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倚天屠龙谈金庸-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yhon 

       看金庸武侠小说,时常浮想连翩。神龙教众口诵“洪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及
洪夫人宠信少年、屠戮元老功臣,总令人想起“文化大革命”,而金庸再三再四地摹写亡
国奴心态,如元大都的汉人百姓“做亡国奴久了”,以至忘了自己是什么人,自觉不自觉
地做出种种丑态去取悦异族统治者,又令人想起香港的殖民地历史和今天香港社会众生
相。
  
   或曰,这就是实质为象征主义的春秋笔法。
  
   那么,让我们带着这种思维方式,走进金庸武侠世界的兵器长廊。这里有神雕大侠的
玄铁重剑,石清夫妇的黑白双剑,公孙谷主的墨剑金刀,雪山飞狐的冷月宝刀……熔现实
与想象为一炉,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然而,有两件兵器地位十分独特,不但引出了一部悲壮、浪漫的传奇故事,而且近百
万字的巨著就以这两件兵器命名。它们锋锐无匹,堪称武林至尊,兵器之王;这就是倚天
剑和屠龙刀。
  
   《倚天屠龙记》在金庸十四部作品中,创作于第十。可以这样认为,本来金庸只打算
写十部武侠,《倚天》是最后一部,它将代表金庸武侠世界的最高成就,从而为自己的武
侠生涯划一个完满的句号。
  
   可惜愿望归愿望,现实总是现实。人在江湖,常常身不由己。所幸后来的四部作品并
未使读者失望,也未使金庸先生本人失望。
  
   以兵器来形容金庸的武侠小说,按创作先后顺序来看,《射雕英雄传》、《神雕侠
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都属于“无敌”级作
品。其中《射雕》、《神雕》是寻常的宝刀宝剑,《倚天屠龙》,正如书中所说,乃是至
尊无上的神兵利器;在常规武侠(不使“六脉神剑”、“化功大法”等超级武功,仅凭刀
剑、招式、内力决胜负)中,《倚天》集《射雕》、《神雕》之大成,仿佛一柄玄铁重
剑,扫荡江湖,横行天下。自此以后,金庸才进入了“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渐
至于无剑胜有剑之境。”《天龙八部》与《笑傲江湖》可称“草木竹石均可为剑”之作
(修为不够,断难随心所欲使用“六脉神剑”等超级武功,只能真刀真枪使笨把式);至
于“无剑胜有剑”的作品,世人早有定论,那是《鹿鼎记》。
  
   若论结构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射雕》、《神雕》、《天龙》、《笑傲》和《鹿鼎
记》都与《倚天》有一比,然《射雕》用不少笔墨写郭靖、黄蓉无所事事,游山玩水培养
感情,节奏稍嫌缓慢。《神雕》中杨过与小龙女一场苦恋,分分合合,历尽辛酸;李莫愁
念念不忘爱人负心,满腹怨毒,一边做恶事一边还悲悲戚戚地大唱“问世间,情为何
物……”调子稍嫌哀婉。《天龙八部》人物众多,真正令服气的英雄豪杰却只有乔峰一
人,气势稍嫌不足。《笑傲江湖》极尽诡异,东方不败不男不女,岳不群不男不女,小林
子不男不女;岳灵珊翻脸无情,任我行翻脸无情,无情的不得好死,有情的也没活几个;
令狐冲洒脱不羁,相识满天下,最后只落得与盈盈相对终老,色彩稍嫌灰暗。
  
   《鹿鼎记》是“无剑”级作品,不够级别者很难领略其中奥妙,好比马晓春和李昌镐
打擂台,谁都知道这二位走得精彩,但只有高手才道得出哪着棋精彩。同样,高手们也说
《鹿鼎记》无剑胜有剑,可无剑哪有有剑看得分明看得过瘾?光练不说是傻把式,光说不
练是假把式(《鹿鼎记》是假武侠小说),又说又练,才对中国人的脾气。
  
   剩下就是《倚天屠龙》了。
  
   如同金庸其他武侠小说一样,《倚天屠龙》也是一部宣扬英雄主义的作品,难得的
是,《倚天屠龙》的好汉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明朗的气节。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
明教群雄无力再战,束手待毙之际,人人置生死于度外,毫无惧色地齐诵经文:“焚我残
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这是何等勇气!何等胸
襟!革命烈士在刑场上高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也
不过如此!
  
