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记载元代的典章制度。明修《元吏》,其各《志》及《外夷传》多以此
书为据。原书已散佚,序录见于《元文类》。《永乐大典》残本中保存其一
部分遗文,如《大无马政记》、《大元画塑记》、《大元仓库记》、《大元
毡罽工物记》、《大元官制杂记》(以上五种见《广仓学宭丛书》)、《站
赤》(见景印《永乐大典》)等。

(刘超文)


《元典章》《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的简称。元代官修,不署撰人姓名。
正集60 卷,附新集不分卷。正集记载自元世祖即位(126O 年)至元仁宗延
祐七年(1320)的典章制度、分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
部、兵部、刑部、工部十门。新集续记至英宗至治二年(1322)。所记史实
多为元史所未载,为研究元代政治、经济、法律、风俗的重要资料。但体例
杂乱,记载多不扼要。有清光绪沈刻本,古籍出版社1957 年重印本,台湾省
有影印元刻本的《元典章》。个人陈垣撰有《元典章校补》十卷,可参阅。

(刘超文)


汪大渊元末航海家。字焕章。江西南昌人。自幼喜好游历,至顺年间,
出海旅行。一生两次随商船游历了东西洋许多国家。所到之处,他都记录下
该地的山川、习俗、风景、物产以及贸易等情况。至正九年(1349)路过泉
州,正巧泉州路达路花赤契玉立命吴鉴修《清源续志》(清源为泉州旧郡名),
因泉州为市舶司所在地,海外各国人物聚集,所以应对各国风土人情有所记
录。于是清汪大渊著《岛夷志》,附于《清源续志》之后。书中所记国家、
地名达220 多处。其中有不少是首次见于我国著录,涉及的地理范围,东至
今菲律宾群岛,西达非洲。汪大渊自称其记述,“皆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
可见其材料当比较翔实可信。此书是研究元代海外贸易和14 世纪亚非各国历
史,地理的重要资料。为中外学者所重视。

(王军)


《岛夷志略》元汪大渊撰。1 卷。汪在元至正初以前,年甫二十,即附
舶浮海,前后两下东、西洋,在清中叶以前的航海家中游踪最为广远,以其
所历于至正九年(1349)撰成是书。前有张翥至正十年序与吴鉴至正九年序,
未有汪氏本人后序。书分百条,记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贸易状
况,为考察古代南洋风土人情和海上交通的重要著作,有《知服斋丛书》刊
本,中华书局苏继庼校释本。近代注本有沈曾植《岛夷志略广证》,藤田丰
八《岛夷志略校注》与柔克义《岛夷志略英文选译与附注》(载1914—1915
年《通报》)三种。

(刘超文)


陶宗仪(1316~?)元黄岩(今属浙江)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避
乱松江华亭,耕作之余,随手札记。至正未由其门生整理成《辍耕录》。另
有《书史会要》等,编有《说郛》。

(吕向奎)


《辍耕录》元末陶宗仪撰。又名《南村辍耕录》。30 卷。采前人笔记
及其亲见之事杂记元代掌故,典章、文物和时事,兼及历史,地理考证和文
学艺术,凡382 条,在现存元人笔记中,内容最为丰富。对于元代典章制度、
社会掌故,以及元末东南农民战争等事,记述颇详,多为《元史》所未载,
其他如小说、戏剧、书画和有关诗词本事方面亦多,对史学和文学研究工作
有一定参考价值。许多条目从前人或同时代人的著作中抄录而来,不少著作
已经散佚,有些内容赖此书得以保存。有中华书局点校本。

(刘超文)


《书史会要》元末陶宗仪撰。9 卷,补遗1 卷。前八卷记上自三皇下至
元代能书之人,未为《书法》。明朱谋垔《续编》一卷,其子重刊时,将《续
编》移于补遗前,将陶原书中断为二,四库馆臣著录时,迟谋垔所补自为一
卷,题曰《续编》,以别于宗仪之书。1984 年,上海书店据1929 年武进陶
氏逸园景刊明洪武本影印。

(刘超文)


《说郛》元末陶宗仪编。100 卷。是一部笔记丛书,选辑汉魏至宋元的
各种笔记汇编而成。于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也有收入。采用之书达六
百余种,其中某些作品世无传本,保存了一定的文献。有商务印书馆本。又
有一百二十卷本,为明陶羸所增订,清初宛委别藏本。收书达一千多种。后
者补辑了不少明人作品,明以前部分,二书所录也有出入,对于研治元以前
史者来说,以商务印陶宗仪本为佳。

