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述金瓶梅(节选)-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 重要论文(1)

  1908年
  《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 本文见于1908年《月月小说》第二卷第二期,王麒撰。文中所说的三大小说家是指《水浒传》、《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作者施耐庵、王弇州、曹雪芹。王弇州作《金瓶梅词话》,固然是受了当时社会上的传闻的影响;但该文强调在茫茫宇宙中,“其思想有能高出社会水平线以外者,厥惟小说家”,对小说家的功绩给予高度的评价,还是值得注意的。在论述《金瓶梅》的思想意义时,作者否定了“淫书”说,认为它是一部揭露社会黑暗世相的现实主义之作,作者“遭际浊世,把弥天之怨,不得不能而为厌世主义,又从而摹绘之,使并世者之恶德,不能少自讳匿者”,这一观点对现代研究者有着一定的影响。
  1915年
  《金瓶梅考证》 此文首见于1915年《香艳杂志》第九期,署名“王昙”作,疑为民国初年王文濡辈的伪造。后又见于1916年存宝斋《古本金瓶梅》卷首。各本基本内容相同,个别文字互有出入。考证共四则,大旨认为此“原本”与“俗本”有雅郑之别,原本为王世贞所作。“元美(世贞字)与严氏,有不共戴天之仇,当时奸焰熏灼,呼天奠诉,用此作书,以示口诛笔伐”。且书中人物各有影射,如“西门者,影射东楼也。门下客应伯爵等,影射胡植、白启常、王村、唐汝楫诸人也……”而俗本“大约明季浮浪文人之作为”,非世传李卓吾所作。
  1927年6月
  《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 本文刊于1927年6月《小说月报》第十七卷号外《中国文学研究》,沈雁冰撰。作者从中国文学性欲描写的历史发展出发,论述《金瓶梅》“直接描写日常人生”,于“以历史人物为中心,托附史乘”的古小说,“方开了一条新路”,并对“性欲小说”的特点及在明代兴盛的时代原因作了论述,认为有“它的社会背景”。这些观点曾对今人的研究产生一些较大影响。
  1930年10月
  《苦孝说与金瓶梅》 本文刊于1930年10月《睿湖》第二期,三行撰。文章是较早否定“苦孝说”,认为它是“臆造”而成,并力求探讨《金瓶梅》的创作目的。针对当时研究界盛行的“时代背景”说,提出还应注意探讨其“蓝本”也即“历史上的渊源”。作者云:《金瓶梅》的“蓝本”乃来自“宋人平话和《水浒传》及《西厢记》诸作。”这是《金瓶梅》研究史上最早的一篇“探原”文章,对后世学人的影响颇大。
  1933年7月
  《谈金瓶梅词话》 本文刊于1933年7月生活书店《文学》创刊号,敦源新(即郑振铎)撰。是影响很大的一篇著名论文。
  文中论述颇多创见。如论及《金瓶梅》的思想意义认为,“它是一部最伟大的写实小说,赤裸裸地毫无忌惮地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表现着‘世纪末’的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的社会的景象。”《金瓶梅词话》中的“淫秽”描写,乃时代风气影响的结果;提出了西门庆的一生“代表了中国社会里一般流氓或土豪阶级的发迹的历程”的著名论点。并且考证了《金瓶梅》的版本,尤以“崇祯本”与“词话本”互勘,以明两书的异同,倡“祖本”和“原本”之说,为人注目。在作者问题上,论文虽未指明是谁,但从“山东土白”和“兰陵”两字上“推测”为“山东人”,否定了“王世贞”说,这是有意义的。
  对《金瓶梅词话》的成书时代,据书中引述的“南北散曲”及欣欣子序中的“吾尝观前代骚人”句,首创“明万历说”。具体年限虽嫌宽泛了些,但于拨正世代相沿的“嘉靖说”,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与吴晗的《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共同奠定了现、当代《金瓶梅》研究的基础,获得海内外一些学者的称赞。
