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6-校注医醇剩义-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校注医醇剩义
作者: 
朝代: 
年份: 


自序
属性:秦有良医,曰和曰缓,彼其望色辨候,洞见膏肓,非所谓神灵诡异者欤!乃其论针灸,述汤药,言言典要,开 
启后人,又何其纯粹以精也!岂不以疾病常有,怪病罕逢,惟能知常,方能知变,故于命名之日,早以和缓 
自任欤!夫疾病虽多,不越内伤外感,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是即和法也,缓治也。 
毒药治病去其五,良药治病去其七,亦即和法也,缓治也。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 
为神奇;否则眩异标新,用违其度,欲求近效,反速危亡,不和不缓故也。雄自束发受书,习举子业,东涂西 
抹,迄无所成,遂乃决然舍去,究心于《灵、素》诸书,自张长沙下迄时彦,所有着述,并皆参观。仲景 乎尚 
已,其他各有专长,亦各有偏执,求其纯粹以精,不失和缓之意者,千余年来不过数人。因思医学至今芜 
杂已极,医家病家目不睹先正典型,群相率而喜新厌故,流毒安有穷哉!救正之法,惟有执简驭繁,明白 
指示,庶几后学一归醇正,不惑殊趋。爰将数十年所稍稍有得,而笔之于简者,都为一集以问世,名曰 
《医醇》,共二十四卷,分为六门∶曰脉、症、治,首察脉,次辨症,次施治,此三者为大纲。就治字中又分三层∶曰 
理、法、意,医有医理,治有治法,化裁通变,则又须得法外意也。不幸刻本尽付祝融,求之二年不可复得。近 
因左足偏废,艰于步履,坐卧一室,乃追忆《医醇》中语,随笔录出,不及十之二三。儿辈复请付梓,予以并 
非全书,不欲更灾梨枣;而门下士以为虽非全豹,亦见一斑,且指迷处正复不少,若并此湮没,则大负从 
前医尚和缓之苦心矣。勉从其请,改题曰《医醇KT 义》,而自序其巅末如此。惟愿阅是编者,谅予之心,匡 
其不逮而惠教之,则幸甚! 
x同治二年岁在癸亥仲春之吉武进费伯雄晋卿氏题于古延陵之寓斋x 

卷一
脉法
属性:脉乃命脉,气血统宗;气能率血,气行血从。 
《内经》亦言血脉,而气在血先之义自见,并无语病。后人着《脉经》,遂谓脉为血脉,气往应之。其下文 
又云,脉不自行,气动脉应。先说气应脉,后复言脉应气。尺幅之中,自相悖戾,今特正之。 
右寸为肺,所以主气;百脉上通,呼吸所系。 
左寸为心,血生之经;一气一血,赖以养形。 
天地之大用,莫先于水火;人身之至宝,不外乎气血。阴以抱阳,阳以摄阴,阴阳生长,互相为根,故两寸 
又为诸经之统领。胸中附右寸,膻中附左寸,此上以候上之义也。 
其在右关,脾胃属土;仓廪之官,水谷之府。 
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不败,则正气犹存,病家所以重胃气也。 
其在左关,肝胆之部;风阳易动,不宜暴怒。 
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胆。肝胆应春,所以生长,然风阳易动,亢则为害,最宜善调。 
右尺命门,釜下之火;日用必需,是可补助。 
经谓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五脏惟肾有两枚,故两尺不分左右,皆属于肾。腹中则统命门,大小肠 
、膀胱皆在其中。究竟不分发,则混淆无主,后人无所持循。今将命门归于右尺,大肠隶之。命门火衰,便 
不能熏蒸脾土,百病从此而生,但宜善为温养,不可过燥。 
左尺肾水,性命之根;与右尺火,并号神门。 
肾归左尺,膀胱小肠隶之。天一生水,性命之源。尺脉有神,纵有重恙,犹能转吉;若两尺败坏,决无生理。 
部位既明,当知脉象;切脉之时不宜孟浪;以我中指,先按关上;前后两指,寸尺相向。 
掌后高骨,是名曰关。先将中指正按关上,再将前后二指,平放寸尺之上。人长,排指宜疏;人短,排指宜密。 
脉有七诊,浮中及沉;左右判别,上阳下阴。 
寸脉浮取,关脉中取,尺脉沉取。左与右,即左右手分属之脏腑;上与下,即寸以候上,尺以候下也。 
九候之法,即浮中沉;三而三之,分部推寻。 
浮以候寸,中以候关,沉以候尺,是合寸关尺为三候也。每部之中,又各有浮中沉三候,是分寸关尺为九候也。 
