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受挫绝举业,侨居京师,肆力著述。治经吏,精训诂,通天文算术,尤精
西北历史地理之学。道光二十一年(1841)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元经世大
典西北地图赠魏源,魏氏采入《海国图志》。著有史志体《蒙古游牧记》16
卷(稿未竟而卒,由何秋涛补成)。另著《魏延昌地形志》13 卷。还著《顾
亭林先生年谱》、《阎潜丘(若璩)先生年谱》等。为研究中国西北地区的
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张新莉)


《蒙古游牧记》清张穆撰。16 卷。作者于道光年间应祁隽藻延请,复
校祁韵士《藩部要略》时,以为编年史书当与郡国地志相为表里,遂广采《清
会典》、《大清一统志》等书中有关蒙古史料,撰为是书。全书以史志体例、
分述自古至清道光年间蒙古各部游牧所在、契地形势,道里四至和历代沿志,
尤注重元亡以来各部变迁之迹。其叙述以盟旗为单位,凡内蒙古二十四部六
卷,外蒙古喀尔喀四部四卷,额鲁特蒙古和新旧土尔扈特部各三卷。部类各
有总叙,并自为注,考证精详。然属稿未竟而卒,由何秋涛补成。是研究蒙
古地方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重要参考书。

(张翠业)


张文虎(1808~1885)字孟彪,号啸山,别号天目山樵。江苏南汇(今
属上海市)人。清史学家。少家贫,16 岁为塾师。道光六年(1826)始补邑
诸生。同治中入曾国藩幕。自少读清儒江、戴、惠、钱诸家书。则后习汉、
唐、宋人注疏及当代说经诸书,旁及子、史,得其旨要。曾馆金山钱熙祚家
30 年,为其校刻《守山阁丛书》、《指海》、《小万卷楼丛书》。曾三入杭
州文澜阁统览《四库全书》,手自校对。后应金陵书局之聘独校《史记》。
晚年主讲南著书院。著有《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5 卷、《舒艺室随
笔》、《续笔》、《余笔》、《舒艺室杂著》、《湖楼校书记》等。未刊者
有《春秋朔闰考》、《古今乐律考》等。学识渊博,对史籍考订卓有成就。

(张新莉)


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清史学家。道光
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乡试正考官。咸丰三年
(1853)奉诏举办苏州团练,升右中允。十年败逃上海。同治元年(1862)
在外国侵略者支持下组成“会防局”,又上书曾国藩乞师。后为李鸿章幕僚。
在上海创设方言馆。先后主讲金陵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等书院。
治学广博,主经世致用,通历朝掌故,主“采西学”、“制洋器”,主改革。
著有《校邠庐抗议》、《西淮盐法志》、《苏州府志》、《说文解字段注考
证》、《弧矢算术细草图解》。所著《显志堂稿》12 卷,其中史学论著有《宗
法论》、《明纪序》、《校邠庐抗议自序》、《滇南事实序》。近代史篇有
《江苏减赋记》、《上海守城记》、《皖水迎师记》、《沪城会防记》、《上
海纪事》、《续郡志记兵》等。其思想主张对洋务派影响很大,又为资产阶
级革命派奉为先导。

(张新莉)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又字酉生,号伯潜,又号斋。山东潍县
(今山东潍坊)人。清末金石学家。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喜治金石
之学,收集颇广,精于鉴定,注重铭刻文字。好收藏古文物。邓实、诸德彝
所辑印《斋吉金录》收录其所藏商、周、秦汉铜器、钱范、造像等380 余件,
其中毛公鼎最为著名。其室名有“十钟山房”之称,乃因藏邢人安、虢叔旅、
兮仲等十余钟。藏品数量最多为玺印,所撰《十钟山房印举》一书著录达万
件以上。他还注意收录齐鲁陶文和封泥。著有《斋金石文考释》1 卷、《斋
尺牍》12 册、《斋藏古目》3 册、《传古别录》1 卷等。与吴式芬合著《封
泥考略》10 卷。其未刊遗稿,由其后裔捐献国家,现藏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
局。为清代金石学家中收藏最多者。

