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赵记-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枫一拱手,“这位想必就是毛遂先生了,在下杨枫。”
“杨枫?”毛遂神色不动,也不起身,淡淡一拱手,“原来是杨客卿,毛遂不过一山野村夫,不知杨客卿此来何事?”
杨枫微微一笑,自顾自走到客座坐下,道:“大丈夫处世,当作擎天柱,架海梁,岂特以作出囊之锥为足。”
毛遂缓缓将案上摊开的竹简卷上,淡然道:“阁下欲处囊中而不可得,尚谈何擎天柱、架海梁?”
杨枫略不以为忤,笑道:“没想到毛遂先生眼界如此小哉。男儿傲然挺立于浩浩天地间,取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岂孜孜求人简拔赏识。看来我此次是白来了。”
毛遂眼中倏忽闪出两道亮彩,随即却又轻轻阖上双目,一抬手,“杨客卿请。”
杨枫简直有点目瞪口呆,从一进门开始就是自己在唱独角戏,激将法也不管用,人家根本不接话茬,反而顺着自己的话意下了逐客令。
尴尬地轻咳一声,杨枫微侧着头,看着毛遂道:“未知秦军东进,毛遂先生是不忍为秦之民,蹈东海而死,还是耻食秦粟,采薇首阳,抑或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毛遂皱了皱眉,道:“若秦军东侵,敢问杨客卿又有何全赵却敌之策?”
“没有。”杨枫断然道。
“嗬?”毛遂首次露出关注的神色,意外而玩味地审视着杨枫。
“秦自商鞅变法,行耕战之道,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令出奸息,国无游民。立爵以酬军功,士卒勇于公战,每战揎臂争先,腰间系敌首,手亦执敌首级,犹奋刃踊跃前击。如此劲旅悍卒,山东六国孰能擢其缨。可以说,天下再无能阻秦统一的力量了。”
毛遂目光灼灼地看着侃侃而谈的杨枫,对面前这个年轻人兴起莫测高深之感,心里估摸盘算着他的来意,却冷然一笑道:“杨客卿既无安邦济世能为,一早至此,便是为了宣扬强秦无敌?莫非要游说毛遂为秦国的一统尽一分心力?”
杨枫目光越过门外的竹篱,落在一片隐现在迷蒙雾霭里的平坦旷阔的田畈上,零星散布其间的农舍炊烟已袅袅升腾而起,远处莽莽苍苍的群山轻笼在氤氲的云霾里,此起彼落的鸡鸣狗吠声隐隐传来。咀嚼着小村田园牧歌式的宁谧情调,杨枫继续着自己的话题,缓缓道:“倘有之,唯内讧而已。秦国历代本土名将迭出,然相位多落于外国人之手,将相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自范睢谗杀战神白起后,双方更是势成水火。但是,他们在一统天下大方向上的利益是一致的,能合力对外,不断的对外战争掩盖住了文武矛盾,故而秦国国势日盛。我追随李牧将军于代郡时,即密切关注秦国各种动向。如今昭襄王年迈,太子安国君多病,从种种迹象看,皆非久命之人,子楚继位为期不远。子楚身畔最得宠信之人乃吕不韦,吕氏破家助子楚归秦,立储,子楚继位,何以相报偿,只怕唯有秦相一职。秦自商鞅变法,新法深入人心,已渗透到秦人的整个生活中,新法的重要一条即是重农抑商,这正与吕不韦所思所行相左。可以想见,吕不韦一旦为相,非但与军方的将相矛盾依旧,和阳泉君将爆发权势之争,更与秦人将在思想理念上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这一点,现下只怕还没有多少人看得出来,若能在一开始就善加利用、诱发,那么;;;;;;”刹住话头,目光炯炯,如两道利剑般直注在毛遂脸上,“毛先生可愿入秦,投入阳泉君门下?”
毛遂平静地道:“杨公子可是要我入秦翻云覆雨,以加剧秦国各方势力冲突?不可能!”
杨枫仿若能洞人肺腑的目光仍是深深凝视着毛遂,眼中神色亦未有任何改变。
毛遂迎上杨枫的目光,沉静地道:“杨公子适才也提到,秦国正处于蓬勃的飞速发展时期,几年不用兵拓土,上下咸以为耻。战事一起,国内各种纷争立被压下。况吕不韦一旦当权,首要即是东进取军功以立威权。毛遂自问无此能为,可令秦人自起内讧,弱其元气。公子逆料形势极明,在下深为叹服,然此计决无可为,休说是毛遂,便是蔺相复生,只怕也难于施行公子的谋划设想。”
杨枫眼光坚定,昂然道:“吕不韦世之枭雄,阳泉君根本不是其敌手,双方对抗,短短时间内,吕不韦势将大权独揽。事若至此,将无有可为者。但时下,吕不韦根基未深,尚且隐伏着诸多变数。先生高才雄辩,明于时势,三寸舌抵百万雄兵,声名远播列国,若能见信于阳泉君,当可助其与吕不韦相抗佶。攘外必先安内,吕不韦权柄未固,既有阳泉君掣肘,又无秦国军方支持,麾下仅得蒙骜一人,且未得秦军方信任,焉敢随意对外用兵?我只要先生拖住秦人东进脚步十年,倘秦十年不加兵于赵,得此缓冲,我即能选训出八万无双铁骑。”
“八万?”毛遂眉峰微蹙,“公子可知秦国征发举国丁壮,能有多少荷戈之士?”