别有一种名曰斜飞;尺则犹是,寸关相违。 
斜飞之脉,尺部如常,关寸之脉斜行通过高骨。一手如此者甚多。浮沉之间,与常脉稍异。 
更有一种,正位全无;反出关后,大象模糊。 
反关之脉,正位全无,反出关后,形如血管。大象至数,不甚分明,毕竟反常之事,不足为训,诊时尤宜善会。 
男脉左大女脉右盛;男子寸强,女子尺胜。 
男为阳,女为阴,故男脉左大,女脉右大。男子寸盛尺虚,阳盛于阴也;女子尺盛寸虚,阴盛于阳也。 
脉应四时,递相判别;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春初发生,有枝无叶,故脉弦以象之。夏令繁盛,枝叶畅茂,故脉洪以象之。秋令整肃,草木黄落,故脉毛 
以象之。冬令闭藏,水土坚凝,故脉石以象之。长夏属土,则脉更宜于和缓。 
五脏之脉,各部分见;先能知常,方能知变。 
五脏之脉,各有本象,反常则为病。 
心脉浮大;肺脉浮涩;肝脉沉弦;肾脉沉实;脾胃之脉,和缓得中;右尺命火,与心脉同。 
旧说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肝脉之沉,沉弦而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等语,予窃有 
所未安。夫心为君火,火性炎上,故脉宜浮。君火柔和,故浮大而不洪数。但用浮大二字,状心脉最佳;若 
兼散象,则气血虚脱,疾不可为矣。散字宜节去。肺主气,故脉亦浮;其兼涩者,气多血少故也;若兼短,则 
气病而为肺害。短字宜节去。肝脉沉弦,固也。若长脉,当候于寸尺,不当候于关上。长字宜节去。又云肾 
脉之沉,沉实而濡。濡脉之象,浮而且小,与沉实相反,断不能相兼。濡字更宜节去。 
临诊脉时,虚心静气;虚则能精,静则能细。以心之灵,通于指端;指到心到,会悟参观。 
切脉之道,全贵心灵手敏,活泼泼地一片化机,方能因应。此在平日讲求精切,阅历既多,指下之妙,得 
之于心,不能宣之于口,实有此种境界。即如六阳之脉,偏于浮大;其沉候,即在常脉之中候,不得谓之 
沉候全无也。六阴之脉,偏于沉细;其浮候,即在常脉之中候,不得谓之浮候全无也。又况病有新久,体 
有强弱,年有壮老,见症虽同,施治不一,化裁通变,则泛应各当矣。 
脉来太过,外感为病;脉来不及,内伤之症。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也,其脉必有洪数弦紧滑大等象。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其脉必有 
细涩濡微弱小芤散等象。 
人之大气积于胸中;呼吸出入,上下流通。呼出之气,由心达肺;吸入之气,肝肾相济。 
大气积于胸中,所以统摄一身,呼出则由心达肺,吸入则由肝纳肾。故论根气,则归本于肾,而枢纽实 
在中州。 
呼吸定息,迟数可别;一息四至,和平之极。五至为常,亦无差忒。三至为迟,迟乃寒结;二损一败,不可复活。 
六至为数,数即病热;七至为疾,热甚危极;若八九至,阳竭阴绝。 
一息四至,脉极和平。其谓五至无 ,闰以太息者,是言四至中时多一至,乃人之息长,如三年一闰,五 
年再闰,非论一息五至之本脉也。其实一息五至,常人甚多,亦非病脉。惟三迟、六数、七疾,乃为寒病、热 
病。其一二至与八九至,则为阴绝、阳绝,无从施治。 
浮脉在上,轻按即得;肌肤之间,百不失一。沉脉在下,主里主阴;按至筋骨,受病最深。 
浮脉属阳主表,沉脉属阴主里。 
浮沉迟数,脉之大端;四者既明。余脉详看。 
浮迟表寒,浮数表热;沉迟里寒,沉数里热。余可类推。 
大纲秩然,条目宜审;滑涩虚实,亦为要领。 
浮沉以辨表里,迟数以辨寒热,是为脉之大纲。滑与涩,所以验气血之通塞;虚与实,所以分邪正之盛 
衰;是为脉之条件。脉症虽多,不外乎此,故以下分为八门以总括之。 
浮脉上泛,如水漂木;轻取即得,重按不足。芤脉如葱,轻手而空;浮沉俱有,但虚其中。如按鼓皮,其名曰革; 
中沉俱空阳亢阴竭。 
浮脉为阳,主一切表病,故脉在肌肤之间。芤主失血,中空者气不能摄血故也。革脉弦大而浮,故谓虚 
寒相搏,其实乃阴不抱阳,孤阳上浮,真阴下脱之象。 
肌肉之下,其脉为沉;重按乃得,病发于阴。弦大而沉,厥名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