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科技史-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葡萄牙人抓获了当地的30多个渔民,以高价在里斯本出卖了。捕捉奴隶加快 

了对西非海岸进一步发现的速度。由于害怕葡萄牙人,热带地区的居民们离 

开海岸逃往内地。奴隶贩卖商不得不继续向南前进,到那些还没有触动过的 

新的海岸去。葡萄牙人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并于1446年到达佛得角。 

     亨利王子在葡萄牙的历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在45年的活动中,他培 

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富有经验的航海家,葡萄牙船队一跃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 

的船队。在亨利统治时期,被探察和列入地图的非洲西海岸线约有3500公里 

之长——起自直布罗陀海,终至现今的葡属几内亚。因此,亨利王子对世界 

地理的发现是作出过积极贡献的。然而,这一时期对于西非却是悲剧性转变, 

葡萄牙人把西非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捕捉奴隶的场所。 

     1487年,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随后达·伽马于 1497—1498 

年绕过好望角北上,到达印度的加尔各答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的新航路, 

对非洲的东西岸大致也了解清楚了。 

     1492年,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费了好大劲说服西班牙国王,支持他作横 

渡大西洋航行。当时欧洲人接受古希腊的一个错误观念,认为欧洲的西端与 

亚洲的东端隔大西洋相望;整个地球周长为28800公里,于是横渡大西洋到 

达东只有一万多公里。哥伦布正是在这个错误观念指导下,敢于率领三只航 

船作横渡大西洋的探险。哥仑布航行33天后,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认为 


… Page 69…

这就是亚洲,目的已达到,就此返航。后来他三次航海到达南非大陆,也误 

以为是亚洲。 

    哥伦布是第一个从北半球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横渡大西洋的人;他是欧洲 

第一个航驶加勒比海的人;他首先发现了南美大陆和中美地峡;他发现了加 

勒比海的全部主要岛屿,并为发现西部的两个大陆——北美洲和南美洲奠定 

了基础。 

    哥伦布发现的巨大意义,仅仅在征服——占领墨西哥、秘鲁和北安第斯 

山脉的国家之后,仅仅在成堆成堆的黄金和成队成队的“白银船”进入欧洲 

时,才为16世纪的西班牙人所明白,并得到他们的公认。然而哥伦布探险所 

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和革命意义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肯定的: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 

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 

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 

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继哥伦布之后,1499—1504年,意大利人亚美利哥·维斯普齐,多次航 

海到达南美洲北岸。他在《新世界》(1503)中确认美洲是一个新大陆,并 

非哥伦布误认的亚洲。后来人们就用亚美利哥的拉丁名字 (Americus)命名 

南北美洲为“亚美利加”(Ameri…ca)。 

    移居西班牙的葡萄牙人麦哲伦也是位富于进取精神的探险家,他也说服 

西班牙国王支持他作航海探险。1519年9月,他率5艘帆船组成的船队,从 

西班牙出发作环球航行。前一段走的是哥伦布走过的航线,到达南美后,他 

继续前进,沿东海岸南下,越过麦哲伦海峡,到达一个风平浪静的硕大海洋, 

因此他把这片海洋称为“太平洋”。横渡太平洋后,到达菲律宾群岛。1521 

年,他因介入当时种族纠纷被土著杀害。幸存者乘仅有的一艘帆船继续向西 

航行,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此次航行历时3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 

