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妈妈,我的手指戳了-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拙政园中,有乾隆帝游江南时所题的“真趣”二字;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所作《爱莲说》中“香远溢清,亭亭净植”一句,则成就了拙政园最大的一个堂的名字——“远香堂”。    
    从远香堂东望,有一座小山,上有诸多景点,如琵琶园、玲珑馆、听雨轩等。从拙政园任何一座古屋里的任何一扇窗户向外望,也都是一副山水花鸟的优美画卷。    
    游完拙政园我们又分头吃晚饭,我则想再品一下苏州小吃——大排面,于是来到“五芳斋”要了一碗。吃到半截大概由于油味太浓,我有点恶心,剩下的面是由正在减肥的母亲替我打扫的。    
    当晚,我回到旅馆,洗过澡,很早就睡了。    
    明天,我们又要踏上去上海的路。    
    2001年1月25日


第二部分第7节 人在云中

    暑假去了趟云南。当地人说,他们住在“云之南”,所以叫云南。    
    好一个“云之南”!    
    这天,我们随游人去云南大理的鸡足山拜佛求签。在山脚下,我仰望天空——在单纯的蔚蓝色的衬托下,飘着几朵白的云,一团团,一丝丝,轻飘飘,软棉棉的,就像一幅气韵生动、笔断意连的水墨画。远处的山,被云包围着,稍稍露出山尖,就像一位蒙着白纱的少女,仅仅让人看到她端秀面庞上的那双盈盈的眼睛,眼睛下面却永远被神秘笼罩着。而这已经让人感到陶醉!    
    后来,我们一行人向山顶进发。途中,越往上雾越是浓——我们已被雾包围了。隐隐约约能看到周围绿色树木的影子,但看不大清楚。是什么将一切弄模糊了呢?我仔细观察四周:啊,似乎有些小水珠从我耳边、鼻尖滑落,从我眼前飘过。我想带走几颗,伸手一抓,手里什么也没有,但是我的确触摸到它们了。我感到肺里充满了小水珠,它们灌满了我整个身体,我已是它们之中的一员了。    
    到了山顶,朝下俯瞰,是一片茫茫的白,仿佛一池湖水上的滚滚仙气儿,流动着——噢,那是云,原来刚才我在云里呢。    
    我再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崖上,有一棵松树,在云的簇拥下亭亭玉立。我真羡慕那些当神仙的,早晨可以腾云驾雾俯视人间;中午可以在那棵老松树下对弈;傍晚在山里找一块大石头,就在云的怀抱中乘凉——多舒服啊。    
    “噹”——寺里的钟敲响了。云彩将钟声送到远远近近。这时,我心中有一个声音也随着钟声在回荡着:成仙了!    
    2001年8月26日


第二部分第8节 观人观事

    小时候和父母看电影,总喜欢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曾经问过这种问题。长大以后我们才慢慢发现,原来“好”与“坏”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久而久之,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开始模糊起来,因为我们正在逐步融入社会。生活中我们有亲人,挚友也更多些,人情味也就更浓一些;而到了社会上,我们要和一群陌生人工作、竞争。在关键时刻,人们的品性,或无私或自私,或坦诚或虚伪,总会妍媸毕露。无论今后我处于怎样的境地,我都会保持平和的心态,努力、尽量地去做一个好人。当然,我会对亲人和朋友更好一点。


