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沙药解-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灶中黄土
【本经】无。

味辛,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燥湿达木,补中摄血。

《金匮》黄土汤,灶中黄土半斤,甘草二两,白术三两,黄芩三两,阿胶三两,地黄三两,附子三两。
治先便后血。以水寒土湿,乙木郁陷而生风,疏泄不藏,以致便血。其下在大便之后
者,是缘中脘之失统,其来远也。黄土、术、甘,补中燥湿而止血,胶、地、黄芩,
滋木清风而泄热,附子暖水驱寒而生肝木也。

下血之证,固缘风木之陷泄,而木陷之根,全因脾胃之湿寒。后世医书,以为肠
风。风则有之,而过不在肠。至于脾胃湿寒之故,则绝无知者。愈用清风润燥之剂,
而寒湿愈增,则注泄愈甚。以至水泛火熄,土败人亡,而终不悟焉。此其所以为庸工
也。

灶中黄土,以湿土而得火化,最能燥湿而敛血。合术、甘以燥土,附子以暖水,
胶、地以清风,黄芩以泻热,下血之法备矣。盖水寒则土湿,土湿则木郁,木郁则风

· 
44 ·


卷二 


生,风生则血泄。水暖而土燥,土燥而木达,木达而风静,风静而血藏,此必然之理
也。

足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令化气而为湿,手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令化气而
为燥,失血之证,阳明之燥衰,太阴之湿旺也。柏叶燥手太阴、足阳明之湿,故止吐
血,燥则气降而血敛。黄土燥手阳明、足太阴之湿,故止下血,燥则气升而血收也。

其诸主治,止吐衄、崩带、便尿诸血,敷发背、痈疽、棍杖诸疮。 


■新绛
【本经】无。

味平,入足厥阴肝经。行经脉而通瘀涩,敛血海而止崩漏。

《金匮》旋覆花汤方在旋覆花。用之治妇女半产漏下,以其敛血而止漏泄也。

新绛利水渗湿,湿去则木达而血升,故能止崩漏。其诸主治,止崩漏、吐衄、泄
利诸血,诸血证皆缘土湿,以中气湿郁,故上溢而下泄也。除男子消渴,消渴,厥阴风木之病,亦缘太阴土湿。
通产后淋沥。

止血,烧灰存性,研用。消渴、淋沥,煮汤,温服。 


■马通
【本经】无。

味辛,性温,入足厥阴肝经。最能敛气,长于止血。

《金匮》柏叶汤方在柏叶。用之治吐血不止,以其敛气而收血也。

白马通性善摄血,其诸主治,专止吐衄崩漏诸血。 


■王不留行
【本经】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
增寿。生山谷。

味苦,入足厥阴肝经。疗金疮而止血,通经脉而行瘀。

《金匮》王不留行散,王不留行十分,蒴藋细叶十分,桑东南根白皮十分,甘草十八分,厚朴二分,川
椒三分,干姜二分,黄芩二分,芍药二分。治病金疮。以金疮失血,温气外亡,乙木枯槁,风燥必
动,甘草培其中气,厚朴降其浊阴,椒、姜补温气而暖血,芩、芍清乙木而息风,蒴
藋化凝而行瘀,桑根、王不留行,通经而止血也。

· 
45 ·


长沙药解 


王不留行通利经脉,善治金疮而止血。其诸主治,止鼻血,下乳汁,利小便,出
诸刺,消发背痈疽。

八月八日采苗,阴干百日用。 


■桂枝
【本经】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
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
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
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
惊悸。

《伤寒》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治太阳中风,头痛发
热,汗出恶风。以营性发扬,卫性敛闭,风伤卫气,泄其皮毛,是以汗出。风愈泄而
卫愈敛,郁遏营血,不得外达,是以发热。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生姜调脏
腑而宣经络,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气之郁也。

桂枝人参汤,桂枝四两,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各三两。治太阳伤寒,表证未解,而数下
之,利下不止,心下痞硬。以误下伤其中气,己土陷下而为泄,戊土逆上而为痞,而
表证犹存。人参汤理中气之纷乱,桂枝解表邪之怫郁也。

