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史笔记(齐世荣版)-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轻装步兵。③改革政治机构,提高公民大会的权力,各等级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并选举官职,以此来削弱贵族会议的职权。又在贵族会议之外另设了一个400人议事会,由雅典的4个部落各选出100人组成,一、二、三等级的均可当选,主要为公民大会准备提案,此外,还设立了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四个等级的公民中选出,参加审理案件。这些改革限制了贵族会议的部分权力。④鼓励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措施,如限制粮食出口、扩大橄榄油输出、实行新的货币制度、统一度量衡、奖励外邦工匠移居雅典、提倡每个雅典人学会一种手工技术等等。梭伦改革对氏族制度又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富有的工商业奴隶主从此开始分享政权,为雅典日后向奴隶主民主政治过渡创造了条件。同时,取消本族债务奴,使雅典从此以后主要奴役外籍奴隶,奴隶制的发展迈向更高阶段。但梭伦改革并没有满足平民重分土地和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要求,也没有肃清氏族制度的残余(400人议事会),血缘氏族部落依然存在,贵族的优势没有被彻底摧毁,因此,梭伦原本作为贵族与平民之间调停人的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但现在招致了各方都对他的改革不满和反对,公元前572年,梭伦被迫离开雅典,长期在外出游。(4)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在梭伦出国旅行的第五年,雅典发生了党争,甚至连执政官都选不出。党派之争形成于梭伦改革前后,当时在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形成了三大派别,平原派、海岸派、山地派。平原派代表贵族利益,仇视梭伦改革,企图恢复旧秩序;海岸派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力争保留梭伦改革的成果;山地派则代表农民、牧民、雇工的利益,对梭伦改革并不满足,要求重分土地。
由于三大派别相争不下,公元前560年,贵族出身的庇西特拉图在山地派的支持下用武力夺取政权,实行个人独裁统治。庇西特拉图执政期间,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小农和工商业奴隶主的政策,如发放低利贷款、救济贫困农民、减轻土地税收、鼓励种植橄榄和葡萄、设立巡回法庭审理农村案件,将司法权深入到贵族把持的农村、建造舰船,加强海军建设、增辟殖民地,发展海外贸易、修建、美化雅典城等。庇西特拉图时期,雅典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事业都得到发展。但公元前527年庇西特拉图去世后,其子继承僭主之位,却实行残暴专横的统治,失去了平民的支持,雅典贵族乘机勾结斯巴达人推翻了僭主政权,重新恢复了贵族寡头政治,由于贵族把梭伦改革以来取得公民权的人从公民册上除名,平民又掀起了反对贵族的斗争。山地派和海岸派联合起来,粉碎了斯巴达人的干涉,推翻了贵族政权,推举克里斯提尼为执政官,并支持他进行改革。(5)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作为平民领袖开始实行改革。首先,克里斯提尼废除了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代之以十个地域部落,每个地域部落包括三个新的“三一区”,其中一个在城市附近,一个在沿海,一个在内地,阿提卡各村社分属三十个三一区,从而分属十个地域部落。克里斯提尼废除了四个部落,也就取消了400人议事会,他设立了500人议事会,由十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成为雅典国家的重要行政机构,公元前504(501)年,雅典人又从十个部落中选出十司令官,他们在后来雅典政治生活中起了很大作用。
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还制定了贝壳放逐法。它规定,由公民大会用贝壳或陶片对可能危害国家的人进行投票,如果超过6000票,此人将被放逐国外,10年后方可回国,但不牵连其党羽和家属,以防止大规模的屠杀和僭主政治的建立。经过克里斯提尼改革,到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的地域组织已经系统地取代了血缘组织,同时,取代四部落的十部落也具有军事意义,十司令官的出现说明雅典武装力量的机构趋于完备,雅典奴隶制国家终于形成了,奴隶和自由民的对立、被保护民和公民之间的对立代替了平民和贵族之间的对立。
