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科技史-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时就具有非凡才干。自小虔信宗教,竭力刻苦修行。罗马和那不勒斯两 

城中间有个名叫蒙特卡西诺的地方,本笃在那里一座寂静秀丽的深山中修建 

了修道院,从此在那里刻苦修行。本笃式的修道院在公元7、8世纪广泛传播 

开来。在这些修道院中,初级的教育保持了下来。教士们手抄书稿,传播有 

用的手艺。 

     由于《圣经》福音故事记载了不少耶稣施神迹、救病人的故事,修道院 

的修士们很重视医术。救治病人的故事,修道院的修士们很重视医术。救治 

病人是修道院的义务。修士们使用的医术中既有巫术,也有古代科学家希波 

克拉底、盖仑流传下来的医学知识,从而使医学得以成为中世纪欧洲最早复 

兴的一门学科。僧侣们也从事耕作,因此保存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知识。 

    在中世纪早期的混乱和动荡中,修道院是外人不得擅入的圣地,从而使 

有些人可以在院中潜心钻研学问。因此,延续了800年的修道院制度在当时 

非常混乱的欧洲起了维持文化启蒙的作用。本笃修道院在许多方面实际上是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雏形。这是中世纪欧洲教会对科学技术发展所起的积极作 

用。 


… Page 6…

                           2。阿拉伯学术的兴起 



     在红海与波斯湾之间的阿拉伯半岛上,很早就有阿拉伯人居住。阿拉伯 

有些地方,如阿拉伯半岛西南角的也门地区,雨水充足,植被丰富,早在公 

元前1000年左右就创立了灿烂的农业文明。然而阿拉伯的大部分地区气候干 

燥,属于沙漠和草原。大部分阿拉伯人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从事游牧,逐水 

草而居。他们被称为“贝都因人”。贝都因是阿拉伯语,意为“沙漠居民”。 

贝都因人骑着“沙漠之舟”——骆驼,带着羊毛、骆驼毛织就的帐篷到处流 

浪。他们以椰枣、畜乳为食,以放牧骆驼和羊为生,形成了早期的阿拉伯游 

牧文明。 

     阿拉伯的地理环境优越。尤其在阿拉伯半岛西部的也门,海上运输十分 

发达,中国的丝绸、印度的香料、非洲的黄金,都可以从海上运到也门。同 

时也门有一条陆路商道,向北一直延伸到红海东岸。不仅阿拉伯半岛出产的 

椰枣、葡萄干、皮革和金银矿产通过这条商道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而且阿 

拉伯人利用地利之便,成为东西方物资交流的中间商。由于商业的发达,商 

道上很早就出现了城市。到7世纪初,当时主要的商业城市麦地那已有1万 

多居民,麦加则有2万以上的居民。 

     中世纪阿拉伯人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是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后。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约570—632)出生在麦加的一个没落贵族 

家庭。他出生前已丧父,幼年丧母,因此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很早就帮人放 

牧、经商。后来他和他的主人——一个富有的寡妇赫底彻结婚,从此富裕起 

来。他曾经远游叙利亚和也门,接触过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40岁以后, 

他宣称接受了神的启示,创立了伊斯兰教。 

     由于初期的伊斯兰教坚决主张仁慈、关心日常生活,而且《古兰经》虽 

然规定了一神教,但伊斯兰教没有极端的排外情绪,此外,伊斯兰教反对部 

落之间的流血冲突,号召所有的伊斯兰教徒——穆斯林,不分部落,不论等 

级,都是兄弟。穆罕默德还反对高利贷,主张济贫、释放奴隶。因此伊斯兰 

教深孚众望,很得人心,很快就在阿拉伯半岛流传开来。穆罕默德最终在麦 

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并且于630年率领大军击溃了麦加的贵族,奠 

定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的统治地位。 

     随着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阿拉伯各部落迅速统一起来。在穆罕默德生 

前,阿拉伯半岛已大体统一。他的继承人艾布·伯克(称为哈里发)集宗教、 

军事、政治大权于一身,继续以“圣战”的名义向外扩张。阿拉伯人征服了 

中亚细亚、西班牙等地区,罗马在非洲和亚洲的领土除了小亚细亚都沦入阿 

拉伯人之手,波斯帝国以及印度也由阿拉伯人统治。从8世纪起,在阿拉伯 

广阔的土地上,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宗教和共同的文字,对中世纪阿 

拉伯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750年,贵族阿布·阿拔斯用武力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中国史称黑 

