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家居士修行-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好,是很损道德的。这与佛陀所说业力的因果有相当的关系,业力的轮回、因果的轮回,这都是不能否认掉,不要认为这都没有,怎么没有,有一天你就知道,不要认为那看不到,今世就有很多现报都可发现,现报都有了,怎么会看不到?所以这不能说没有,也不能否认掉,因此对于人的身心有害者,千万不能去,也不能经营,以免社会不安,社会若能安定,我们的生活就安定。社会若不安定我们就不安定,因为社会是一个共同体,不是政府的,也不是总统的,更不是国王的,都不是,而是每一个人民百姓由上至下共同来建立的。社会安和乐利并不是建立在政府而已,政府有政府的德政与政策,任何人都要在本身的岗位上做好,所以维护社会的安宁人人有责,大家都有责任。不要说这是警察的事,或是政府的责任,不是这样,我们大家都有责任,因此对于身心有害的地方,我们大家通通不要去,他就停业了,既然他没钱赚就会转业,是不是这样?所以,并不是一定要政府用法令来束缚,压制他,这都不究竟,真正究竟的,只有提高人民百姓的素质,了解何种可以不可以,有无危害身心没有?这样之后,对于不应该去的地方,我们不要去,不应该做的,我们就不要做,如此他的生意就没得赚,没得赚,他自然就会转一个正当的职业来做,这是很重要的。并不是用所谓的政治压力,拼命地去压制,压制这儿,跑到那儿,压制那儿,跑到这儿,像一根草在地上长,你用一块石头压住它,想要不让它长,却变成从旁边出来。总之,只要它稍微有一个生存的空间,它就会去争取,你若是以大众求生力量的观点来看,就会很了解,所以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什么叫做可以?什么叫做不可以?将它规律得很清楚,规律清楚后,大家不要去做恶的事,社会就自然安和乐利了,政府法令固然很重要,但是人民的素质提高,也是很重要,正确的理念更加重要。所以佛教为什么要叫人不要“歌舞倡伎”呢?因为做每件事情,我们都必须经过思惟考虑,思惟考虑这样做是否有危害别人、危害我们的身心?若危害到别人的身心,就停止不要做,会危害到自己身心的事也不要做,而对自己身心有帮助的要去做,对别人的身心有帮助的更要去做,必须要这样,否则我们要如何来维持这个社会的共同体呢?要如何能使社会和乐呢?因为经过了想像就会落入经验意识,而这种的经验则会产生记忆,也就是说我要做一样好事、坏事都要经过思惟,思惟是一个记忆,是一个经验,那么这个经验好、这个经验坏,也就会形成我们善和恶的业力指使行为,当落在我们的经验当中,这个经验意识,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正思惟,所以我们都应该具备一个正当的思惟,也就是正式的思惟,唯有具足正思惟,才能对法有更进一步的体证,何况你来体证缘起空性的法是甚深微妙的,佛陀刚刚成道时,也自问说:“这么深的道理要说给谁听?”所以他当初有一段时间,对于自己所悟得这么好的东西是很好啦!虽然这么好,但如此深奥的东西要说给谁听呢?谁又听得懂呢?因为甚深的缘起空性法,并不是粗粗鲁鲁,粗糙不堪,也不是散乱心可以思惟到的,不是这样,甚深的缘起,是非常的微细,既然想成为一位修行者,那么,怎么还会有时间去享受人间的娱乐呢?