(张新莉)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咸车
三年(1853)曾协助曾国藩创办湘军镇压太平军,后升为广东巡抚、兵部侍
郎。光绪二年(1876)首任出使英国大臣,不久兼使法国,为清末外交官。
在处理马嘉理案中,附合李鸿章妥协方针,与副使刘锡鸿不合,辞职归。他
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并积极著书讲学,曾主讲城南书院。主要著作有《礼记
质疑》、《大学中庸质疑》、《订正家礼》、《周易释例》、《毛诗约义》、
《诗文集》等。为清朝后期的史学家。

(苗宗熹)


龙文彬(1821~1893)清江西永新人,字筠圃。同治进士。初任吏部主
事。光绪初充校《穆宗实录》。乞归后,主经训等书院讲席。湛深史学。撰
《明会要》80 卷,颇多创见。另有《明纪事乐府》、《周易绎说》等。

(林吉玲)


《明会要》80 卷,清代龙文彬编纂。《明会要》是龙文彬仿照《西汉
会要》的体例编纂而成。内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职官、选
举、民政、食货、兵、刑、祥异、方域和外蓄共十五门,四百九十八类事。
分目列举史实,兼及琐言故事,可以作为检索明代制度资料的工具书。至于
探索典章制度,其价值不及明代官修的《明会典》。


陆心源(1834~1894)字刚甫,一作刚父,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
江归安(今湖州)人。清藏书家、史学家。咸丰举人。历任广东南韶、高廉
兵备道。后调任福建盐道。学识渊博,喜顾炎武之著,故其书室名曰“仪顾”。
好唐文,搜辑群书和金石文字,熟于宋代文献,并擅长校勘。主要辑有《唐
文拾遗》80 卷、《唐文续拾》16 卷,著有《宋诗纪事补遗》100 卷、《宋诗
纪事小传补正》4 卷、《宋史翼》40 卷、《元祐党人传》10 卷,还辑有《群
书校补》100 卷。收藏书籍、金石文字及书画甚富。藏书室一“皕宋楼”,
藏宋元刻本及名人手抄本;二“守先阁”,藏明清刻本;三“十万卷楼”,
藏普通书。另著《皕宋楼藏书志》120 卷、《穰梨馆过眼录》等。著述凡940
余卷,合称《潜园总集》。为清代四大藏书家之一。

(张新莉)


《宋史翼》清陆心源撰。40 卷。《宋史》虽有四百九十六卷,但遗漏
尚多。陆氏乃据宋代有关史籍及诸家文集、杂著、年潜、氏族谱,地方志等,
增补列传七百八十一人,附传六十四人。其中名医如孔延之、徐彦若,循吏
如侍其讳、韩正彦,儒林如宋咸、阮逸,忠义如丁黼、鲍廉,方技如唐慎微、
李廷珪,奸臣如吕升卿、廖莹中等,均加以辑补。每传均注明资料出处,可
补《宋史》之缺。有光绪末十万卷楼版。

(仝庆会)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为避清穆宗名改名。字清卿,号恒轩,
又号愙斋、门云病叟。江苏吴县人。清末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同治进士,
授编修。后任陕甘学政。曾疏请修圆明园。光绪四年(1878)授河北道。六
年,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边务。十年会办北洋军务。光绪十二年(1886)奉
召参与勘定吉林中俄边界,据理争回被侵之地。后升任广东巡抚。两年后授
河道总督。光绪十八年(1892)任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时,自请率湘军
赴辽抗日,兵败革职。撰有《吉林勘界记》、《皇华纪程》、《说文古籀补》
14 卷、《愙斋集古录》12 卷、《权衡度量实验考》1 卷、《恒轩所见所藏吉
金录》2 册、《古玉图考》1 卷、《周秦两汉名人印考》1 卷,《黄河全图》
等。精于金石、古器物、古文字研究。

(张新莉)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号壶公,晚号抱冰。直隶南
皮(今河北南皮)人。清洋务派首领、目录学家。同治进士。历任翰林侍讲
学士、内阁学士等。同治十二年(1873)授四川学政,设尊经书院。后出任
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时起用冯子村抗法。光绪十五年(1889)调任湖广
总督,大力举办洋务。后再权两江。后又授军机大臣,掌学部,注重教育,
尤重师范。宣统元年(1909)任实录馆总裁官。主要撰有《书目答问》5 卷,
附录2 卷。还撰有提出“中学为体,新学为用”的《劝学篇》。另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