衣大食)。王朝最初的100年左右,由于战乱平息、政治稳定,因此经济发 

达、文化昌盛,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期。 

     当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农业很受重视。哈里发凭借帝国 

的雄厚财力和劳力大兴水利,在两河流域开凿了许多运河和干渠。政府也鼓 

励农民整修农田,从事耕作。在很长一段时期中,肥沃的两河流域下游、中 

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以及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等地区,水道纵横交错,灌 


… Page 7…

溉便利,谷物水产丰饶,成为鱼米之乡。 

     发达的农业促进了阿拉伯手工业的发展。阿拉伯的丝绸棉毛纺织、刺绣、 

玻璃制造、宝石工艺、造纸等都很有名。传统的商业也方兴未艾。阿拉伯商 

人往来于亚、非、欧三大洲,不仅运送着东西方丰饶的物产,也传递了各大 

洲发达的文化信息。 

     因为阿拉伯经济的发展,也由于当时的哈里发重视学术,广延人才,促 

使了阿拉伯学术的兴起。阿拉伯对中世纪科学技术的重要贡献有两个方面: 

一是保存并传播了古代的文化;二是在广泛吸收各民族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西罗马帝国土崩瓦解之后,大批的希腊、罗马以及欧洲的学者迁徙到东 

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由于免于战火的洗劫,希腊、罗马 

以及犹太民族的灿烂文化得以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收集并保存了大量的古 

希腊著作,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几乎全部作品,东罗马帝国都妥为 

珍藏。东罗马帝国也保护了一大批因为受欧洲教会极端迫害而流亡的科学家 

和学者。荣迪沙帕尔的一所波斯学校在公元489年成为西欧景教派基督徒的 

避难所,在529年欧洲著名的柏拉图学院被封时,又收容了逃离雅典的新柏 

拉图派学者。 

     东罗马帝国虽然没有在科学上作出特别了不起的成就,但它保存了古代 

的灿烂文明,这一点功不可没。由于东罗马帝国地处西欧与阿拉伯之间,君 

士坦丁堡保存的欧洲古典科学技术的精华逐渐传入阿拉伯,促进了阿拉伯学 

术的兴起。 

     欧洲古代的灿烂的科学技术成果经过君士坦丁堡进入和平安定的阿拉伯 

帝国后,哈里发在各地兴办许多图书馆收藏古代的著作,还奖励学者翻译希 

腊作家的作品。因此大量的古代作品如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欧几里得、阿 

基米德、托勒密等人的著述都被翻译成阿拉伯文。当古代文明的余辉在中世 

纪欧洲泯灭的时候,阿拉伯无形中起到了“冷藏库”的作用。因此当西欧恢 

复对学术的兴趣时,他们只好再通过这些阿拉伯译本寻找古代的智 

     阿拉伯人足迹遍于亚、非、欧三大洲,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 

阿拉伯人,印度的十进制记数法、中国的四大发明等科技成果传到西方,成 

为照亮西欧“黑暗世纪”的第一缕曙光。仅阿拉伯学术的“冷藏库”和“桥 

梁”作用,就值得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大书特书。 

     此外,阿拉伯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阿拉伯实用科学的发展。阿拉伯人 

在吸收、包容古代和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科学技术。 

他们注重科学实验,详细收集科学资料,在许多科学领域,如数学、物理学、 

化学、医学等方面都成就斐然。当我们回顾中世纪的各门自然科学时,我们 

几乎可以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找到阿拉伯学者的智慧。现代欧洲语言中的不少 

科学名词,如英文的代数 (algebra)、炼丹术(alchemy)等,都渊源于阿 

拉伯语。 

     然而,阿拉伯学术的兴盛没有维持得太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