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空军部次长,其言应信而有征。此即所谓“战略”轰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开始,实际上应该说是“非战略”,因为弗赖堡为一座古老的大学城,毫无战略意义之可言。
1940年9月3日丘吉尔说:“战斗机虽是我们的救星,而轰炸机才是争取胜利的工具。我们必须加速发展轰炸能力以求炸毁敌人的全部工业和技术组织,那也是其战争努力与经济生活的基础。”他发表这种言论也自有其苦衷。自敦刻尔克之战后,英国人在地上除了挨打以外几乎没有还手的机会,所以惟一报复的途径即为从空中攻击德国的本土。但以1940年那样粗劣的轰炸工具,而希望能命中德国境内的工厂,又或希望对城市的轰炸能打击德国人民精神和动摇纳粹统治基础,那真是荒谬的笑话。诚如富勒将军所形容的,当英国轰炸机第一次把炸弹投在鲁尔(Ruhr)地区时,简直就像把豆子撒在金字塔上。
轰炸目标的分类
在原子弹发明之前,要想用轰炸手段来造成大量毁灭真是谈何容易。要想达到此种目的,不仅需要极庞大的兵力,而且在目标选择上更必须作慎重的考虑,即令如此,也还是不能使战争得以迅速的结束。
从理论上来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轰炸机所攻击的目标可以概括地分为下述五大类:
1.军事类:这主要属于战术轰炸的范围。
2.工业类:这是一种复杂而分散的目标。要想毁灭敌人的工业,也许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其所需要的飞机数量将达到天文数字。
3.都市类:即城市及其居民。轰炸目的是要使他们精神崩溃,发生叛乱或强迫政府投降。这几乎是一种不可能的希望。
4.能源类:包括煤与石油。当时煤为德国经济的动力基础,而石油则为战斗部队的机动来源,若无石油则一切作战都将瘫痪,但煤矿本身不易从空中加以攻击,石油工业也是一种比较不易攻击的分散性目标。
5.运输类:主要为铁路系统。若能使其瘫痪,则整个德国的战争努力也会随之而瘫痪。不仅战时生产将趋于停顿,而且作战也将受到严重阻碍;
基于以上的分析,即可知最重要的是运输类目标,简言之,即为德国的铁路网。若能彻底摧毁这一目标,则许多其他目标也都会间接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比直接攻击目标本身还更为有效。反而言之,最无战略价值、最不人道也最不经济的攻击即为轰炸城市。但很令人费解,英国空军在较早的阶段对于有重要价值的目标却很少触及,而对城市的攻击则似有乐此不疲之感。
主要原因是英国轰炸部队技术太差,命中率太低,而在日间作战时又难于对抗德国战斗机的拦截。所以惟一能采取的方法就是对城市的夜间滥炸。为了掩饰自己的弱点,遂更强调宣传其攻占对敌方民心士气的重大影响。简言之,他们认为粉碎敌方人民战斗意志比毁灭敌方战争实力远较重要。
千机大空袭
1942年2月,号称“轰炸大王”的哈里斯(A。T。Harris)接任英国轰炸机部队司令。此公个性坚强,勇于负责,对这个部队的确能提供有力的领导。但事后看来,他却是头脑僵化,刚愎自用,有许多观点和决定都曾犯重大错误。
哈里斯新官上任之后,其主要的贡献即为宣传已久的“千机大空袭”。他希望能集中战机以减少损失而产生较大效果。1942年5月30日,哈里斯集中一切兵力,勉强凑足轰炸机1046架向科隆(Cologne)城发动了一次空前的大空袭。以后又继续进行过两次大轰炸,但飞机也都不过900余架。此种攻击虽声势骇人,但实效并不理想,相反英国空军损失则相当可观,而且大部分都是尚在训练中的单位,殊属可惜。此后一直到1944年为止,英国人都不曾再作“千机”的空袭。
事后发现,1942年内,德国军需生产大约增加了50%。石油工业本是德国的最大弱项,但几乎完全无恙,而飞机产量还大有增加。总括言之,从1940年到1942年,英国空军进行的战略轰炸既不合于经济原则,又不具战略价值,几乎完全是浪费。
卡萨布兰卡会议的决定
