄丸x 治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者。 
防己(一两) 椒目(五钱) 葶苈(一两) 大黄(一两)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 
十丸,日三服。 
x小半夏加茯苓汤x 治湿痰悬饮。 
半夏(一升) 茯苓(四两) 生姜(八两) 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x茯苓饮x 治痰饮胸痞。 
茯苓(三两) 人参(三两) 枳实(二两) 白术(三两) 陈皮(三两) 
生姜(四两) 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服。 
x二贤汤x 治一切痰饮。 
橘皮(一斤) 甘草(四两) 水四升,煮取一升,分温服。 
x豁痰汤x 治一切痰疾。 
柴胡(一钱) 半夏(一钱) 枯芩(五分) 人参(五分) 甘草(五分) 
紫苏(五分) 陈皮(一钱) 浓朴(五分) 南星(五分) 薄荷(五分) 枳壳(五 
分) 羌活(五分) 姜(三片) 
x老痰丸x 润燥开郁,降火消痰。治老痰凝滞喉间,吐咯难出。 
天冬(一两) 黄芩(一两) 海粉(一两) 橘红(一两) 连翘(五钱) 
桔梗(五钱) 青黛(一钱) 香附(五钱) 芒硝(二钱) 蒌仁(五钱) 
研末,炼蜜加姜汁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x御爱紫宸汤x 解宿酒哕呕,恶心痰唾,不进饮食。 
木香(五分) 砂仁(一钱) 白芍(一钱) 檀香(一钱) 茯苓(二钱) 官桂(五 
分) 藿香(一钱) 陈皮(一钱) 葛根(二钱) 良姜(五分) 丁香(五分) 甘草 
(五分) 水煎服。 
x四七汤x 治七情郁结,痰涎如败絮,或如梅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五分) 浓朴(一钱二分) 紫苏(一钱二分) 枣(一枚) 姜(三片) 
x大川芎丸x 消风壅,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 
川芎(二两) 薄荷(四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防风(二两) 细辛 
(五钱)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x小川芎丸x 治膈上痰。 
川芎(二两) 大黄(二两) 研末,皂角水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x神芎导水丸x 治一切热痰郁结。 
黄芩(一两) 黄连(五钱) 川芎(五钱) 薄荷(五钱) 大黄(一两) 
滑石(四两) 黑丑(二两)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x二陈汤x 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恶心头眩。 
陈皮(一钱) 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五分) 姜(三片) 
x清气化痰丸x 治痰热。 
半夏 胆星 橘红 枳实 杏仁 蒌仁 黄芩 茯苓(等分) 淡姜汁和丸,每服三钱。 
x半夏天麻白术汤x 治痰厥头痛,四肢厥冷。 
半夏(一钱) 麦芽(三钱) 神曲(三钱) 白术(一钱) 苍术(一钱) 
人参(一钱) 黄 (二钱) 陈皮(一钱) 茯苓(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天麻(六分) 干姜(三分) 黄柏(五分) 研末,每服五钱。 
x茯苓丸x 治痰停中脘,两臂疼痛。 
半夏(一两) 茯苓(一两) 枳壳(五钱) 风化硝(二钱五分) 淡姜汁和丸,每服二钱。 

卷三
结胸
属性:结胸有五∶一为邪气结胸,一为痰气结胸,一为滞气结胸,一为水气结胸,其一则误下之结胸也。 
虽同一中脘痞懑,而受病不同,施治各异,倘一混投,为祸最烈,学人当明辨之。 
邪气结胸,不外因寒因热。寒气遏抑,则胃阳不通,故中脘痞满,四肢倦怠,祛寒平胃散主 
之。风热内郁,则胸脘烦闷,心神焦燥,栀子解郁汤主之。 
x祛寒平胃散x(自制) 
炮姜(五分) 广皮(一钱) 茅术(一钱) 浓朴(一钱) 佩兰(一钱) 
归身(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木香(五分) 砂仁(一钱) 郁金(二钱) 佛手柑(五分) 
x栀子解郁汤x(自制) 
黑山栀(二钱) 栝蒌实(一个切) 连翘(二钱) 薄荷(一钱) 葛根(二钱) 
苏梗(一钱五分) 豆豉(三钱) 郁金(二钱) 淡竹叶(二十张) 白茅根(五钱) 
痰气结胸,当分燥湿。痰随火升,壅于中脘,竹沥涤痰汤主之。湿痰上泛,窒滞中都,香苏二 
陈汤主之。 
x竹沥涤痰汤x(自制) 
川贝(二钱) 天竺黄(六分) 羚羊角(一钱五分) 桑皮(二钱) 栝蒌仁(四钱) 
石决明(八钱) 杏仁(三钱) 旋复花(一钱绢包) 淡竹沥(半杯冲服) 姜汁(二滴冲服) 
x香苏二陈汤x(自制) 
沉香(六分) 苏子(二钱) 橘红( 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枳壳(一钱) 浓朴(一钱) 杏仁(三钱) 郁金(二钱) 苡仁(四钱炒) 姜汁(二 
小匙冲服) 
滞气结胸,症有缓急,治分轻重,古人成法具在,按症用药,尤宜谨慎。 
壮热,神昏谵语,胸满拒按,舌焦黑起刺,脉实有力,此为大结胸,大承气汤主之。 
x大承气汤x 
大黄(五钱酒洗) 芒硝(五钱) 枳实(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五分) 先将枳实、浓 
朴煎好,后入大黄,再后入芒硝,煎数沸。 
发热,谵语,便硬,胸痞拒按,舌焦黄,脉实有力,此为小结胸,小承气汤主之。 
x小承气汤x 
大黄(五钱酒洗) 浓朴(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五分) 先将浓朴、枳实煎好,后入 
大黄,约百沸。 
结胸痞满,按之则痛,脉来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x小陷胸汤x 
黄连(五分) 蒌仁(五钱) 半夏(一钱五分) 水煎服。 
结胸失下,以致胸中大实,元气大亏,不下则胀满而死,下之则元气随脱,所谓下亦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