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幽灵之家 作者:[智利]伊莎贝尔·阿连德-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干的;军人说是邻居干的。究竟是谁干的,没有人知道。守灵的人不多。他们是仗着胆子赶来奔丧的人和来自世界各地报道诗人葬礼的记者。从意识形态上说,特鲁埃瓦参议员是诗人的敌人,但他能背诵诗人的作品,曾多次在家中接待过诗人。他身穿黑色丧服,带着外孙女儿阿尔芭去为诗人守灵。两个人在简陋的木棺旁边站了片刻。在一个凄惨的上午,他们陪伴诗人直到墓地。阿尔芭手捧一束初春早开的石竹,红色的花朵好似鲜血。小小的送葬队伍缓缓地朝公墓走去,两排士兵封锁住沿途的大街。
    人们默默无言地朝前走。突然有人用沙哑的声音喊着诗人的名字,其他人异口同声地回答:“到! 现在在这里! 永远在这里! ”喊声好似打开了阀门,几天来郁积的痛苦、恐惧和愤怒从胸中一涌而出,化做可怕的呐喊,直冲天空的乌云。另一个人高喊:“总统同志! ”大家用一个悲苦的声音回答:“到! 现在在这里! 永远在这里! ”这是男子汉的哭泣声。诗人的葬礼渐渐变成象征埋葬自由的典仪。
    瑞典电视台的记者在离阿尔芭和她外祖父很近的地方拍下这组骇人听闻的镜头,把片子送往冰封雪冻的诺贝尔的祖国。镜头上出现了街道两侧架起的机关枪、人脸、覆盖着鲜花的棺材、一群拥挤在停尸所门口的沉默的妇女。停尸所离墓地有两个街区远,妇女们前来查看死者的名单。众人的呼声化做一曲悲歌,空中充满被禁止的口号声。面对枪口,大家高呼:团结起来,无往不胜。士兵持枪的手在瑟瑟发抖。送葬队伍路经一个建筑物,工人们丢下工具,摘下安全帽,低下头排成一行。一个人身穿袖口磨损的衬衣,没穿背心,足蹬一双破鞋。他边走边朗诵诗人创作的最富革命性的诗句,两行热泪顺着面颊直往下淌。他走在特鲁埃瓦参议员身边。参议员用惊呆的目光一直注视着他。
    “真可惜他是个共产党! ”参议员对外孙女儿说,“多好的诗人,多么混乱的思想! 倘若他死在军事暴动以前,我估计一定会为他举行国葬! ”
    “他知道应该怎么死,正像他知道应该怎么活着,姥爷! ”阿尔芭反驳说。
    阿尔芭认为,诗人死得其时。虽然只有几个男人和女人把他安葬在公墓里,最后一次高声朗读他歌颂正义和自由的诗句,这样一次简朴的送葬却比任何纪念仪式显得更加盛大。两天后,军事委员会在报上登了一份通知,规定为诗人举行国丧,凡是愿意挂半旗的私人住宅均可挂半旗。只是这项规定的有效时间是从诗人逝世之时起到发布通知那天止。
    阿尔芭既不能坐下来痛悼海梅舅舅的去世,也不能失魂落魄地思念米格尔,或者为诗人叹息。她全力以赴地查找失踪者,为神父们办的粥棚找食物,安慰受过苦刑折磨的人。这些人回到家里的时候,背上露着鲜肉,两眼里布满惶惑不安的云翳。每当夜深人静,城市失去正常的功能和小声的喧闹的时候,阿尔芭觉得那些白天闭口不谈的恼人的想法逼得她无路可退。这种时候,只有满载尸体和被捕者的辎重车和警车在大街上呼啸而过,在宵禁的暗夜中好似失群的野狼在号叫。阿尔芭躺在床上,浑身不住地颤抖。她眼前出现那么多陌生的死者被撕裂的鬼魂,耳边听到大宅院的呼喊声,仿佛老太婆呼呼的喘气。她竖起耳朵,听到自己骨头里发出各种可怕的声响:远处的刹车声、关门声、枪声、皮靴的嚓嚓声、喑哑的呼声。一切旋即归于宁静,一直延续到凌晨,城市恢复了生命。太阳一出,驱走昏夜的各种各样骇人的怪物。在家中,彻夜难眠的不只是阿尔芭。她常看见外祖父穿着睡衣、拖鞋,显得比白天更加苍老、更加悲戚,给自己热一碗肉汤,咕哝几句不堪入耳的粗话。他觉得骨头痛,灵魂也痛。妈妈也在厨房里翻腾东西,或者像半夜出现的鬼魂似的彳亍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这样,几个月后,所有的人,包括特鲁埃瓦参议员在内,都看清楚了,军人夺取政权并非要把政府交给支持政变的右派政治家,而是要自己掌权。他们是一伙与众不同的人,互相间称兄道弟,使用的语言和普通人不一样,和他们交谈不啻是同聋子对话。按照他们僵硬的内部规定,些许不和也会被视做背叛。特鲁埃瓦看到,他们有自己的救世方案,其中并不包括政治家在内。有一天,他和布兰卡、阿尔芭议论时局。特鲁埃瓦抱怨说,军人的目标是防止马克思主义者专政的危险,他们的行动却使国家遭受到严厉得多的专制统治,而且看样子要专制一百年。特鲁埃瓦参议员平生第一次承认自己错了。他把身体深深地埋在安乐椅中,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无声地饮泣。他不是为失去权力而哭泣,他在为祖国落泪。
