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财政方面也债台高筑,但是在战后的第一个10年内,法国的经济却有了惊人的恢复。其受到战争蹂躏的北区和东区,迅速而彻底地完成了重建工作。尤其是德国的战败,不仅使法国获得了相当巨大的赔偿(包括亚洛二省'cdhyy注: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收回”,以及萨尔地区的煤矿开采权),而且更使它在对外贸易的竞争上少了一个劲敌。
就整个欧洲而言,1925年的洛迦诺会议恢复了德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而“道斯计划”的实施也安定了德国的经济情况。所以到1929年,欧洲呈现着一片曙光。但是不幸,世界性的经济不景气却接踵而来,法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当然也受到不利的影响。不过平均说来,法国的情况还是比其他许多国家都好(尤其是德国)。1932年以后,不景气已近尾声,法国的经济遂又继续增长和繁荣,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在经济方面还是相当的安定,其人民也过着富庶安乐的生活。
在今天的世界上,有许多过分强调经济的思想和言论,好像一个国家只要经济能平稳增长,则其他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重视经济固然没有错,但这样的过分强调则不仅不切实际,而且还可能造成不利的后果。从国家战略的观点来看,经济固然是立国之本,但立国之本却又不仅限于经济一项。国家权力的基础是多方面的,仅凭经济增长,不但不足以确保国家的安全,甚至也不一定能免于危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法国就是一个很具有启示性的例证。
政治
假使说法国的经济相当良好,则其政治情况就应该说是恶劣不堪。也许可以说,在欧洲近代政治史中很难找到像第三共和国那样的情况。法国政治的特点是内阁的变换频繁,国会的争吵不休,政客的操守不佳,以及政府的瘫痪无能。法国与英国一样是采取所谓“内阁制”,但二者之间有一极大差异,即在英国只有三大政党(实际上只有两个最重要),而法国政党则多如牛毛。所以英国的内阁相当安定,而法国的内阁几乎都是短命的。第三共和国的宪法有一基本缺陷,那就是国会可以倒戈而内阁却不能解散国会。其结果是内阁对国会毫无办法,议员一当选就是4年,在此期间他可以作威作福,无所顾忌。在多党林立之下,所有的内阁都是联合内阁,这种内阁的基础极为脆弱,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当然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由于历任政府都懦弱无能,遂许多法国人也日益感到厌恶,因而支持趋向独裁制度的政治运动。到30年代初期,羡慕国外独裁政权的人也就越来越多。1935年有一个号称“火十字”(CroixdeFeu)的类似法西斯组织出现,最初其政策是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后来却阴谋政变,企图推翻共和政府。另一方面,10个“左倾”政党为了对抗他们所谓的法西斯威胁,也在1936年组成一个“人民阵线”(FroutPopulaire)。其所公开宣布的政策是政治改革和社会立法。不幸同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人民阵线遂又发生分裂:共产党及其同路人主张介入,而社会党则坚持不介入的原则,结果他们所提倡的社会改革也就不了了之。
德国再武装和进军莱茵地区迫使法国必须开始关心其防御和安全问题。1936年到1939年,再武装和国防问题已经变得日益严重,但是由于国内的分裂和政治的瘫痪,所有的问题都是一拖再拖,根本没有任何解决的希望。
所以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9月爆发时,法国人不再像1914年那样团结起来一致效忠祖国,法国没有任何杰出的领导人物,全国上下在政治混乱的气氛中,糊里糊涂地投入战争。各党各派仍然争吵不休,而尤其共产党还在制造工潮。概括言之,在法国国内充满了厌战的心理,许多人宁愿忍受任何的屈辱而不想拼死一战。
孙子在《始计篇》中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一个政府在危难中若达不到这种标准,也就是“无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法国政府即为典型的例证。从战略的观点来看,国家政治的安定,行政效率的良好,各种党派的团结合作,对于国家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法国政治基础的衰朽溃裂遂已决定了其国家的命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过是为它敲响丧钟而已。