5.雅典的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吸收了氏族社会带来的民主遗风。在雅典人的宗教观念中,是神人同形同性,神和人一样不完美,在雅典人建立城邦时,它的政治体制是纯粹的民主,只有实行公民集体专政才符合他们的宗教情感、世俗传统。②出现了新兴的工商业阶层。手工业者、船主成为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新兴的 工商业者与传统贵族不同,传统贵族的经济利益主要在土地,他们使用的奴隶主要来自债奴,他们生产目的主要是家内消费。新兴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在商品经济,他们的奴隶主要来自海外拐卖来的,生产目的是获取商品利润。前者属于传统的自然经济,后者为商品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益强大的工商业者处于无权状态要求建立满足于他们利益的民主政治,打破贵族独揽政权的局面。③小农是工商业者的同盟军,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主力军。公元前7世纪,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贵族奴隶主把用地租剥削来的货币用来放高利贷,这加速了小农的分化与破产。这些使贵族迅速破产并往往成为奴隶的人们对现实越来越不满,他们要求分配土地,摆脱被奴役的地位。当他们的呼声被统治者充耳不闻时,他们开始起义反抗。因此,当工商业奴隶主他们起来领导反对贵族奴隶主时,小农就成为天然的同盟军。④贵族内部出现了染指工商业的人物,从内部瓦解着贵族统治。所有的社会力量成为冲击贵族统治的潮流,贵族的统治者们在他们的冲击下不得不步步后退。                       第三节 ? 古典时代
希腊的古典时代,指公元前5—4世纪前期,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发展到极盛然后又走向衰落的时期,它以希波战争为开端。
一、希波战争。1、战争背景。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奴隶制城邦刚完成了自己的形成过程,就面临波斯帝国的威胁。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皇帝居鲁士征服小亚细亚,小亚西海岸的希腊城邦从属于波斯的统治之下。大流士于公元前513年从小亚侵入欧洲,进攻游牧的西徐亚人,失败而归,回师途中侵占了色雷斯,色雷斯以西的马其顿也臣服波斯。这样,希腊各城邦直接面临波斯威胁。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米利都人反抗波斯,并寻求雅典和斯巴达的援助,斯巴达没有响应,雅典派出了一支舰队支援,取得了最初的胜利,但公元前494年波斯大军镇压了小亚米利都人的起义。2、战争前期:波斯镇压小亚希腊人的起义之后就把矛头指向希腊本土。公元前492年,大流士派水陆两路大军沿色雷斯海岸向希腊推进,由于海军遭风暴之灾,陆军受色雷斯人袭击,未能成功,大流士并不甘心,又派使者到希腊各邦索取土和水,企图让他们臣属波斯。公元前490年,大流士派大军从小亚横渡爱琴海,在马拉松登陆,雅典一方面派使者向斯巴达求援(遭到斯巴达拒绝),一方面派十司令官率一支公民兵抵抗。面对强大的波斯军队,为了免于沦为奴隶,十司令官以多数通过决定一战。马拉松一役,雅典人以高昂的士气,巧妙的战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将波斯人赶回了小亚。这次战役后,雅典人全力发展海军,为壮大海上力量,新建造了200艘战舰,同时,希腊一些城邦结成了反波斯同盟,斯巴达被推为同盟军队统帅。公元前480年,波斯皇帝薛西斯再率水陆大军侵入希腊,斯巴达王李奥尼达率希腊军队扼守温泉关,斯巴达王率军奋战,最后由于寡不敌众,300名将士全部战死,波斯军队长驱直入中希腊,雅典人只好撤出退到海上。波斯人进入雅典卫城后,抢劫一空,并纵火烧毁卫城。而雅典海军则在萨拉米斯海湾诱敌深入狭窄海湾作战,并以300艘战舰破敌1000余艘战舰。这场海战后,薛西斯只得退回亚洲。希腊人终于消除了波斯人对他们的威胁。
二、希波战争后期和战后。1、战争后期。公元前478年以后,希腊与波斯间的战争时断时续地进行到公元前449年,对希腊本土影响不大。而从这后,斯巴达与雅典间的矛盾却在发展。斯巴达原为希腊盟邦反抗波斯的军事统帅,雅典人则掌握海外作战的主要力量海军。公元前478年底公元前477年初,雅典与爱琴海岛屿和小亚西海岸许多希腊城邦结成同盟,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