  1934年1月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 本文刊于1934年1月《文学季刊》创刊号,吴晗撰。1932年,我国山西省发现了《金瓶梅词话》本,出版后,立即引起研究者的广泛注意。继郑振铎的《谈〈金瓶梅词话〉》一文,吴晗又发表了此文,对研究《金瓶梅》的学术界震动很大。文章重点讨论《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兼论《金瓶梅》写作的社会背景。作者运用详尽的史料,对历代沿袭的《金瓶梅》作者为王世贞的各种附会传说作了历史的考察和论证,指出它们“都是任意捏造、牵强附会”而来,并对其原因作了说明,从而有力地否定了旧说。同时,作者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从“太仆寺马价银”、“佛教的盛衰和小令”、“太监、皇庄、皇木及其他”等不易被人注意但明显地“刻有时代的痕迹”之处,推断《金瓶梅词话》是明代万历中期的作品,它的成书时代“大约在万历十年到三十年这二十年中(公元1582—1602年),即使退一步说,最早也不能过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568—1606年)”,文章史料详尽,论证有力,说理透彻,辩驳有据,是《金瓶梅》研究史上的一篇著名的力作。尤其是对作者及著作时代问题的考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今仍为多数研究者所称赏。它和郑振铎的《谈〈金瓶梅词话〉》一文,共同奠定了现代当代《金瓶梅》研究的基础。
  当然,在学术界中也有持不同意见者。
  1934年9月
  《金瓶梅词话里的戏剧史料》 本文刊于1934年9月《剧学月刊》第三卷第九期,涩斋撰。文章指出《金瓶梅》乃是万历中期的作品。其时正值戏剧兴盛期。它涉及戏剧的史料之多,在古代小说中是罕见的。因此,在古代小说中“对于研究《中国戏剧史》是很有用处的。”作者一一叙述《金瓶梅》中的戏曲史料,明其“蓝本”,对探究《金瓶梅》故事的渊源甚有裨益。
  1935年1月
  《金瓶梅本事考略》 本文刊于1935年1月18日《北平晨极?学园》第七七二号,许固生撰。作者探讨了《金瓶梅》中主要人物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故本原,指出《水浒传》、 《志诚张主管》等小说与《金瓶梅》故事间的密切关系,可窥知“探原”研究的发展脉络。
  《金瓶梅版本考》 本文刊于1935年4月《新文学》创刊号,周越然撰。自《金瓶梅》问世后,版本探讨始终未断,但正式撰文研究者,始于本文。作者对当时流行的五种版本一一作了考证,颇有趣味与意义。
  1936年4月
  《金瓶梅之意识及技巧》 本文刊于1936年4月《天地人半月刊》第四期,阿丁撰。主旨在探讨《金瓶梅》的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作者认为《金瓶梅》的中心思想“在于讽世”,“在于暴露资产阶级的丑恶。”作品描写上至朝廷,下至奴婢的腐败、人情的险恶、世态的炎凉等群众“反抗的、积极的意识”,与其他三部奇书相比,更显示出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人情小说”。其艺术上的“特长”是“平凡处透不平凡”、“琐屑处见不琐屑”、“全书有结构,有伏线,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并且,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各活现纸上”,金莲之娇娆,武松之刚直等“直欲于纸上呼之而出”。
  本文尚且注意从中国小说的发展中来探讨《金瓶梅》之价值,不仅将作品与《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名著比较有其伟大之处,而且把书中的人物亦一一和《红楼梦》等人物对照,说是“红楼梦之师”。本文异于当时较多的探求作者,“淫书”之类的文章而注重《金瓶梅》本身的研究,立论公允,观点明确,曾对今人对《金瓶梅》的研究产生颇大的影响。
  1936年5月
  《金瓶梅词话里的帮闲人物》 本文刊于1936年5月《书极展望》第一卷第七期,张天畴撰。文章对《金瓶梅》中的“帮闲人物”,如应伯爵之类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透视出这伙人的丑恶灵魂,可“反映出时代的社会相”,作者取“帮闲人物”为突破口研究作品的艺术成就,在《金瓶梅》研究中尚属首次,而且,作者将其言行揭露出来,目的在“使现今的帮闲人物,不能专美于后,有所对照”,具有一定意义的现实感。
  1936年6月
  《金瓶梅词话风俗考》 本文刊于1936年6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小说闲谈》,阿英撰,并有《灯市》篇及“附记”两则。作者将《金瓶梅词话》中描写的“灯市”和明代社会中及各种历史典籍中记载的“灯市”作了初步的考证,开《金瓶梅词话》“风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