    这当儿,布兰卡跪在他身边,拉住他的手,坦白说,她把佩德罗·加西亚第三藏在家里。克拉腊在“幽灵时代”叫人盖了几间房屋,现在无人居住。佩德罗.力口西亚第三就躲在其中的一间屋子里。政变后第二天,公布了一份必须到当局那儿报到的人员名单。有些人坚持认为在自己的国家里不会出什么事,于是自动到国防部报到,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佩德罗·加西亚第三比别人更早地预感到新政权残暴肆虐,也许是三年来他认清了武装部队的面目,不相信他们和别处的武装力量有什么区别。那天晚上,宵禁以后,他匍匐着爬到街角大宅院,敲了敲布兰卡的窗子。布兰卡正闹偏头疼。她把头伸出窗户,觉得两眼昏花,看见佩德罗第三刮掉胡须,戴着眼镜,竟没认出他来。
    “他们把总统杀了。”佩德罗第三说。
    布兰卡把他藏在一间空屋子里。当时只想临时安排个藏身之地,万万没有料到一藏就是几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士兵们用篦子把全国梳了一遍,到处搜捕他。
    布兰卡心里想,在特鲁埃瓦参议员站在大教堂里毕恭毕敬地聆听感恩颂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佩德罗.力口西亚第三会待在参议员家里。对布兰卡来说,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
    但是,对佩德罗第三来说,却像蹲监狱一样,觉得度日如年。白天,他圈在屋里,门上着锁,不让别人进来打扫,落下百叶窗,拉上窗帘。光线进不来,但从百叶窗空隙明暗的微弱变化中,他能猜得出是白天还是黑夜。入夜,他把窗户完全打开,让室内空气流通——屋里有一个带盖的水桶,供大小便用——他也可以大口大口地吸进自由的空气。他利用时间阅读布兰卡偷偷给他送来的海梅的藏书,谛听大街上的嘈杂声,把收音机调到最低音量,收听喇叭里传出的嗡嗡声。布兰卡给他找来一把吉他,在琴弦下面放了几块破呢子,不让别人听见。佩德罗第三用微弱的声音创作寡妇之歌、孤儿之歌、被捕者和失踪者之歌。他安排出一张刻板的时间表,以便填满一天的时间。做体操、看书、学英语、睡午觉、谱曲、再做体操。即使如此,空闲时间还是多得不得了。最后,听见门上钥匙开锁的声音,看见布兰卡走进来,给他带来报纸、饮食和洗浴用的清水。两个人拼命地做爱,设想出各种被禁止的新花样,又是恐惧,又是激动,仿佛到星际间遨游一番。布兰卡人到中年,本来甘心过守节的生活,忍受各种病痛。爱情的突然来临又使她年轻了。她的皮肤更加光润,脚步加快了,说话的节奏也加快了,她在内心中不住地微笑,整天如醉如痴。她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俊俏。这一点连父亲也看出来了。他认为,这是因为东西多了,布兰卡心情平静了。特鲁埃瓦参议员说:“自从布兰卡不用再去排队,她仿佛变成另外一个人了。”阿尔芭也注意到了。她仔细地观察妈妈。妈妈的梦游症颇为奇特,她觉得很可疑。妈妈还得了一种新毛病,爱把饭端回房间去吃,这也引起阿尔芭的怀疑。她不止一次想在夜间偷偷查看妈妈的行动,只是她整天安慰这个,安慰那个,累得支持不住。赶上失眠,又不敢冒险到那些鬼声吱吱的空房子里去。
    佩德罗第三瘦了。他本是个性格温和、情绪良好的人,现在全变了。他心情烦乱。躲藏起来本来是自己情愿的,可他还是不住口地骂人。一听到朋友们的消息就大吼大叫。只有布兰卡来的时候,他才能平静一些。布兰卡一进屋,他就扑过去,像疯子一样紧紧搂住她,借此驱赶驱赶白天的恐怖和几个星期来的烦闷。他认为没有和那么多人共命运,说明自己是胆小鬼,是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