“六十万!”
毛遂不可思议地看着杨枫,声音里不由透出一丝犹疑,“公子难道以为区区八万就能对抗六十万?”
杨枫豪气飞扬,激情满怀,道:“昔日田单使赵,与马服君赵奢论战,谈到兵员多寡问题。马服君认为如今群雄并峙,人口众多,城池深广,战事规模宏大,军队数量愈多愈好。我深不以为然,征发数十万众,大半非经习训的丁壮,难堪大用,只在张势。真正陷阵冲决,亦不过数万锐卒。长平决战,秦发国内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白起以二万五千奇兵绝赵军后,一万五千骑绝赵壁间,以轻骑出击,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这数万劲卒。我只需重搜选,谨训习,明号令,肃军纪,骑步协调,以各作战小队多种武器协同作战,默契配合,八万人足以纵横天下。”
毛遂唇边浮上一抹淡淡的微笑,道:“公子所言,前景似甚辉煌。但公子好象忘了两点,否则也不会说出如此的奢望空谈了。”

第四十三章  河西

杨枫脸上一红,自从阴差阳错回到战国时代,他得到绝世名将李牧、廉颇的推重期许,与毛公、薛公、元宗等倾盖如故,精明果决的乌应元毅然以爱女相许,奸猾如狐的郭纵曲意相交,便是赵穆,也将他视为一个相当的对手,从来没承受过这样不客气的重话。但他不敢稍起不满小觑之心,毕竟历史上的毛遂予他的震撼太大了,这绝不是一个虚言唬人之辈,言出必有物。
杨枫肃容恭恭敬敬地一礼,“杨枫年轻,所虑或有不当,敢问先生何以教我?”
毛遂眼中掠过一丝赞许之意,正色道:“其一,杨公子如何选训可纵横天下的八万铁军?毛遂身居荒僻,也闻得公子返都,已脱离军旅,受封客卿。以客卿之身,公子如何插手军方事务?纵得廉老将军、李牧将军之力,公子能出镇地方,大王肯允准公子这前所未有的训练新军之举吗?八万人马,马匹军械粮饷,莫不仰仗邯郸供给,朝廷可堪承受。公子在代郡,两年得锋镝精骑三千二百,战力之强,天下闻名。毛遂不疑公子练兵统军之能,只怀疑大王能否有此胸襟魄力,倾举国之力,让公子放手施为。”
说到这儿,略一停顿,深深看了杨枫一眼。杨枫深吸了口气,道:“先生请继续。”
毛遂低沉地道:“秦得地利,有山川之固,公子新军纵能告捷,亦无法叩函谷关而入。相反,新军的强大战斗力势将引起山东各国所忌。昔日燕昭王报齐雪耻,各国莫不乐从,皆因忌齐之盛。我恐公子败秦之日,便是大赵为众矢之的之时。”
杨枫笑了,毛遂不愧是毛遂,目光敏锐犀利而独到。他的眼睛又投向远处苍茫群山若隐若现的峰峦,仿佛遥望着未来,慢慢地道:“我是不会向孝成王进言组建新军的。古人云:‘进嘉言于愚人之前,犹委珠玉于道’。我并不想当关龙逢、比干,不会去强谏。选训新军,三年足矣,之所以与先生定下十年之期,只在;;;;;;攘外必先安内。”
毛遂猛的睁大双目,瞳仁里爆出两朵火花,盯着杨枫的脸。
感觉到毛遂灼灼的目光,杨枫侧过头淡淡一笑道:“先生楚国一行,脱颖而出,被尊为上客,却依然弃平原君而去,隐居田园。先生失望的,是平原君呢,还是赵国?”
毛遂微微一愣,杨枫露出追思的神色道:“当日自代郡入都,我对赵国甚是绝望,已然生出退隐之心,天下之大,何处不可觅得避秦乐土。甚至我还想劝李牧将军一同归隐,李牧大哥是怎么说的,‘男儿处世,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求问心无愧’;‘小枫,如今时势艰危,外有强敌,内有权奸。我们都是铁骨铮铮的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