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生化狂人-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丰眼一瞪,眼见郭嘉“死不悔改”,当着袁方的面,又不好说什么,只能无奈的摇头叹气,一副认为郭嘉“无药可救”的样子。

袁方知他二人不投机,也见怪不怪了,遂也不多说什么,便问他们有什么要紧之事。

郭嘉散慢的表情,立时收敛,很严肃道:“主公,司隶方面最新的消息,天子已经回到洛阳了。”

此言一出,袁方精神顿时一振,立时便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

从去年时起,袁方就一直在关注着汉帝的行踪,这位落魄的天子,艰难的摆脱了李郭两个西凉军阀的控制,今历经艰辛,总算是回到了故都洛阳。

洛阳地处河南尹,与袁方最西边的陈留郡接壤,可以说,天子已经来到他眼皮子底下,这让他如何能不重视起来。

“主公,天子已到洛阳,不如趁着袁绍尚未动手前,抢先将天子迎到我们手中,到时主公便可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必然大增啊。”田丰兴奋的进言道。

“挟天子以令诸侯……”袁方冷笑了一声,“就算天子在我手中,天下哪一路诸侯,又岂会乖乖的听令于我呢?”

袁方一席话,令田丰形容一震。

曾几何时,袁方确实想仿效曹操那般,将汉帝握在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此一时彼一时,眼下袁方拥有三州之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却发现他若是照搬曹操的方略,迎了天子,反而会弊大于利。

曾经的历史中,曹操是在只据有兖州的情况下,才不得不迎奉汉帝,借着汉帝的名分,迅速的扩张势力。

然而在官渡之战后,天子很快就成了曹操的包袱,不甘心做傀儡的刘协,不断的在曹操后方折腾,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

如果没有汉帝在背后捣乱,曹操平定天下,也许会更顺利许多。

而今袁方握有三州之地,实力已超过当年迎奉献帝时的曹操,今若把汉帝迎来,反而会成为包袱。

那些忠于汉室的清流,不会因此而感激你,只不会不断的想方设法,把你的权力军队,还有地盘夺走,归还给他们所忠于的那位皇帝。

至于那些非清流的豪杰们,他们只会追随有实力,有前途的诸侯,又岂会管你皇帝在谁的手中。

事实上,曾经的官渡之战中,曹操尽管握有汉帝,但许多的官吏,却依然背叛曹操,纷纷暗中投靠袁绍,而无视汉帝在曹操的手中。

诸般种种,细细思索之下,袁方才觉得,迎奉天子,乃是一件弊大于利之事

袁方将自己的利弊分析,缓缓的道将了出来,当然是稍稍加以修饰,不可能那么直白。

田丰听罢,不禁微微点头:“主公所顾虑,也不无道理,当年董卓之强,远胜于主公,也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还不是落得个身死名灭,说起来,这天子还是个烫手的山竽,弄不好的话,还会反为其所害。”

田丰乃聪明之士,很快就领悟了袁方深意,转而也不再力主迎天子

顿了一顿,田丰却又道:“可如今天子已在洛阳,离河北已很近,我们若不迎,倘若给袁绍迎去,那对我们就不利了。”

袁方敢背袁绍自立,仗着就是天子委任他为青州牧,这面大义旗帜所在,倘天子给袁绍迎去,袁绍必会借天子之名,撤除他的官位封号,还会斥他为叛贼逆子,那个时候,袁方就失去了大义的旗帜。

虽说袁方眼下羽翼已丰,天子大义已不再那么重要,但也不能就这么让袁绍占了便宜。

这时,郭嘉却不屑笑道:“袁绍怎么可能去迎天子呢,元皓你忘了么,当初董卓废少帝而立当今天子,袁绍可是带头反对,更以此为借口号召诸侯讨董,他若迎了当今天子,岂非自己扇自己耳光。”

郭嘉一席话,正道出了袁方所想。

天子这块招牌,我袁方不去抢,你袁绍也不能抢,否则,我宁愿自己握在手里,也不能让天子为你袁绍所用。

“奉孝,听你这口气,似乎也赞成我的意思,不过我记得,先前你我在濮阳纵论时,你好像还力主迎奉天子的。”袁方笑道。

郭嘉灌了口气,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嘛,那时兖州还没夺下,天子在手还是有用的,如今嘛,把天子请进来,就是个累赘,于将来大不利呀。”

袁方哈哈一笑,田丰和郭嘉两员心腹谋士,都跟自己思想一致,这让他心里有了底。

“不过,我们虽不迎天子,但天子近在咫尺,也得有所表示才是,不能让其他诸侯从中渔利……”

袁方喃喃自语,若有所思。

正当此时,堂外亲军来报,言是朝廷的使者董昭,已至定陶城外。

第二百三十二章董昭之计

董昭!

