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孩子是不是太累了?是不是不感兴趣?是不是理解错了?原因肯定是有的,需要你和孩子一起找出来,一起解决。
  斥责孩子不用心,完全没有道理。大人以自己现在的程度去要求孩子,以为他应该什么都懂。可是,想想你自己吧,如果当年你什么都搞懂了,不是早就考上北大清华了吗?现在你不早就成了科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这家那家,何至于还是现在这个样子?每个人都有一些东西是永远想不明白的,都有一些知识永远学不到手,孩子不懂很正常。宽容、善意,这些对待人的基本准则,也应该用在孩子身上,不能因为他比你弱小就可以随便吼他。再小的孩子也是会反抗的,惹不起,躲得起,他可以不问你,不让你知道他不懂,天下很多很多的孩子不就是这样的吗?
  怕其实也是一种反抗、一种逃离。粗暴从来不会导致和谐,当他弱小时,他只有怕,只有忍让,但当他强壮了,反抗的方式就会不止于此,你还能拿他怎么样?

怕就是对抗的开始。
  解决问题才是主要的,指责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更糟糕,得不偿失。
把“但是”改成“而且”
 孩子如果没考好,粗暴的家长可能会拳脚相加,温和的家长可能会批评几句,更有技巧的家长可能会这样指点:“这么难的题都做对了,真是了不起!但是,这些简单的反而没做对,说明你基础不扎实,不认真……”随后就是你很有礼貌、很有技巧的一通批评。
  你可能以为你已经做得相当好了,先抑后扬,语言得体,指出来的问题也一针见血,可以算是一个掌握了批评艺术的好家长。
  可是孩子却不这样想。你的话对他也许就是当头一棒。他会认为,你前面的表扬只不过是在为后面的批评作铺垫,你真正想表达的是“但是”后面的意思。你的把戏他一眼就看穿了。
  事实很可能确实如此。很多时候,你并没有真诚地欣赏他,而是专注于他那些不足之处,之所以找出几个优点来说事,不过是为那个“但是”做准备。这样的表扬,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到自豪,反而让他看到你的虚伪。
  那缺点就只有不指出了?也不是。只需要把“但是”换成“而且”。
  “你这么难的题都做对了,真不简单!而且,你的潜力还很大,这几个错的地方都是由于……造成的,以后只要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更好的成绩!”
  这并不是教你一种说话的技巧,而是提倡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善意。
  言为心声,你对待孩子的善意,是会表现在每一个地方的,一句话是否体现着真诚的善意,是由你心中是否真正有善意决定的。孩子聪明得很,你心中想什么,他一听就明白。
  满怀着善意去欣赏孩子,满怀着善意去评价孩子,满怀着善意去指导孩子,孩子是会领情的。

让我们克服唠叨

爱唠叨的家长,其实唠叨的内容也没什么新意,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你看人家……”“我们小时候……”“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要么是拿人家的孩子来和自己的孩子比,要么是拿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的孩子比,或者是拿自己的委屈和孩子的不争气比,其实这之间往往是不具有可比性的。
  人与人不同,别人的情况未必适合自己,何况我们对别人的认识和对自己孩子的认识都有可能是不准确的,只看到某一方面,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当然不公平。更何况别人的长处未必就是你孩子的不足,未必就是你孩子需要学习的东西,也未必是学得到的。
  即使有学习的必要性,也不一定非要比,更不要以“你看人家”这种心态和口吻对待。这种语气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暗示——你不行,人家行,你要学人家!这种“你不行”的态度,除了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还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反而连你说的正确的道理也听不进去了。
  如果真要孩子向某个人学习,你不必在否定他的前提下表扬别人,不要将两者对立起来。你只有肯定自己孩子的优点,让孩子自己也肯定自己,才能让他对别人更有包容性,心平气和地肯定别人,学习别人。自卑是很多怪脾气的根源,谦虚来自于自信。
  用自己的童年和现在的孩子比,就更是要不得。时代变了,当年你具有的能力,现在的孩子虽然不一定有了,但现在孩子具有的,你也不一定有。对孩子要客观,要尊重,让孩子有信心,有安全感,不管他成绩如何,上帝给了每个人生存的能力,给了每个人优点和美德,我们都要好好珍惜。

