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医随笔-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为邪所遏,阳不能嘘也;若在脉气上来之后,其力不能内返,因从指下即散,如弦之绝, 
而不见其下去者,是元根已离,阴不能吸,其余气游弋经络之中而将外脱也。一察其停至之 
至,是于脉气下伏之后,全不能起,径少一至,是邪气内结也;若非全不能起,已至中途, 
不能上挺,指下喘喘然摇摆而去者,是中气内陷不振,而将下脱也,稍迟即当变见虾游、鱼 
翔之象矣。一察其既停之后,复来之至,将起未起之际,有努力上挣艰涩难起之意者,即知 
其停是邪气所阻也;若起伏自然,如常流利,略无努挣艰涩之情,是其停为元根已离,其余 
气徘徊于三焦胸腹之空中,进退无定,而将上脱也,稍迟即当变见雀啄、屋漏之象矣。更察 
其脉之形,无论为紧敛,为洪大,但能通长匀浓,应指有力,高下停匀,或来微衰而去盛者 
吉也;若应指少力,来盛去衰,及宽大中挟一细线,指下挺亘不移,或上驶如驰如射;又断 
而累累如珠,及指下如参量线不能敛聚者,是中气败散,为痰所隔而不合,即所谓解索也。 
故有偶停一二至,而即决其必死者,为其气败而不续也;有久停二三十至,而仍决其可治者 
,为其气闭而内伏也。更察其证,有病之人必痰塞气逼,不得宣畅,神识昏迷,谵妄躁扰, 
狂越可骇者,吉也;若气高不下,时时眩目,及神识清明而静者,凶也。无病之人,必胸膈 
不清,肋胀腹痛,气闷不舒,心中惊惕,寐中肢掣,夜梦纷纭,及见恶物入暗洞者,吉也; 
若四肢无力,稍动即喘,气高不能吸纳,胸中时时如饥而又不欲食,二便清利频数者,凶也 



卷二下脉法类

摇摆之脉有来去辨

属性:摇摆之脉,《脉简补义》论之详矣。夫邪痼于外,其脉摇摆,在于脉之起而来,此不过 
邪气 
痰血之阻滞。正虚于内,其脉摇摆,在于脉之返而去,是必元气脱根,内吸无力,故气不能 
深稳也。此乃中气虚怯之极,或下寒、内寒,真阳无主;或下热、内热,真阴无主。其情似 
不欲内返,而其势衰弱;又似迫欲下息,故为之摇摆而下也。如人之力弱举重者,方其举时 
,犹可撑持,及其下时,遂战栗不支矣。在内寒暴病,尚可急救,其久病及内热而然者,内 
竭已极,复何能为? 
此脉急病,远行入房,寒邪直入命门者有之;久病,虚劳骨蒸,及温热骨髓枯竭,痉而 
齿口噤,与香港脚冲心者有之。张石顽论痰饮短气,分呼吸出入,用肾气丸、苓桂术甘汤。其义 
甚精,与此参看。《史记·仓公传》有云∶脉实而大,其来难者,是蹶阴之动也。所以然者 
,为其气滞于血中,即来而摇摆也。又云∶脉来数疾,去难而不一者,病主在心。此即去而 
摇摆之脉也。曰病在心者,心主脉。脉之不宁,心气之不能内宁也。津气消灼,燥痰据于心 
络,以致怔忡、谵语者,所谓狂言失志者死也。夫气升出不利,其来也摇;降入不利,其去 
也摇。邪气外束,升出不利宜也;至降入不利,非邪踞于内,即正竭于内也,其危也何如乎 



卷二下脉法类

躁脉有浮沉辨

属性:躁脉有浮沉两种,沉而来去如掣,或兼细、兼滑、兼弦,而无远近盛衰之异者,阳气之 
虚而 
内陷,是自郁也;若为寒湿所遏者,必兼紧数矣。浮而来盛去衰,来远去近,甫去即来,未 
能极底,如人之以手探汤而回者,此内热而中气不安于内,是阴气不吸也。兼洪缓者,为风 
热、湿热之有余;兼弱散者,为阴虚骨蒸之不足。凡患血燥,脉多如此。其证为懊 烦躁, 
夜不安眠,大便秘结,头目昏眩,呼吸短促,多梦纷纭。又骨性坚敛,气主内吸。骨热者, 
脉来上促,出多入少。其证为骨中如坚,肢软欲痿,头颅胀疼,筋脉抽掣,心中惊惕,是髓 
中有热也;若加浮散,是髓枯也。《内经》曰∶热病髓热者死。此之谓也。 