球是个球形,发现了太平洋,摸清了南美大陆的轮廓。这使人们第一次对世 

界有了清晰的印象,改变了托勒密以来关于世界地理的概念。 

     与中世纪后期欧洲伟大的地理大发现相比,中世纪欧洲人在地质学方面 

的成就不多。当时,欧洲已经积累了一些岩矿的知识,有关岩矿的著作有三 

种:①百科全书②植物志③石志。 

     影响较大的百科全书有英国人聂卡姆的《科学史》、德国人康瑞德的《自 

然之书》。聂卡姆(1157—1227),是英王查理一世的兄弟,后留学巴黎, 

并在巴黎大学任教授。他在《科学史》中叙述岩矿37种,热衷宝石的神秘作 

用,康瑞德 (1309—1374)是德国一位治安长官的儿子,在巴黎、维也纳学 

习后,任麦根堡教会要职。他的《自然之书》记述矿物82种。 

     关于植物志,德国人肖费尔1434年用拉丁文写的《植物志》最有名。后 

世的植物志都以此书为蓝本。据1529年法文版,此书论述矿物140种。 

     欧洲的岩矿知识主要来源是“石志”。石志原是金匠与宝石商的商品说 

明书,介绍这类贵重饰物的价值与神奇作用(驱邪避恶之类),后来才独立 

成篇。有深远影响的石志是: 

      (1)马柏都斯的《宝石》 

    用734首拉丁六步诗写成,论述60种宝石与石头,成书于1061—1081 

年间。作者是一位主教,他否认宝石的医疗作用,但还认为宝石有神秘的性 

质。 


… Page 70…

      (2)马格努斯的《矿物》 

      (公元1260车)论述70种岩石、矿物作者是意大利多明我会修士,经 

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老师。马格努斯在《矿物》中极力论证亚里斯多 

德的天体作用矿物生成论,比阿维森纳的观点要倒退一步。此书在中世纪影 

响很大,长期阻碍矿物学发展。 

      (3)列昂纳多的《石志》(1502年) 

     它是一本科学著作,用拉丁文写成,论述矿物279种。不过实际上没有 

这么多,有些是有名无物,或一物多名。此书最大特点是一反过去 《石志》 

重视神奇作用倾向,强调认识矿物清晰度、不透明度、硬度、柔软性、光泽、 

亮度、密度、有孔性等物理性质。作者说此书是献给凯撒王的,目的是让他 

了解哪些东西有毒。但教会却把它列为禁书。此书是由阿维森纳的旧矿物学 

向以阿古里可拉为代表的新矿物学过渡的纽带。 

     在中世纪的欧洲,主要有三种成矿作用假说: 

      (1)亚里斯多德的天体作用说 

     认为天体作用于地球,使地内土元素转变为“干气”和“湿气”,再转 

变为“石头与金属”。石头以“干”性为主,不能融熔,金属以“湿”性为 

主,可以融熔。这种说法在中世纪居于统治地位。 

      (2)原液种子说 

     假定矿物 (石头)有种子。这是经院哲学指导下建立的成矿假说。他们 

认为自然界有三界:动物、植物、矿物,生命原则是其固有的根本,三界的 

差异在于生命强度不同,并有以下公式: 

     动物:理性灵魂+感性灵魂=最高生命 

     植物:感性灵魂+生长灵魂=较低生命 

     矿物:较低的生长灵魂=死的迟钝的物质 

      (3)石化液浆说 

     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内有一种循环流动的“液浆”,它在某种条件下把 

各种物质转变为石头。液浆的这种能力在地内、海水中、大气中都存在,这 

就形成地内石头、海水淀积石头,以及大气中凝结而成的石头,在人体也存 

在,形成膀胱结石、肾结石、胆结石。他们认为,液浆在地壳内循环流动的 

原动力和推动天体运动的力是同一个力——原初推动力。 

     把石化液浆说发展到新阶段的,是阿古里可拉 (1494—1555)。他是日 

耳曼哈茨地区的医生,矿业公司的股东。原名乔治·鲍尔。魏纳称他是“矿 

物学之父”。他在地质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阿古里可拉的功绩,是把矿物 

学从经院哲学的神秘迷雾中解放出来,建立在对地壳的实际观察之上。他在 

 《化石的本质》这篇论文中,明确否定天体作用说、原液种子说、石化液浆 

说,他主张石化液浆是“含矿物的溶液”,矿物与岩石是由这种含矿溶液在 

热与冷的条件下干燥、沉积而成。虽然阿古里可拉没有涉及火成岩与变质岩, 

但他已开拓了矿物岩石研究的科学坦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