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治太阳伤寒,发汗过多,叉手自冒其心,心下悸动,
欲得手按者。以阳亡土败,木气郁勃,欲得手按,以定撼摇,甘草、桂枝,培土以达
木也。

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治太阳伤寒,烧针发汗,
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冲心胸者。以汗后阳虚脾陷,木气不达,
一被外寒,闭其针孔,木气郁动,必发奔豚。若气从小腹上冲心胸,便是奔豚发矣。
先灸其针孔,以散其外寒,乃以桂枝加桂,疏乙木而降奔冲也。

凡气冲心悸之证,皆缘水旺土虚,风木郁动之故。苓桂术甘汤,方在茯苓。治太阳伤
寒,吐下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又发汗动经,身为振振摇者。《金匮》桂苓五味
甘草汤,桂枝四两,茯苓四两,五味半升,甘草三两。治痰饮咳逆,服小青龙汤后方在麻黄。饮去咳
止,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治其冲气。防己黄芪汤方在防己。治风湿脉浮身重,
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伤寒太阳病下后,其气上冲者,与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
草大枣汤,方在茯苓。治太阳伤寒汗后,脐下悸动,欲作奔豚者。《伤寒》理中丸,方在人
参。治霍乱吐利,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伤寒》四逆散,方在甘草。
治少阴病,四逆,悸者,加桂五分。以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乙木生于癸水而长于己

· 
46 ·



卷二 


土,水寒土湿,脾气郁陷,乙木抑遏,经气不畅,是以动摇。其始心下振悸,枝叶之
不宁也,及其根本摇撼,脐下悸作,则木气奔突,势如惊豚,直冲于胸膈咽喉之间。
桂枝疏肝脾之郁抑,使其经气畅达,则悸安而冲退矣。

乌梅丸,方在乌梅。治厥阴病,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食则吐蛔。以木郁则虫化,木
气勃升,故冲击而作痛。桂枝疏木达郁,下冲气而止心痛也。

《金匮》桂姜枳实汤,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两。治心中悬疼,气逆痞塞。以胆胃不
降,心下痞塞,碍乙木上行之路,冲击而生疼痛。枳、姜降浊而泻痞,桂枝通经而达
木也。

《外台》柴胡桂枝汤,柴胡四两,黄芩二两半,半夏二合半,甘草一两,芍药两半,大枣六枚,生姜、
桂枝各一两半,人参一两半。治心腹卒痛。以甲木郁则上克戊土,而为心疼,乙木郁则下克己
土,而为腹疼。小柴胡补土而疏甲木,芍药、桂枝,清风而疏乙木也。此本太阳少阳合病之

方。少阳伤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之经证也。而外见发热恶寒,是太阳之经证也。故以柴胡而加桂枝,
双解太少之经。然心腹疼痛之理,亦不外是也。

《金匮》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附子一
枚,细辛三两。治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气分,清阳之位,而浊气痞塞,心
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此下焦阴邪逆填于阳位也。阴邪上逆,原于水旺而土虚,
甘、枣补其土虚,附子温其水寒,姜、桂、细辛,降其浊阴,麻黄泻其滞气也。

桂枝茯苓丸,桂枝、芍药、丹皮、桃仁、茯苓等分。治妊娠,宿有癥病,胎动漏血。以土虚
湿旺,中气不健,胎妊渐长,与癥病相碍,中焦胀满,脾无旋运之路,陷遏乙木,郁
而生风,疏泄失藏,以至血漏。木气郁冲,以致胎摇。茯苓泻湿,丹皮、桃仁,破癥
而消瘀,芍药、桂枝,清风而疏木也。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白术、知母、防风各四两,芍药三两,生姜五两,麻黄、甘草、附子各二两。
治肢节疼痛,脚肿,身羸,头眩,欲吐,以四肢禀气于脾胃,中脘阳虚,四肢失养,
湿伤关节,而生肿痛。浊阴阻格,阳不下济,郁升而生眩晕,逆行而作呕吐。术、甘
培土以障阴邪,附子温下而驱湿寒,知母清上而宁神气,桂、芍、姜、麻,通经而开
痹塞也。

八味肾气丸,方在地黄。治妇人转胞,不得小便。男子虚劳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