卷二下脉法类

实洪实散虚洪虚散四脉辨

属性:《脉简补义》论实散之脉,近于洪而不数不盛。其所以异同之故,尚未揭出。夫洪者, 
或阴 
虚阳陷,而阳盛于阴,或阴本不虚,而阳邪自盛。此偏于阳盛一边,故其脉洪大而充实有力 
。实散者,或内湿菀久化燥,或风邪内扰其阴。此偏于阴虚一边,故其脉涣而平软少力。《 
慎柔五书》又谓虚损久病,其脉中沉之分,必见虚洪。此又气虚血少,阴阳两亏,而中枢不 
运者也。血少故不聚不坚,气虚故起伏甚小而无力,是虚散之未甚者。虚洪见于中沉,升降 
无力,阳气弱而犹未离根;虚散仅见于浮,阴不维阳,阳气散而无根也。故治洪脉,重在泄 
火 
,而兼养阴;治实散,重在养阴,而兼理气;治虚洪,补血益气,而剂取轻清;治散脉,益 
气补血,而剂取温润重浊,收摄滋填矣。此四脉者,其辨只在阴阳虚实、偏轻偏重、一微一 
甚之间。 



卷二下脉法类

濡弱二脉辨

属性:《脉简补义》谓濡、弱二脉,止以浮、沉分名,主病并无分别。究竟非无分别也,前人 
未经 
发明耳!夫濡即软也,形不硬也;弱,无力也,气不强也。故濡主湿邪,弱主气虚。凡肢体 
困倦,肌肤 肿,以及疮疡癣疥,其脉多濡。史载之所谓按如泥浆者,湿兼热也,偏于邪实 
;呼吸不足,不能任劳,以及盗汗自汗,泄利注下,其脉多弱,气衰不鼓也,偏于正虚。湿 
能滞气,形软者,应指多是无力;虚能生寒,力弱者,其形不必皆软。故软而不弱,必湿中 
热盛,浊气上逆也;弱而不软,必虚中挟寒,脉为寒急也。其软、弱并见,而软甚于弱者, 
湿邪深入肝、脾,而肺、胃气郁也,证见胸膈痞满,肢体酸痿;弱甚于软者,心、肾真阳内 
怯,而脾、肺气虚也,证见饮食不化,腹痛时泄。阴虚伤湿,脉多沉软;气虚伤风,脉多浮 
弱。风者,温而毗于燥者也。若形软无力,指下如死曲 ,患风湿表证者可治,为其气血 
郁停滞也;久病虚损必死,为其气血已呆而不灵,指下之形,乃阴浊之气浮溢经络而仅存未 
散也。治濡脉者,芳香为主,甘温佐之;治弱脉者,甘温为主,芳香佐之。软而不弱,略加 
苦寒;弱而不软,再入辛温。此大法也。 



卷二下脉法类

牢脉本义

属性:牢脉者,沉阴无阳之脉也,是寒湿深入肝脾;肝脾之体,其腠理为瘀血布满而胀大也。 
故其 
证气呼不入,稍动即喘,两胫无力,腰强不便,两胁 胀,皮肤微 似肿,最易出汗,声粗 
气短,喉仲介介不清,皆肝脾气化内外隔绝所致,以其本体内塞,气无所输也。近年迭诊四 
人,大率是忧思抑郁之士也。一以会试留京苦读,冬寒从两足深入上攻,立春之日,忽觉两 
腿无力,行及数武,即汗大出、气大喘,延至长夏,痿废 肿,五液注下。一以久居卑湿, 
经营伤神,春实时觉体倦食少;夏遂全不思食,体重面惨,腰下无汗,身冷不温,行动即喘 
,肢软腰酸,不能久坐;入冬痿废,次春不起。一以经营劳力,又伤房室,寒湿内渍;夏 
患咳嗽,误用清肺,咳极血出;入秋遂唾血沫,色赤如朱,遍身微 似肿,行动即喘,汗出 
如注,肤凉不温,医仍作内热,治以清泄,秋分不起。一以被劾褫职,先患遍身 肿,气促 
喘急,日夜危坐,不能正卧,医治暂愈,仍觉声粗气浮,两腿少力,秋分复发,无能为矣。 
此四人者,其脉皆沉大而硬,以指极按至骨,愈见力强冲指而起,虽尽肘臂之力以按之,不 
能断也。指下或弦紧不数,或混浊带数,或混浊之中更带滑驶,指下如拖带无数粘涎也。两 
寸皆短,两关先左强右弱,后左右皆强,或右强于左,中间亦有时忽见和缓,而未几仍归于 
牢,且或更甚于前日也。大便不硬而艰秘不下,仲景所谓腹满便坚,寒从下上者也。推其本 
原,大率是体质强壮,气血本浊,加以湿邪深渍,原籍肝脾正气以嘘吸而疏发之,而乃劳以 
房室,抑以忧思,久之肝脾正气内陷,不能疏发,而寒湿遂乘虚滞入肝脾之体矣。血遂凝于 
腠 
理,不得出入,而体为之胀满肿大矣。血凝而坚,气结而浊,故脉为之沉伏坚大也。何以知 
其为肝脾胀大也?凡六腑五脏,皆有脉以通行于身。寒湿之邪,由脉内传于脏,脏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