娱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身的娱乐,一种是心的娱乐,若是真正能够沾到佛陀法味的人,也才是真正所谓的法喜充满,你看看,这种身心的娱乐不是随便讲讲就可明白的,要不然这句法喜充满怎么说?能够体会到法,了解到这个法的好处,就了解这个法能够离苦,能够断除烦恼,那种自在清净的身心,并不是用嘴巴能够表达出来的,所以世间的娱乐,往往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害到我们的身心,你若用正当的方式来娱乐,对我们的身心有所帮助,这种适当的调剂是可以的。若是真正要修行,那么他就不会想要享受世间的这种娱乐,他的追求是享受法喜充满这种身心究竟的喜悦,所以初地发心修行想要出世间的行者,绝对不能随顺世俗的心去生活,你还未有足够定力,你还不能观察清楚,就很容易随顺世间的生活,让世间的生活牵走,若能了解到这点,对于成就道业,就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若没有的话,对成就道业就有影响。因此对于成就道业的圣者,虽然已经成就道业,但是他不可放弃掉,而执着于自己的自由享乐,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不能说他成就了,但是却不顾沉迷的众生,放弃了渡众的信愿,所以成就的觉悟者,是要能弘法利生,为弘法忙碌,毕竟是人弘法而不是法自动会弘人,正因为法好,我们才要去推广,这东西好,产品好,我们要推广出去,他怎么还有空,怎么还有时间去享受世间的娱乐?如果是一位未证圣果果位的人,自己还未亲证到,还未达到那个究竟,还未了解到,他不可再以广度众生的理由,藉机会来说,我这样是要来度人的,说来赌博是要度赌博的,去喝酒是为了要度喝酒的,跳舞则要度跳舞的,结果怎样,你知道吗?结果自己度人不成,反让随缘世俗度去!假使你要度人,你未到那境界,你想去度人,却反而被人拖走,这不可靠,有时候自己藉这机会说要度人,其实自己心念想说这样比较容易逃过法律的漏洞,否则若今天想要和人喝个酒,家中的人却反对,但是只要说我要去度喝酒的人,我再怎么喝也不会醉。可是不知哪一天躺在那里连蚂蚁在咬也不知道哦!所以很多人未到境界千万不要自作聪明说要去度别人,往往世俗生活之间要很注意,处处都是陷阱,稍微一失觉察就会落入陷阱,陷下去要再爬起来是很难的,染上恶习要改好较难,好的要变坏的却是很简单,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种道理,不要被世俗众生的恶习所污染,要不然我们就会随顺世间的生活,流于世俗化而迷失,然后就被外境拖走了。佛教被神格化后造成了一些附带外道的佛教,他们还利用佛教的生日庆典叫人在寺院前唱歌跳舞,有时候还很不正当,穿的不男不女,嗨哟!穿这样跳舞,还说要让佛陀看,要让菩萨看,佛陀明明制戒禁止“歌舞倡伎”,你还唱歌跳舞给他看,这是违反戒律的,不要说要让佛祖高兴,佛祖若是真有灵,他是不会高兴的,我看爬起来打你的头也说不定!明明叫你们不要这样做,你们却偏偏这样做,你说这样他会高兴吗?会不高兴的!但若是佛祖的生日,大家弹佛教的圣歌,赞叹过去佛陀的事迹,像我们中国佛教的寺院,有时候会办个法会,在佛陀的生日时,大家来唱个赞偈,诚心地以梵呗来赞叹佛,赞叹佛过去为人处事的法很好,当听了之后大家会觉得身心寂静,有时候眼泪还会流下来,哇!这种我觉得是比什么都好,这种赞偈梵呗是不违犯的,反而比较好,要不然叫团歌仔戏在外面演戏,歌仔戏并不是不好,它也是一种世俗的娱乐艺术,但歌仔戏只是让我们以世俗的心态来调整自己的身心而已,并不是说可以叫来寺院的前面做,这是不可以的,佛陀的戒律里说不行。

贪执名利物享 难成离苦道业

我们再来说第七条戒,不坐卧高广大床。这条戒的重点在淡薄物质的享受,因为简单的物质生活,我们才能勇猛精进于道业,物质生活太过享受,对道业就不会精进,并不是说修行人一定要过着刻苦的生活,其实不是这样,佛陀没叫我们修苦行,也没有叫我们一定要过着刻薄的生活,他并没有这样说。因为你若对物质要求太高,便容易沉溺于物质的享受,这对道业会有所影响,而且对你精神层次的提高也就有限,若初修行者,精神不专,无法放下感官,放下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种的贪着,你对物质用品追求越美好,你内心对于物质就会越执着、越沉迷,如此难免影响到我们的出离心,产生了沉迷执着、我慢我执。比如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管它是真是假,我听说有一个人,学到很厉害,禅定很行,禅定后连牛头马面也抓不到他,找不到他,这是故事的比喻,但是有一天他的死期到了,牛头马面要去找他时,却找不到人,问到一个地头神说只要他一坐,在打坐后都找不到人,要找到他,除非就要等到他爬起来,牛头马面就说:“嗯!这样我就不能交差了。”地头神他就说:“要不然这么办,他旁边有一个钵,他很执着这个钵,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