一个不算陌生的名字,勾起了袁方脑海深处,关于这个名字的记忆。

袁方记得,历史上,正是这个董昭,给曹操献计,将身在洛阳的天子,不动声色的迁往了许县,从此定都于许。

可以说,若无此人暗中相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业,未必就能够实现。

袁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董昭对汉朝天子,并不怎么忠诚,是个只看重实力,哪怕改朝换代也无所谓的务实之士。

“此人,或可为我所用……”

袁方脑海中,念头一生,当即下令备马,他要亲自出城,去迎接这位汉朝使者。

不多时,袁方已率田丰等一众文武,出得定陶西门,以盛大的礼仪,迎接汉使。

只见一骑徐徐而来,马上的董昭,手持符节,一副从容不迫。

官礼见罢,袁方拱手笑道:“久仰董公仁大名,邺城之时未能有所请教,实在很是遗憾,今日总算得见。”

董昭原本为袁绍部下,界桥之役时,临危受命担挡巨鹿太守,阻止了郡中官吏投降公孙瓒之变,可以说为袁绍立下大功。

可惜后来,因袁绍与陈留太守张邈有仇,而董昭之弟又在张邈手下,袁绍因此听信谗言,欲要治董昭的罪

董昭无奈之下,只得以计脱离袁绍,辗转进入汉廷做议郎。

说起来,袁方也算跟董昭“共事”过袁绍了。

董昭也一笑。拱手道:“恕昭眼拙,当时实未能看出,原来袁将军非池中之物,昭才脱离袁绍几年间,将军竟已成就今日之势。”

董昭倒也实话实说,并未奉承袁方。

袁方哈哈大笑,遂与董昭并骑入定陶,将他请入自己的军府。

入府,董昭先以使节身份,将天子刘协的圣旨。颁由给了袁方。

天子的这道旨意。乃是叫袁方进献粮草。

今天子虽逃到了洛阳故都,但洛阳自董卓迁都后,已是残破不堪,洛阳公卿兵马数以万计。却缺衣少粮。困顿不堪。

说白了。这就是天子穷困潦倒,不得已向他这个臣子求粮来了。

体会了圣旨其中意味,袁方也不犹豫。欣然道:“既然天子有旨,那我不日就运送二十万斛粮草,前往洛阳,公仁以为如何?”

天下诸侯多不把天子放在眼里,眼看天子落魄潦倒,无视而不见,袁方以区区二十万斛粮草,就赢得一个尊重天子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董昭眼神微微一动,面露几分奇色,似乎未料想到,袁方竟然答应的这么痛快。

袁方见董昭似有话说,便将左右屏退,只留董昭单独谈论。

四下无耳目时,袁方才道:“此间已无外人,公仁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董昭叹道:“洛阳四面诸侯环伺,天子给几家诸侯下旨,都无人肯敬献粮草,不想袁将军却答应得这般痛快,下官不禁为其余诸侯,感到可惜。”

一句“可惜”,似是话中有话。

“不知公仁这‘可惜’,是指什么?”袁方试探着问道。

董昭轻咳了一声,缓缓道:“天子的威信虽然大跌,但大义的名份尚在,我只笑那些诸侯们,送上门来的大义名份都不要,当真是目光短浅,皆非成大事之人。”

董昭这话,明是讽刺其余诸侯,隐约倒是在赞袁方目光远大,有成大事的气度。

袁方听出了些许意味,遂也不犹豫,直言道:“袁某确有大志,想扫清这乱世,成就一番大业,不知公仁有何高见赐教。”

他这是看出,董昭对自己有敬佩之心,这番话问出,就是要看董昭有何反应。

董昭便正色道:“自董卓之乱以来,汉室衰落,诸侯并起,以当今之势来看,汉朝复兴已无可能,但天子的声望尚存。这种形势下,将军若想成就大业,就必须做到四个字。”

“哪四字?”袁方精神一振,兴趣顿生。

“尊王攘夷。”

董昭干脆利落的道出四字,手捋短须,微微而笑,眉宇中透着意味深长之色。

袁方心头一震,猛然间领悟到什么,眼前的形势,忽然明朗起来。

“当年齐桓公号召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