(刘超文)


权衡元明之际吉安(今属江西〕人,字以制,号葛虞。元末隐居太行
山、彰德府黄华山(今河南林县境)。元太不花丞相、察罕帖木儿等多次礼
聘,俱不应。著《庚申外史》两卷,记元顺帝一代史事,有关元廷宫闱轶事,
多为它书所不载,对元末农民起义记载尤其详实。

(吕向奎)


《庚申外史》元明之际权衡撰。3 卷,也有1 卷本。论述元顺帝一朝三
十六年的重大史实。编年体。因元顺帝生于庚申年(1320),时称庚申帝,
故以名书,又名《庚申帝史外闻见录》。咸书于明洪武四年(1371)以前,
与明官修(元史》同时或稍早。所述史事较为详实,大部可与《元史》及其
他记载相参证,还有一部分仅见于此而为他书所未言及者。为研究元史特别
是元末农民战争的基本史料。有《宝颜堂秘笈》本,《学海类编》本。

(刘超文)


《异域志》不著撰人名氏。1 卷。篇首有明胡惟庸序,言其镇守江陵,
前元知院周致中持《羸虫录》献于军门,是知《异域志》原名《羸虫录》。
周致中“奉使外番者六,熟知四夷人物风俗,因作此。”明初始流传,后有
人重编,改题今名。据朗惟庸弟开济所作跋,“今吾兄重编,更其名曰《异
域志》”,四库馆臣疑“出于依托”。其书中杂论诸国风俗、物产、土地,
所记之范围东起朝鲜、日本,西抵西亚、非洲,东到东南亚、南亚诸国,著
录二百余个国家和民族,编为一百五十七条。许多记载采之前人之书,也有
不少未见前人记载,或为其亲见,或所采之书已佚,对于历史研究有一定参
考价值。有中华书局校注本。

(刘超文)


杨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明朝大臣。泰和(今属江西)人。
早孤,因家境贫寒以教书为业。建文初(1399 年),以史才被荐入翰林院任
编修,参与修撰《太祖实录》。永乐初进左春坊大学士,任少傅。成祖时备
受宠信,北巡时,常今留辅太子。仁宗即位后,进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
历事数帝,宠信不衰。在职期间能推贤进士,如于谦、况锺等皆由其引荐。
后其子稷因侵暴杀人被捕入狱,士奇忧病而死,谥文贞。其曾与文渊阁大学
士杨荣、武英殿大学士杨溥同执朝政,时称“三杨”,其中以士奇最负才名。
著作有《东里全集》97 卷、《文渊阁书目》20 卷及《历代名臣奏议》350 卷。

(王军)


《历代名臣奏议》明黄淮、杨士奇编。350 卷。所收奏议上自商周,下
迄宋元,列君德、圣学、孝亲、敬天、郊庙、治道、法祖、储嗣、内治、宗
室、经国、守城、都邑、封建、仁民、务农、田制、学校、风俗、社乐、用
人等六十五目,其中所录来人奏议,约占全书篇幅的十之七八,为全书的精
华所在,其次是元人奏议。该书是研究宋元史,特别是宋史的重要资料。

(林吉玲)


胡广(1370~1418)明朗学者、书法家,彭州知府胡子祺的次子。建文
二年廷试时,正值代燕,胡广的对策中因有“亲藩陆梁,人心动摇”的句子,
被明惠帝亲自点为第一名(状元)赐名靖,授翰林修撰。明成祖时,改为侍
读,恢复胡广的原名。永乐五年晋升为翰林学士。两度随朱棣北征,有时被
召去商讨大计,直到半夜;有时为皇子皇孙讲授经史。胡广还是书法家,每
次勒石作碑,都由他书写。永乐十四年,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深受皇上器重。
胡广处事周密,能掌持大体,虽接近皇帝了解不少内务,却从不告知外人。
去世时年仅四十九岁,追封礼部尚书,谥号文穆。

(艾临)


徐一夔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大章,天台(今属浙江)人。生卒年
代不洋。徐一夔工于文章,洪武二年,应诏纂修礼书,书成的第二年,又有
修《元史》的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