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科技史-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伯,并经阿拉伯传入西方,促进了世界制药化学的发展。阿拉伯的切脉方 

法也是从中国传入的,其中有许多脉象采自王叔和的《脉经》。在阿维森纳 

的《医典》中,记载了大量中国的医学知识和药物。与此同时阿拉伯的医学 

知识也传入中国。唐中叶以后,阿拉伯国家曾多次赠送方药。阿拉伯人在中 

国经商十分活跃,带来了乳香、没药、血竭、木香、胡芦巴等药物,一些阿 

拉伯药商在中国经营药店,带来了阿拉伯药方。 

     宋代由于活版印刷 (胶泥活字)术的发明和造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 

了医学知识的传播。一方面,官方设立了“校正医书局”,系统地校印了一 

批宋以前的书籍;而民间医学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著述工作,他们整理 

古籍、编著方书,撰写了许多专科书籍。因此,宋代医书出版数量之多、质 

量之高、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到了元代,由于战争多,疾病流行,促使 

医药水平也大有提高,尤其在骨伤科方面,进展显著。 

     宋代的医学分科比唐代更加精细,发展到九科:大方脉(内科)、风科、 

小方脉 (儿科)、眼科、疮肿兼折疡、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兼灸科、金 

镞兼书禁科。国家设有太医局,太医局附设医学校和药学校,作为培养医学 

人才的最高机构。全国州县也开办各级医学校,规定考试制度,进行逐级选 

拔。到了元代,医学扩大为13科,即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风科、产科、 

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禁科等。元 


… Page 52…

代的医学教育也很发达。 

     宋元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难能可贵的是,其中有不少医学家 

对某一医科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杨介 (1068—1140),号吉老,安徽盱眙人,以医术闻名四方,且擅长 

诗词。他学识广博,著有《四时伤寒总病论》、《伤寒论脉诀》和《存真图》 

等书。其中《存真图》在解剖学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体解剖在中国医学典 

籍中早有记载,如扁鹊的剖胸探心,华伦的刳腹谫肠。但宋代以前的人体解 

剖,有说无图,而且没有专书。宋代吴简根据死刑犯的实例绘制了欧希范《五 

脏图》(约公元1048年),但还有许多错误。杨介所绘的《存真图》精确详 

细,不仅绘有胸腹腔内脏的正反面图,而且绘有各系统的分图,绘出了肺侧 

图、主要血管关系、气海膈膜图、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各图 

都有详细说明,所绘的器官的解剖位置和形态基本正确。该图成于公元1105 

—1106年,比欧洲的解剖学领先了约300年。这代表了当时中国的解剖学在 

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王惟一(生卒年月不详),曾任宋代尚药奉御。他一生精研针灸,为了 

教学方便,总结了宋代以前针灸治疗的经验,写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 

卷(公元1026年),并选用青铜铸造了端正直立的青年男子裸体像,体内脏 

腑用铜铸成,隔膜和脉络刻得清清楚楚。在铜人表面刻有几百个孔穴,每个 

孔穴旁用金字标明穴名,使学者能够明白针灸的生理部位。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系配合针灸铜人像而写。他把354个穴位分为12 

个部门,即把脏腑十二经画成人体针灸图。由于图说详明,学者可按图索骥。 

铜人和《图经》都是我国针灸学的宝贵遗产。元代滑寿著《十四经发挥》(公 

元1341年),对十四经的经穴、循径部位、所主病症以及对奇经八脉作了专 

题论述。王惟一和滑寿是中国针灸学方面的两大家,正是由于他们的卓越贡 

献,中国针灸学成为世界医学的一朵奇葩。 

     宋慈 (1186—1249),字惠父,建阳(今福建建阳县)人。他于1217 

年中过进士,据说“性无他嗜,唯喜收藏异书名帖,温袍疏食,萧然终身”。 

他做过散朝大夫,新除直秘阁,湖南提刑,充大使行府参议员。他为了“每 

念狱情之失,多起于发端之差,定验之误。期望是书负起洗冤泽物”,写成 

了法医学巨著《洗冤录》(又名《洗冤集录》,公元1247年)。《洗冤录》 

涉及了法医学的许多方面,包括生理、解剖、组织、病理、药理、毒理、诊 

断、急救、外科、正骨、检验等范围。尤其详细论述了验尸伤斑颜色的改变、 

尸僵的情况以及对于毒物和中毒的处理。该书刊行以后,成为当时审案官员 

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洗冤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书,它比欧洲法医学最早的著作意 

大利菲德里所著《法医学专书》(公元1602年)要早350多年。《洗冤录》 

出版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很快被译成朝鲜、日本、英、俄、德、法 

以及荷兰等国文字。600年来,一直是各国法医审理案件的重要参考书。 

     除了杨介的解剖学(《存真图》),王惟一的针灸学(《铜人腧穴针灸 

图经》)和宋慈的法医学(《洗冤录》),宋元医学各科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如施发的诊断学 (《脉影图》)、唐慎微的本草学(《证类本草》)、钱乙 

的小儿科学(《小儿药证直诀》)、李迅的外科学(《集验背疽方》)、陈 

自明的妇科学(《妇人大全良方》)和外科学(《外科精要》)、朱端章的 

产科学 (《卫生家宝产科各要》)、陈直的养生学(《寿亲养老新书》)等, 


… Page 53…

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由于医学的发展,到12世纪以后形成了学派,医学史上称之为金元四大 

家。他们分别是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 

     刘完素(1120—1200)认为“火热是人生命之本,潜则无恙,亢则为害, 

亢为元气之贼。”因此所著《素问玄机原病式》等著,都是主张降心火,益 

肾水的,所以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张从正(1156—1228)认为“病非人身素有之,或由外而入,或由内而 

生,皆邪气也。”主张汗、吐、下三法,使邪气去而正气安,称为“攻下派”。 

     李杲 (1180—1251)重视脾胃,其专著为《脾胃论》,认为“元气乃先 

身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之。”扶正必补脾土,因此称之为“补土派”。 

     朱震亨 (1281—1358)强调保养“阴分”的重要性,提倡“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故治疗多用滋阴降火,称为“滋阴派”。著有《丹溪心法》、 

 《局方发挥》等书。 

     金元四大家各执一偏。刘、张是北方人,北方人饮食厚浊,夏天吃冰, 

冬天围火,因此寒凉攻下的方法很有效。李杲出生于北方富裕家庭,所交往 

的士大夫阶层嗜欲逸乐,常使脾胃功能损伤,因此补土法治疗的是当时急需 

解决的脾胃病问题。朱震亨是南方人,南方人体质多柔弱,习用清滋养阴之 

药,所以他偏重于养阴。金元四大家的争鸣,成为医学发展的动力,起了积 

极的作用。 

     医学是一门很实用的科学,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计疾苦。因此中世纪 

时期的阿拉伯、欧洲、中国等地区都很关注医学的发展,医学在这一时期比 

起其他学科所受的阻碍较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中国,由于社会安 

定,经济文化发达;印刷术的进步,造纸业的发达,有力地促进了医学著述 

的传播;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的确立保证了医学的长期稳定发展;繁荣的对 

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医学的宝库。这四个因素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医学 

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医学进入了极盛时期,为世界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 Page 54…

                              六、天文历法 



                             1。阿拉伯天文学 



     阿拉伯天文学也称为伊斯兰天文学或穆斯林天文学。 

     公元7世纪以后,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民族开始强大并征服了周围的 

一些地区。到了公元12世纪,阿拉伯国家逐渐衰落。13世纪中叶至15世纪, 

西亚地区为蒙古统治者所占领,但其文化依然是伊斯兰文化的延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