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CasablancaConference)对于战略轰炸的作战曾做出下述的决定:英美空军应逐渐破坏和毁灭德国的军需工业及经济体系,并打击德国人民的精神,以达到足以使其军事抵抗能力受到严重减弱的程度。此项决定非常微妙,使美英两国的战略空军都各得其所。美国第八航空军(8th。U。S。A。A。F。)所重视的是决定的前一段,而英国轰炸机部队则为后一段。他们所采取的方法也不相同:英国人仍继续在夜间滥炸德国城市,美国人则认为欲使轰炸精确必须日间攻击。就理论而言,美国人的见解似乎比较高明,不过其效果还是不理想。
尽管德国战争工业曾受到无数次的攻击,其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继续增高。1945年所发表的“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曾解释说:“建筑物的毁灭并不一定表示其重要机器也成比例毁灭,所以敌人往往仍能继续生产,其恢复之迅速几乎超出想象。”
对都市内目标的攻击虽也能造成重大损失,但对军需生产却无太多实质影响。从1939年10月到1945年5月,同盟国空军曾对60个城市投下150万吨炸弹,在这些城市中共有居民2500万。估计约有360万间住宅被炸毁,约占德国住宅总量的20%,并且使750万人无家可归;轰炸大约炸死30万人,炸伤78万人。诚然,此种打击相当残酷可怕,但“战略轰炸调查报告”对德国人民的心理反应却曾分析如下:
在纳粹的无情控制之下,他们对于连续不断的空袭所产生的恐怖和痛苦,家庭和财产的损失,生活的困难都表现出惊人的抵抗能力。他们的信心和精神支持力固已降低,但只要生产工具仍存在,则他们还是能够有效率地继续工作。一个警察国家对其人民的控制力绝不容低估。
1943年全年,投在德国境内的炸弹总量约20万吨,比1942年差不多高出5倍,但德国的生产力反而升到新的高峰,全部军备产量平均增加了50%以上。在同盟国方面,此种好大喜功的战略轰炸对于资源的消耗几乎已成无底洞。自1942年11月联军在西战场发动攻势以来,几乎在每一战役中联军都感到登陆船艇和运输机的不够用,如果能把用在战略轰炸方面的资源分一点给其他方面,则联军作战效率可能会有所提高,而进度也可能较为迅速。简言之,直到1944年春季,所谓战略轰炸都是一种浪费和失败,徒然消耗许多人力和物力,结果不但不能缩短战争,反而延长了战争。
“霸王”作战
当艾森豪威尔开始准备进攻法国时,战略轰炸才开始转向新的方向。艾森豪威尔根本不相信仅凭战略轰炸即能使德国屈服。事实上,除极少数死硬派以外,连航空人员也同样不相信有此可能。由于“霸王”作战现在已成西方同盟国一切战争努力的焦点,艾森豪威尔遂要求在准备和进攻的阶段中,战略轰炸部队也应由他统一指挥,以便集中一切可用的三军兵力来发挥最大的战斗功效。
尽管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但很自然会受到战略空军大将们的激烈反对。他们始终执迷不悟,相信自己的法宝。因为有丘吉尔和马歇尔的支持,所以最后遂做出一种折中案:英美两国战略空军名义上仍维持其独立地位,但实际上应受艾森豪威尔的“战略控制”。艾森豪威尔遂授权其副帅、英国空军上将泰德(LordTedder)代他执行此种控制。
指挥系统勉强做出合理安排之后,次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为攻击目标的选择,城市和工业的攻击都已证明效果不佳之后,现在所剩下的选择就只有能源和运输两大类。美国战略空军指挥官史巴兹(GenSpaatz)主张集中兵力轰炸炼油厂,泰德却力主攻击铁路系统,后者认为只有轰炸运输线始能对德军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而轰炸炼油厂,则也许还要有几个月的时间始能收效。这种想法毫无疑问是完全正确的,不过为了尊重美国人,结果在优先次序上定为运输第一,人造石油第二。
在1944年4月到6月之间,英国轰炸机部队遂改向以法国的铁路网为主要攻击目标,并且仍参加对军事目标的攻击。至于对德国城市的滥炸则已暂时停止。事后看来,泰德用空军瘫痪敌方运输系统的作战对于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是有莫大的贡献,美中不足的是美国第八航空军在这个阶段仍继续其对德国石油目标的攻击,而未参加此种作战,否则收效可能会更大更快。
能源的攻击
在联军准备侵入和登陆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