诚如战前某一德国作家所作的刻薄评论:“法兰西是一个标准的垂死民族。这个民族已无目的或价值。其人民早已丧失其传统的荣誉和精神。大可听其自生自灭,而不必予以重视。”1940年的迅速崩溃也就证明了这种看法是一点都没有错。
国防
政治的瘫痪自然使国防受到直接的影响。法国政府与人民并非不重视国防,但是由于精神萎靡,惰性太强,所以一切的努力不是效率太差,就是有名无实。只要略举数例即可令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建筑马其诺防线的决定在1928年即已作出。到1932年,只有少许的工程已经接近完成;到1936年,其所应装置的武器均未完成。一直等到1938年,那已经是10年之后,这道要塞防线才算是照原定计划完工。至于向比利时方向的延伸线仍在设计之中。反过来看,德国人只花了18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西格弗里德防线(SiegfriedLine)'cdhyy注:通常译为“齐格菲防线”。'。当然这两条防线性质和构造并不相同,但是从时间上来比较,多少可以显示双方在效率上的巨大差异。
1924年,法国陆军决定采用一种新型轻机枪,并同时决定统一步兵所用的枪弹。此种新型轻机枪在1926年到1932年之间已经开始使用,但设计一种能用同样枪弹的步枪直到1936年还没有定案——已经拖了12年的时间。到1939年,这样的新步枪也只完成了10万枝,每月生产量只有1万枝,而法国陆军却有几百万人。
法国空军在1930年取得独立军种的资格,并立即拟定了一个1000架飞机的建军计划。以后尽管眼看着德国空军在作迅速的增建,这个计划仍然一成不变直到1939年为止。原定计划建造的飞机是一种速度缓慢、乘员人数相当多、武装相当重的型式。这种飞机是在1930年设计,直到1936年才正式生产的。但到此时根据西班牙内战的经验已经发现此种设计有很大的缺陷。于是才又决定仿效其他国家的快速飞机。到1940年,这又是4年之后,而且战争也已经进行了6个月,法国仍只有500架战斗机和90架轰炸机可以算是真正符合近代化的标准:再反观德国空军,它是在1932年开始建军,到1936年才加速发展,但到此时却已经可以集中7000架第一线飞机。
以上所云不过是聊举数例而已,事实上,在所有部门,情况都差不多,包括重炮、战防炮、高射炮、重机枪、战车等在内。最荒谬可笑的事情是在1939年,当法国当局决定把装甲单位的数量增加一倍时,实际上却只是把原有的一个单位分割成为两个单位而已!
这并非由于缺乏经费,虽然军事预算并不宽裕,但自1936年以来,法国国会对于它总是照案通过,不加削减,甚至连讨论都免了。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整个政府的瘫痪无能——军队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法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其制度是传统的遗产,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战略与政策
法国人虽然有极光荣的军事传统,可是到了近代,其军事思想真是令人不敢恭维。它不仅是狭隘的,而且更是盲目的。法国军人,大致说来,都缺乏把战争当做一个整体来考虑的能力,而尤其是不知道如何考虑战略问题。法国的军官教育排斥任何抽象观念,强调应把研究限制在现有的经济和具体问题上。一切的思考都必须以技术为基础而且只限于战术。经过两次大战,这种思想路线的弱点实已暴露无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人由于受到普法战争失败的刺激,在思想方面遂产生了两种反应:(1)全国上下莫不以雪耻复仇为念;(2)决心向敌人(德国)学习。就理论而言,这两种反应都很正常,而且也无可非议。但事实上却造成非常严重的错误。一方面由于感情的冲动,所以也就丧失了理智;另一方面是虽然想向敌人学习,却对敌人的思想作了错误的解释,而尤其是克劳塞维茨的思想。上述两种因素的结合遂使法国人沉醉在“攻势至上”的思想之中。
这种思想在1914年曾经使法国几乎败亡,以后虽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加入,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终于获得了胜利,但其付出的成本仍然是高得可怕。所以到了战后,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