关键是现在做什么

 我时常唠叨,有时鲁鲁都烦了,其实又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他是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并不因为我的唠叨而改变。想了想,很失败,我的唠叨唯一的成果,只不过是发泄了我的焦虑和不满。
  我是发泄了,但对鲁鲁来说却很有害。唠叨多了,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妖精都要烦死。唠叨一旦成了噪音,除了招人烦,还能有什么用?唠叨者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和权威,而且还把原本有益的道理,糟蹋成了垃圾。
  那么是什么使得我的教育变成了唠叨呢?想来想去,是我的空话。
  孩子没有那么大的自觉性,更没有那么坚强的意志,可以排除万难,向着理想前进。我们看到媒体报道的优秀孩子,往往是经过信息加工之后的形象,呈现出来的只有好的一面。这样的报道看多了,家长往往容易用那些孩子最光辉的地方作为自己孩子的榜样,甚至作为教育孩子的参照物,这种不真实的目标,不切实际的期望值,普通的孩子是很难达到的。我们就难免失望,失望之余就难免唠叨。
  就算是我们身边别人的孩子,虽然是普通孩子,我们也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拿来和自己的孩子比,产生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向别人学习,但这同样是片面的。
  目标过高而导致失望,失望而导致唠叨,这种唠叨里就有一种责备的意味,让孩子感到失败,感到自卑,感到愤恨,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时常处在这样的压力和焦虑中,谁受得了?看到过一个报道,一个中学生因为母亲没完没了的唠叨,竟然把母亲杀了。母子之间能有什么深仇大恨,让一个孩子做出这样的举动?可见唠叨过分了,真的会让人发疯。
  就算给孩子提出的目标是合适的,大人的心态也很平和,有时候还是避免不了唠叨。因为我们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没有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这个目标。比如我,有段时间,我就发现,我天天在责备鲁鲁玩游戏太多,不背英语,不写作文,不主动学习……话说回来,一个九岁的孩子,他已经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在他看来就已经达到目标了,要让他胸怀大志,卧薪尝胆,刻苦攻读,为实现什么理想而奋斗,这确实是不切实际的。对孩子来说,过于远大的目标等于零,讲太多大道理是没有用的。
  关键是现在做什么!
  与其责备他玩游戏太多,不如给他找一些有意思的事来做。与其责备他不学习,不如给他规定具体的任务,督促他达到具体的目标。不想明天,只想今天,今天完成了就可以尽情地玩,谁也无权再干涉。这样,不仅孩子可以摆脱无聊,达到该达到的目标,大人的威信也可以树立,让孩子对你有更多的信赖,同时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尊严。
  其实,孩子喜欢玩游戏,并不是他愿意沉溺,而往往是他找不到更有意思的事,是无聊使然。很多时候,孩子的沉溺是我们家长的懒散造成的,我们也有责任。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游戏就会慢慢远离。

忆苦思甜适可而止

鲁鲁不会吃甘蔗,让我大吃一惊。我们小时候,谁不会吃甘蔗啊!何需像现在这样去皮、截段,剖成小条,都还会打一嘴泡。
  摇头叹息:“你们这代人,太娇气了。”
  儿子反驳:“这有什么嘛,我又没吃过!”
  确实,他们吃的都是甘蔗加工后的产品,是各种含蔗糖的饮料、糕点、小食品,他们已经习惯了那些松软顺滑的东西,原生的甘蔗哪里啃得动!
  时代已经不同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认定这一代人的生存能力更差。他们生在这个时代,适应的也是这个时代。他虽然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的年代,肠胃没有吃过苦,但他承受的学习的压力、精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