第二部分第9节 乞丐的葬礼

    久遮天空的云层终于散去,留下的是清新的空气和一道亮丽的彩虹。刚刚过去的雷阵雨把世界洗得干净透彻。    
    在去当代商城的路上,欣赏着路边的树木。因为过几天要随父亲去海边游泳;所以我必须买一副潜水镜。    
    还没有踏上过街桥,便看到桥上有一群人围在一起。我想,大概又是什么乞讨者写了自己不得已乞讨的悲惨缘由,引来了围观,于是,我边上桥边从口袋里找出了一张五毛纸币,准备给他或她一点施舍,顺便积一些阴德。    
    挤进人群,才晓得自己错了。人们虽然是在看一个乞丐,但那个乞丐面前并没有什么文字。我仔细地看那个乞丐,才觉得不对劲儿。她是我经常在这里见到的那个老太太,样子有些怪,跪趴在地上,头埋在臂弯里,屁股撅得很高,身着带有紫色补丁的棉衣棉裤。她蜷缩在桥栏杆下,在花白的头发里和背上的凹嵌处还残留着雨水,浑身似乎湿透了。    
    她怎么了?是睡着了?是生病了?是饿晕了?还是……死了?!    
    她像是死了。一点儿呼吸的幅度都没有,松懈地趴在那儿一动不动,不呻吟,就像一块石头,没有任何生命迹像。    
    看来是死了。我越是这样想,就越觉得像。我想拍拍她的肩,问问她怎么了,可打死我我也拿不出这个胆量来——问一个死人怎么了,除了可笑和悲哀,还会有几分害怕。她是我长这么大见到的第一个“活生生”的死人。是我曾经施舍过的和曾因为找不到零钱而表达过歉意的一个乞丐。    
    她确实是死了。围观的人群仿佛是在参加她的葬礼。所有的人一句话都不说,静得出奇。我应当报警,可我有些害怕。我指望着别人去做。    
    后来,我就开始观察其他围观者是否有这种动机。令我失望的是,人们的脸上没有一点表情,一动不动,大家将眼光放在乞丐身上,像是着了魔。葬礼虽然很静,但那些人似乎没有默哀。他们看着,仅仅是看着,像是在看某种稀罕的异类。    
    我甚至怀疑他们也死了。真不懂那些人在干什么。可是,我自己不也一样吗?    
    我迷惘了,再一次向那个乞丐表示歉意,然后悄悄退出了葬礼……    
    一个多小时后,太阳出来了,射出的光线照得人心里发烦。水份全部蒸发掉了,刚刚那些湿润的空气现在闻起来好像有什么东西烧糊了似的,剩下的只是枯燥与乏味。    
    我从当代商场出来,见桥上仍围着人,不免心里有些苦涩与内疚。我毫无理由地想避开那个死了的乞丐,于是绕了个弯,从别的路回家去了。    
    坐上公交车,刚才潜在内心里的那份内疚越来越浓烈起来。我应该救她!再怎么说,那也是一条人命。不知她是死是活,怎能无动于衷呢?总该做点什么吧!如此的自责、悔恨、内疚全部涌上心头,感觉像咽了口苦涩的海水,味道堵在噪子眼里出不来……    
    第二天,我去学校时,故意绕道到桥上看一下。边走边想,若那老人还在,我一定就近叫警察。    
    桥上,除了来去匆匆的过路人和忏悔的我;除了偶尔飞起的纸片与四处可见的不干胶广告;除了早晨还不太刺眼的阳光和轻微微的凉风,什么都没有了。我不知道“葬礼”什么时候结束的,只晓得,我来得太晚,她已不在了。    
    我叹了口气,沮丧地向桥下走,手潜意识地插进口袋里,忽然,我感觉指尖触到了一张纸片,掏出一看,原来是五毛钱。我记得这张纸,我本想把它给一个乞丐,但那个人已经死了。    
    2001年8月6日


第二部分第10节 山西见闻二则

    一、“致富”之路    
    “五一”长假何处去?山西是也。同行者三家七人,代步者二车分乘。    
    好山好水好风光,出城便见崇山峻岭,起伏不断。远观如天女之霓裳覆盖于山,近视乃百万树木作怪而已。两车像蚂蚁,似甲虫,穿行其中。再美之山,再秀之水,重重叠叠,多看也就乏味。未几,吾父入鼾,其声暴如雷,引得旁人嬉笑不宁,方为漫长之旅陡增情趣。    
    一路西行,直奔大同。吾坐之车在后,猛见前车兀自跳起,窜至半米之高!犹如电影之飞车特技。惊骇间吾车也飞起,只觉头脑忽然一虚,好似挨了棒锤,臂肘不知刮蹭何处,亦疼痛难耐。待车停下一看,臂肘破皮,直流鲜血。大人们回眸寻思,原是路毁坑深。吾人猜想,前面不远,定然有修车之处,所遇此沟乃修车人所为,无非招揽生意而已。续行不到400米,果如所料,一修车招牌赫然而立!吾人大笑,无奈以为妙绝。    
    修罢车,再西行。进一村路,车速减慢,好似堵车。行至堵处,见一老妪,端坐中央,左侧置一推车。各车均小心翼翼从其右侧擦身而过,相隔不到一寸。吾不解曰:“伊果要寻死乎?”父曰:“此乃‘碰磁儿’也,意即若有车碰蹭其身,伊便佯装伤重,喊叫不绝,定然有青壮男子从屋里抢奔而出,向车主索钱。”吾听后大惊。世人常曰,“要致富,先修路”,而此地乡民之法,反其道而行之,真乃“要致富,先毁路”,“要发财,去碰磁儿”!端的是桩未闻之奇事也。    
    二、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