   明教“圣火经”是《倚天屠龙记》的主旨,时光易逝、生死无常的思想贯穿了全书的
始末。开篇时,郭襄游历江湖,风尘满面,无忧年华却少有欢乐之态。张三丰才在武当山
上领会了以柔克刚的至理,翻过一页,“花开花落,花落花开”,时间已是八十年后了。
在生与死的关头,《倚天屠龙》的英雄儿女已不是简单的视死如归,而是勘破了生死,将
死亡看得很淡。小昭在光明顶的地道里为张无忌唱“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展放愁
眉,休争闲气。”也充分表达了淡然面对死亡的态度。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倚天》漠视死亡,推崇高尚的死,固然可使读者平添几分勇
气,或者因此涌现出许多见义勇为、维护正义的好市民也说不定,(因为“生亦何欢死亦
何苦?”“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与其窝窝囊囊到头来轻如鸿毛,不如干脆挺身而
出重逾泰山。)但是,基于这一主调,作者刻划的许多死亡场面都显得平淡无味。
  
   张翠山大难不死,从海外回归大陆也是有惊无险,不料在武当山上说死就死,张三丰
眼睁睁看着爱徒惨死,眼泪不来不及洒一滴,又要忙着抢救徒孙张无忌,直到殷素素也跟
着自杀,曲终人散武当派才开始嚎啕大哭。当哭不哭,这时谁还来陪你哭!
  
   再来看何太冲夫妇。堂堂昆仑派掌门和“太上掌门”,武艺高强,历次大战中都惹人
注目,虽说人品不怎么好,算不得侠客群中一员,但也不该这样死——无声无息地丧生于
少林三老的鞭阵之中,死得一点不符他们的身份。
  
   其他诸如胡青牛死,纪晓芙死,常金鹏死,白龟寿死,全书大小百余战中的侠客魔头
死,通通死得平平淡淡。生有何欢,死有何苦,当真死得不苦。只有两个人稍有例外:灭
绝师太从几十米高塔跳下来,气息奄奄之际还不忘逼徒儿发誓害人,活该死得苦;朱长龄
卡在石缝中进退不得,那滋味想必难受得很,死得也苦。
  
   武侠小说既是讲叙善与恶、正与邪的较量,必然要接触到死亡,与李莫愁烈焰焚身的
惨烈死法比,与乔帮主群山垂首的悲壮死法比,不能不说《倚天》对死亡的描写令人遗
憾。
  
   令人遗憾的不仅仅是描写死亡的失误。当病了十年的俞岱岩无意中听出了殷素素的声
音,凭什么就那么悬案揭晓似的大激动加特激动?殷素素毕竟是请镖局送他回家呀!(不
是回“老家”)除此之外,人家没半点把柄在他手头。退一步讲,俞三侠,就算你弟妹用
蚊须针伤了你,对不起,向你道歉,你变成瘫子这笔帐总不能全算在殷素素头上吧?何苦
要大叫一声,从床上蹦下来,逼得张师弟夫妇双双自杀?本来武当派可以大挫少林派,既
将少林打下擂台,从此登上武林头把交椅,还可藉此为三丰师父的百岁大寿献上一份厚
礼,可惜,好事生生的让俞岱岩搅成了丧事。
  
   可惜的又何止是俞岱岩的瞎搅合?谢逊既然将张无忌视为命根子,谢逊既然洞悉周芷
若在荒岛上玩的小把戏,为什么“十香软筋散”的毒质除尽后不给周芷若的小脑袋上来一
家伙?王盘山上叱咤风云的气概哪里去了?还有周芷若,为何前后性格差异这么大?种种
倒行逆施的行径,简单归罪于灭绝师太逼她发毒誓恐怕说不过去吧?
  
   看来金庸手上那支魔笔出了点问题。
  
   但说来也怪,张翠山夫妇不死,张无忌是爸妈的心肝,太师父的宝贝,那无数的奇
遇、一身的神功从何而来?周芷若如果始终是一个乖乖女,或者在荒岛上给谢逊识破阴谋
一掌打死,哪来以后的少林寺大比武?哪来“九阴真经”重出江湖?哪来结构上与何足道
交相辉映的黄衫女惊鸿一现?
  
   黄衫女姓杨,脸色极其苍白,虽然在跟张无忌一番对答中,遮遮掩掩不肯透露身份,
但金庸迷个个眼睛雪亮,心知这必是杨过与小龙女的孙女无疑了。黄衫女的出场,将读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